发表时间: 2020-05-08 16:5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老茶友LH发来消息问:
她自从爱上喝白茶后,特意到网上找了很多学习参考。
然后发现以自己现在的水平,很难分辨出别人写的茶叶知识是对是错。
最近她就看到一个关于六大茶类喝茶的说法,看起来感觉很不对劲。
里面的内容,大致是“白茶三年以上不寒凉”、“红茶可以存放3年左右”……
对照这样的说法,LH茶友按自己的喝茶感受来看,一点不符合啊。
她连续喝了两年2018/2019年的新白茶,也从没感受过性寒这回事!
嗯,现在已经是2020年了,网上的信息彻底大爆炸。
新人喝茶,学会判断内容观点的真与假,去伪存真,很有必要。
从常识和逻辑看,学会喝茶,靠的是喝而不是听。
故而,相信自己的喝茶感觉很重要。
关于六大茶类的正确喝法,可千万不能被人误导!
《2》
绿茶黄茶,越新越鲜?
绿茶,市场上多见。
相比下,黄茶略为小众。
绿茶与黄茶之间,加工方式相近,只不过黄茶要多加一道“闷黄”工序。
从风味属性上,这两类茶非常接近。
但这两种以清新滋味闻名的茶,是不是要喝越新 越好?
其实不是。
绿茶,作为不发酵茶,茶叶内部的多酚类物质,维生素、茶氨酸等含量保留较丰富。
按照加工方式划分,绿茶可以分成炒青、蒸青、烘青和晒青绿茶。
龙井、毛尖、碧螺春,属于炒青。
恩施玉露是蒸青绿茶的代表。
而各式用于窨制花茶的绿茶茶胚,往往用的是烘青方式。
晒青绿茶,则以滇绿、川绿常见。
我国的茶叶市场里,炒青是绿茶的主流加工方式。
炒青绿茶,在制作时要用到微火在锅内炒制鲜叶,阻断茶叶的发酵。
喝绿茶,不能过分求早。
特别是喝炒青绿茶,因为制茶过程经历了辉锅、青锅的步骤。
刚刚完成加工的新茶,会带上一点火气。
为了不影响好茶的风味,炒青绿茶在加工完毕后,需要静置一段时间(半个月左右)进行退火。
到那时,炒青绿茶的风味才能趋于稳定,滋味更加清爽,不带火气。
可见,不宜久藏,宜喝新茶为代表的绿茶黄茶。
它们可不是喝越新鲜越好。
正确的喝茶方式,最好是新茶加工后,放半个月左右再去尝鲜!
适时喝茶,才能更健康。
《3》
红茶,可以存放3年左右?
国际大宗茶叶交易中,红茶较受欢迎。
红茶,按照基础分类,可以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
我国作为红茶的诞生地,各地的名优红茶众多。
福建武夷的桐木关,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正山小种,金骏眉皆诞生与此。)
除此外,福建本省还有三大知名的功夫红茶(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
并且,邻省浙江的九曲红梅,广东的英德红茶等等,在茶圈内的名气同样不少。
话说回来,分类众多的红茶,是不是都能存放3年左右呢?
根本不是!
市面上绝大部分的红茶,根本放不了3年。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不像绿茶那样时效性强(绿茶建议喝新茶,一年内饮用完毕),也不像白茶熟普那样可以越存越醇。
红茶的保存时间,一般介于1-2年。
当然,这还得看具体的红茶特性,以及茶叶保存的情况。
如果是以高香著称的红茶(祁门红茶等),那么建议及时饮用,不要放置太长时间。
要不然,存过了一年大半载后,香气风味会明显下降。
而如果是传统工艺加工的桐木关正山烟小种,因为在制茶时经过了烟熏工艺。
燃烧特定的马尾松进行烟熏,让茶胚可以吸收并形成独特的松烟香、桂圆味等。
所以,要放一段时间再喝。
在桐木关访茶时,当地的茶农告诉我们,烟小种那股子烟熏出来的味道,刚加工出来时烟熏火燎的,要等放一放才会更好喝。
但在烟小种褪去明显的烟火气后,和大部分红茶一般,适合趁着本身风味最佳时期饮用,不要久存。
红茶,不适合长期保存,1-2年内饮用最好。
放了3年的红茶,需要认真检查存茶情况。
是否跑气,是否闻起来不香,是否受潮,是否霉变等。
如果有出现这些问题,那么不要再饮用。
一款茶能不能喝与好不好喝之间,是两种概念。
存放时间太久(3年或以上)的红茶,就赏味期而言,肯定达不到最好喝的阶段!
《4》
岩茶,隔年喝最好?
岩茶,属于六大茶类里的乌龙茶,又称青茶。
按照乌龙茶的地域分类,武夷岩茶(大红袍、肉桂、水仙等)是闽北乌龙的代表。
岩茶的工艺繁琐,要经历做青、摇青、走水、炭焙等多道步骤。
焙火,是岩茶加工的特色。
没有经过焙火,茶叶无法获得特有的风味,不能称为岩茶。
那么,经历焙火的岩茶,是不是都要隔年喝最好?
错,压根不是这么回事。
岩茶要不要隔年喝,由焙火的程度决定。
岩茶按照火功的高低,可以分为轻火、中轻火、中火、中足火、足火茶。
其中能够隔年喝的茶,多是火功较高的茶,至少要到中火。
中火及以上火功的茶,在焙火之际吸收了慢慢的热量,自身的水分变少,相对更耐保存。
而轻火、中轻火的岩茶,则不能放到隔年喝。
这类焙火不高的茶,存放到隔年,早该返青了。
不仅喝起来没有原先香气高扬,花香四溢的美妙体验,而且还容易在茶汤里喝到青味,甚至是微微的酸味。
武夷岩茶的正确喝茶时间,是等一款茶褪火后,及时饮用。
褪火完成后,岩茶便进入了适饮期。
焙火后的岩茶,不建议存放太久。
要不然,等茶叶失火后,岩茶很容易返青。
若是没有适时复焙,好端端的一款茶就该彻底受潮,严重返青,不能再喝了。
本身火功就不高的轻火,中轻火茶,存放不到隔年。
故而,一味认定“岩茶,隔年的最好喝”,暴露出来的是一个人根本不懂岩茶!
《5》
熟普,十年左右口感最佳?
不靠谱。
说句实在话,如果是推荐不懂茶的新人喝茶,那么建议是警惕年份过老的茶。
十年陈的熟普,市场存量是有,但不会多。
这其中,能做到原料出色,加工出色,仓储到位的茶,少之又少。
“喝十年陈的熟普口感最好”,这对于新人而言,学费成本太高。
更关键是,新人在不懂茶,不懂分辨好坏真伪的情况。
直接买年份太高的熟普,太容易踩坑。
容易买到年份不真实的,假冒伪劣的,彻底存坏霉变的……
另外,熟普的风味品质,不单单以年份论英雄。
熟普的陈香与醇厚感,是通过后期存放发酵形成的。
如果储藏条件不当或不讲科学的无限期存放,那会降低其品质。
普洱茶的保存,需要视情况而定。
经过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不需要等到十年,甚至几十年才好喝。
一般经过2-3年的储存,就可以得到不错的风味了。
如果新茶友打算尝试喝熟普,那么建议多选这类年份不要太高的熟普。
另外,在选择时还需留意,出现明显闷味和杂味的老茶,不要买。
喝茶,为的是品质与风味。
光是冲着年份去喝茶,实则是不懂茶的做法。
面对这类不专业的喝茶推荐,可不能盲目相信。
《6》
白茶,三年以上不寒凉?
错。
按存茶时间的划分,白茶可以分为这三类。
新白茶,储存时间低于1年。
陈白茶,仓储时间满1年,低于3年。
老白茶,储存陈化年份不低于3年。
按照“三年以上不寒凉”的观点,那是指新白茶、陈白茶都属于性寒凉的茶。
但从实际的喝茶感受看,白茶不论新茶和老茶,都与寒凉不沾边。
品质好,工艺正常的白茶,性味是温和的。
茶叶的性寒说,大多情况是说茶多酚含量特别高的茶。
譬如,经过杀青后的绿茶。内部的多酚类物质停止氧化,茶多酚含量较高。
茶多酚,在茶叶里普遍存在,具有一定消炎抗菌作用。
但当茶汤内出现过多的茶多酚时,不仅茶汤的味道会偏涩,并且容易刺激胃壁。
如果是胃比较弱的人,胃璧比较薄或者受过伤害的人,对茶多酚极为敏感。
当这类人群,在空腹状态下摄入茶多酚含量过多的茶汤时,容易胃痛。
但是,按六大茶类的划分来看,白茶的茶多酚物质并不会过高。
除非是买到了没烘干,工艺不达标的“新白茶”,才会有较高的茶多酚物质保留。
品质出色,工艺正常的白茶,新茶阶段的多酚类物质含量适中。
新白茶的整体风味,最为突出的是鲜爽感,茶氨酸等养分含量丰富。
故而,可以肯定,新白茶并非性寒凉。
再加上,白茶里的茶多酚,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存茶时间的增加,白茶可以不断的陈化。
茶多酚会转化成别的物质,会减少。
经过了多年陈化后的老白茶,性味温和异常。
喝白茶,不存在三年以上不寒凉的说法。
如果你的胃特别敏感,那么建议将新白茶放一放,放上1-3个月再去喝。
在喝茶的时候,能感受到舒服愉悦的鲜爽风味,不会再有不适感。
《7》
喝茶,健康永远是不过时的话题。
喝绿茶,并非是喝越新鲜越好。
大部分炒青过后的绿茶,放一放更好喝。
喝红茶,千万别将茶叶放太久。
及时饮用,方才是上选。
焙火后的岩茶,并非要喝隔年。
褪火完成后,趁着最佳赏味期喝岩茶,更能领略武夷岩茶的香清甘活。
喝熟普,不要迷信年份。
并非十年陈的熟普,才会好喝。
品质出色的熟普,陈了两三年后去喝,风味也不错。
至于说到喝白茶,并非只有老白茶才能喝。
清新鲜爽的新白茶,风情同样不容错过。
以鲜著称的新白茶,并非是性寒凉。
恰恰相反,没有经过杀青的白茶,内部的多酚类物质可以转化。
后期可以不断陈化的新白茶,放一放会更好喝!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