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揭秘“正骨翘楚”:佛山宗师的中医正骨绝学揭秘

发表时间: 2024-09-06 11:23

揭秘“正骨翘楚”:佛山宗师的中医正骨绝学揭秘

岐黄有术,本草无疆!由佛山市政协主办,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承办的5集X15分钟系列纪录片《百年印记--中医药在佛山》第四集“正骨翘楚”今天(9月6日)上线。本集纪录片用半年时间,对话记录岭南名中医界的一代“佛山宗师”,86岁的佛山伤科正骨重要传承人陈渭良,以及他的一批徒弟和传承人是如何将独特的岭南正骨疗法发扬光大、普惠百姓。

系列纪录片《百年印记--中医药在佛山》第四集“正骨翘楚”海报

一代代岭南名中医世家 缘起于繁荣的武术和工商业

明清以来,佛山是一座工商业重镇,汇集陶业、冶铁业、纺织业等行业,大量手工人员经常接触重器、烈火,砸伤骨折常发生;佛山又是武术之乡,咏春、蔡李佛、洪拳等各门派武师在锻炼切磋中,容易伤及筋骨。这样独特社会环境下,在佛山以及附近地区,群众们对治疗骨伤产生了大量需求,推动着佛山骨伤医学的发展,涌现了众多骨伤科名中医。

如果说,佛山的武术界在这个时候涌现了黄飞鸿、叶问等一批响当当的人物,那么同期的岭南中医界,也催生一批著名的“佛山宗师”。被海内外许多广府人家称为“骨科圣手”的李广海和他的传承人陈渭良,就是岭南地区家喻户晓的重要代表。

图: 现年86岁高龄的陈渭良,仍坚持向青年医师徒弟们传授佛山伤科正骨的“正骨十四法”。注:左一为陈渭良

陈渭良,佛山南海人,出生于1938年,自小在耳濡目染下跟随家人学医,18岁便上山采药,在佛山石湾帮人医治跌打。陈渭良回忆道,20世纪50年代,石湾陶瓷业兴旺,一大批陶瓷工人从事担抬缸瓦制品,体力劳动负担沉重,经常扭伤、砸伤。当时刚从医不久的陈渭良才20岁出头,就开始为这些贫苦工人医治跌打,遇到实在没钱治疗的病人,便跟着师傅免费帮他们治疗。陈老尽管听力已经有点吃力,但跟记者谈起60多年的出道往事,还清晰地记得许多佛山街坊们当年把他亲切地称为“先生仔”。这段给贫苦工人诊治的经历,深刻影响着陈渭良的从医之路。往后,他一直追求骨伤功能恢复好、治疗费用低廉普惠。

图:20世纪50年代,20多岁的陈渭良在佛山市中医院

图:20世纪80年⁤代,40多岁的陈渭良在佛山市中医院正骨复位室

独特的佛山“正骨”绝艺与独门的佛山制药秘方

手法是中医正骨的首务,也是医师医术水平的重要考量。在岭南地区,传统正骨八法出自清代,指“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由佛山伤科正骨奠基人李才干及宗师李广海根据南方人身体条件改良并应用,深受群众认可。20世纪70年代,佛山伤科正骨第三代传承人陈渭良带领团队将正骨八法发展为具有岭南特色的“正骨十四法”,其中“触摸辨认”“擒拿扶正”“拔伸牵引”为基础手法,“提按升降”“内外推端”“屈伸展收”“扣挤分骨”“抱迫靠拢”“扩折反拔”“接合碰撞”“旋翻回绕”“摇摆转动”“顶压折断”“对抗旋转”为特殊复位手法。“正骨十四法”一直传承至今,用于治疗骨折与脱位。陈渭良说,“正骨十四法”的特点是顺势为主,检查基本摸清病人的变化,准确复位,减少痛苦,用手法顺理成章整复。

手法整复后,外敷伤科黄水、小夹板固定,是佛山伤科正骨的独特之处。伤科黄水,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是佛山市中医院的“镇院之宝”,由陈渭良在上世纪中期开始主持研发,沿用到现在足足有60多年了。伤科黄水主要采用黄连、黄柏、栀子等药材,经过提取、过滤等工序精制而成,2023年被评为“岭南名方”孵育品种。如今,伤科黄水年产量约25万瓶,年使用人次超过15万。除了伤科黄水,作为“岭南名方”入围品种——陈渭良伤科油,现在深受广大市民患者认可。陈渭良伤科油以大黄、黄柏、栀子、地榆等制成,涂抹于患处,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肿痛,又可应对日常水火烫伤、创伤出血,因此成为众多家庭的常备药品。

“200ml伤科黄水每瓶16.64元,陈渭良伤科油每瓶才21.07元,普罗大众都能用得起!”陈渭良很自豪地跟记者总结佛山中医传承的一种精神:“我们研制医药,质量疗效要做到最好的!但同时要亲民的价钱,做到“平、靓、正”,这个道理我和我的徒弟们都不能忘!”老人家一句语重心长的话语,尽显着佛山中医界济世为怀、通济天下的精神。

图为:陈渭良主持研制的伤科黄水、陈渭良伤科油,价格亲民,现在仍广受市民患者认可。

“能不开刀,则不开刀”!陈渭良传承技艺,更传授正骨治疗理念

作为岭南中医骨伤科重要的分支,佛山骨伤科以精确的手法、独特的固定方法以及有效的伤科制药而闻名于世,并发展为全国性的名牌专科——佛山市中医院骨伤科。纪录片团队在这半年时间,多次拍摄来往这个科室过来就诊的省内外患者们。传承陈渭良医术技艺的徒弟们,基本都谨记一个重要的理念:“能不开刀,尽量不要开刀。”一个个患者治疗的案例,让摄制组拍案叫绝。

图为:在佛山市中医院大楼里,陈渭良与徒弟们一起分析骨伤治疗方案。注:前排右一为陈渭良

荣叔,50多岁,来自云浮市,因跌倒造成左手桡骨粉碎性骨折,在当地医院正骨复位不成功,疼痛难忍,来到了佛山市中医院,向骨伤科中心主任中医师、佛山伤科正骨第四代传承人陈逊文(陈渭良儿子)求助。诊室内,陈逊文与正骨中心主任符名赟通力合作,使用“正骨十四法⁣”,用时两分钟,手法整复一气呵成。正骨复位成功后,外敷伤科黄水、小夹板固定,荣叔无需住院,定期复查随诊即可。

另一位患者华叔,则是来自三百多公里外的韶关,因高处摔下导致右手桡骨远端骨折,在当地正骨不成功,需要再做一次手法整复。治疗费用低、避免手术切开风险是中医正骨闭合复位的独特魅力,但传统正骨过程中的剧烈疼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佛山市中医院骨十二科副主任、42岁的佛山伤科正骨第五代传承人何利雷,则决定为华叔一改过往的疼痛体验,采用无痛正骨治疗方案,先做区域阻滞麻醉,再做手法整复,这样患者在正骨过程不会产生疼痛感,这是一次传统正骨⁩与现代技术的创新结合。无痛正骨一周后,华叔如期出院,对无痛正骨赞不绝口。

“不开刀,既减少病人的痛楚,又减少他们的医疗费用!但我们又要保证精准治疗,很考我们每位传承人!”陈逊文带着自豪的笑容跟记者对着一个个病人的X‬光片介绍个中道理。由于疗效显著、技艺独特,佛山伤科正骨在2018年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佛山市中医院成为大湾区重要的伤科正骨、伤科制药技艺传承基地,并在国内率先构建了正骨手法数字化虚拟教学平台,引入AI技术培养医生更快速精确掌握正骨手法。

图:佛山市中医院创新引入AI技术用于骨伤科培训

岭南中医技艺 传道四川大山

如今,佛山伤科正骨依托佛山市中医院平台,向全国、全世界推广骨伤科治疗技术,让更多患者受益。在国家东西部战略带动下,陈逊文等人积极促进东西部协作医疗技术的交流,致力传承和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2023年8月,佛山市中医院中医正骨疗法(佛山伤科正骨)传承培训基地落户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中医医院,设立了“陈逊文传承工作室”。此后,陈逊文就会定期来到达川区中医医院开门诊,何利雷到住院部查房,让佛山伤科正骨在四川落地生根。与此同时,陈逊文还收下达川区中医医院的五名医生为徒,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将佛山伤科正骨传授给徒弟。

“大山里来了广东佛山的名中医,一说来达州排号就满了!”39岁的程着,是陈逊文的徒弟,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佛山伤科正骨手法,用到了达川区中医医院的临床病例中。以前粉碎性骨折的病人是需要开刀做手术,而现在遇到这类病人,没有去选择给他们开刀做手术了,而是通过正骨手法来达到治疗效果。对我们大山的群众来说,真是福音!”

图: 陈逊文与程着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中医医院开诊

图:佛山中医院医生何利雷向达川区中医医院医生分享骨伤诊疗经验

除此之外,陈逊文和更年轻的何利雷以及佛山市中医院等众多骨伤科专家,还会举办各种培训,奔赴外地坐诊交流,将佛山伤科正骨传播到全国各地。截至2024年7月,中医正骨疗法(佛山伤科正骨)传承培训基地共建成10个,遍布在贵州台江、西藏墨脱和林芝、四川达州、广东佛山等地。来自约旦、斯里兰卡、突尼斯等国家的医疗卫生人员也慕名而来,登门求学,佛山伤科正骨正迈步走向世界。

图:《百年印记-中医药在佛山》第四集“正骨翘楚”摄制组

⁤导演手记

我对“佛山伤科正骨”第一感受是:神奇。骨折受伤不用开刀做手术、不用打钢钉,正骨医师一拨一推,就可完成复位治疗,竟有如此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佛山伤科正骨的独特魅力在哪?我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了本次纪录片的拍摄。当我看到了年近九旬的陈渭良为徒弟们亲授“正骨十四法”,目睹其子陈逊文在两分钟内给患者做手法正骨成功,见证青年传承人何利雷医生为患者创新使用无痛正骨,我被他们精妙的正骨手法所折服。当听到陈渭良回忆起伤科黄水、陈渭良伤科油的研发初衷和过程,我被老一辈岭南中医师的仁义济世精神所感动。陈渭良先生跟我们说,近70年的从医生涯一直追求研发“平、靓、正”的中医药,要让更广大的病人用得好、用得起!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认为,普惠大众、通济天下就是一代代岭南中医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

-系列纪录片《百年印记--中医药在佛山》第四集“正骨翘楚”导演区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