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儒家的天下情怀与山水绘画三远法研究

发表时间: 2024-07-26 13:24

儒家的天下情怀与山水绘画三远法研究


景德镇山水题材的陶瓷,

一直广受诸多玩家的喜欢,

如何去欣赏山水类陶瓷茶器,

我认为,还是要从中国山水画的基本认知入手。


所以,今天聊聊,

中国山水画中的三远法

也就是郭熙所提出的“‬高远、深远、平远”


很多景德镇山水陶瓷茶器,

不太注重山水画章法的,

希望给大家挑选山水陶瓷一点帮助。


切记,三远法是山水画的基本认知,

我觉得是中国儒家“天下情怀”的具体表现,

也造成了中西方在山水画或者风景画,

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大家细细品。




郭熙·《早春图》



01

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是什么?


其实三远法,特别容易理解,

因为绘画是平面的,

现实中的山水,是立体的,

人类几乎所有的绘画(立体主义除外),

都是将三维的世界,投射到立体之上。


山下,抬头看山上,

会高山仰止,叫高远;

山前,往里看山后,

会欲穷千里,叫深远;

近山,平视看远山;

会一览无余,叫平远。


简单吗?好简单,但是你要注意,

中国的山水画,是将三远合为一体的,

我以十方珍藏的山阴道上图为例。


十方珍藏·山阴道上图


十方珍藏·山阴道上图⁦



你们也可以拿着自己的山水陶瓷茶器,

如果它有章法,

你是可以很清晰看到,

三远法,高远、平远、深远,

在中国山水绘画上的运用。



02

中国绘画,三远法下的散点透视,

与西方绘画中的焦点透视,有何不同?


西方绘画​,力求写真写实,

为什么呢?

因为西方绘画的理念,

认为三维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还原到二维纸面上,要求真求实


而中国绘画,没这个概念,

讲究
心中有丘壑,眉目作山河



西方绘画,一个画架一摆,

椅子与人,是固定住的‪,

直接就定点画,定点透视‌

也叫做焦点透视

看到什么,就画什么,

特别是在他们的风景画,

将上帝的创造这个世界,进行还原。


而中国山水画,就游山玩水,

跑来跑去,看大好河山,

清初四僧的石涛就说,

搜尽奇峰打草稿

最后要什么,师法山水,终得心源。⁩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的山水画,

从来不是定点写实,

而是画家看到的诸多山水景色,

融为一体。


不然我们不可能,

在一幅画中,

有高远、深远、平远,三种视角。


03

为什么高远、深远、平远,

同时出现在一张山水画中?

我认为是儒家的天下情怀。‬


我反复跟大家聊,

哲学(宗教)思想影响美学逻辑,

美学逻辑,造就了艺术的方向。


儒家经典四书—‭—大学篇,

就讲到了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的画家,是从读书人开始的,

跟西方的画家,从匠人开始不一样,

心怀天下,是读书人骨子里的东西,

想要心怀天下,必然要多角度看待,

意味着高远、深远和平远来描绘天下。


最典型的,范仲淹就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你看到没有,为什么一句话,

会有两种不同的角度,

因为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天下


这也是为什么,

张艺谋导演的《英雄》里,

残剑告诉无名两个字,天下

然后无名,就放弃了刺杀,

而秦始皇听到之后,

感慨,最懂自己的人,居然是残剑。


包括说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最精彩的是哪一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的茅屋,被风吹破了,

然后下那么大的雨,

再然后茅草还被村里的顽童抱走,

结果杜甫,自己冷到最后,

说了这么一句,

我如果有很多很多的房子,

一定要让天下的寒士都住上。


04

中国山水绘画的三远法,

与儒家的“天下情怀”。


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去了解,中国山水绘画的门道,

从而帮助到大家,

应该怎么去选择景德镇陶瓷茶器的山水题材。


最后大家,端午安康。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的观看,

如果您愿意点个“在看”或者转发,

九叔在此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