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面到内核:探索葫芦的奥秘

发表时间: 2020-10-20 10:51

手捻葫芦最适合把玩,很多新入圈的玩友最先接触的都是这类葫芦。但说到手捻葫芦的构造与选购标准,可能很多玩友就不是很了解了。今天就对手捻葫芦做下系统介绍。

手捻葫芦并非葫芦品类,而是人们对适合拿在手里把玩的葫芦的统称。手捻葫芦个头不大,高度一般在十厘米以内,外形结构包括龙头、嘴、肚、腰、脐等几部分。

龙头:就是葫芦藤。葫芦属于爬藤植物,果实在藤蔓之上长出、长大。待葫芦成熟后,人们会将果实连同上面的藤一起剪下,藤蔓往往有4根,葫芦顶部有1根,而后向上分叉为3根。由于这1+3根藤蔓看起来颇似龙腾之状,有人就为它们起了一个形象霸气的名字——龙头。葫芦与龙头可谓相映成趣,如果说葫芦质朴敦厚,龙头则飘逸张扬。如果葫芦缺了龙头,韵味就差了很多。除此之外,龙头还能表明葫芦的成熟度,龙头越粗壮,葫芦长势就越好。

葫芦嘴:指主体上部与藤蔓相连接的细长部位。“嘴”于动物而言,是进食器官;于物体而言,则表示突出的部分。葫芦嘴兼具这两种含义:首先,葫芦自嘴向下全部为中空,由藤传输而来的养分就好像是“用嘴吃进了体内”;而葫芦嘴相对下面膨大的部位,好似向外突出一般。所以,这个部位被称作“嘴”,还形象生动呢。

葫芦肚:葫芦嘴往下膨大扁圆的部位,就是葫芦肚了。我们常见的手捻葫芦都有两个肚,多数葫芦的上肚都比下肚小。这种两个肚的葫芦被称作“亚腰葫芦”。葫芦肚大致有三种形状:圆形、扁圆形以及纺锤形。圆形的高度与宽度基本相同,扁圆则宽大于高,纺锤正好相反,高度大于宽度。但不论哪种形状,都要求葫芦度长得饱满、匀称、不歪斜。

葫芦腰:葫芦上下肚之间的连接处即为“腰”。根据腰的高度不同,可将葫芦分为细腰、收腰与无腰三种。长且直的为细腰,两肚能区分界限的为收腰,而没有明显界限的为无腰。葫芦正不正,一看肚,二看腰。如果葫芦腰长歪了,就算肚长成了正圆,葫芦看起来还是歪的。过去流行的本捻与小美葫芦多为收腰或无腰,自从天津手捻出现后,细腰的葫芦逐渐多了起来。

葫芦脐:葫芦最底部的圆环状部位称作“脐”。脐要正,圆而平滑,无烂脐、炸脐。炸脐常见于小美葫芦,现在随着种植技术与品种的优化,这种现象倒不常见了。如果遇到了自己喜爱但脐有瑕疵的葫芦,也是可以入手的,毕竟脐长在最底部,面积也很小。

了解完葫芦的结构,再来看看它的内里。作为一种文玩物件,葫芦由外及内分别是表皮、内壁、种子及瓤。

表皮即为把玩层,我们常说的包浆,就发生在这里。葫芦最外面其实还有一层表皮(就是人们俗称的“青皮”),葫芦只有把成熟后要把这层皮刮掉才能上手把玩。有些新入门的玩友不清楚这点,以为葫芦晾干后就能把玩,这是不对的。

表皮以内,分别是内壁、瓤及种子。内壁支撑整个葫芦腔体,一般来讲,越厚的葫芦硬度越大、成熟度越高,形成包浆也就越容易。可以这么说,内壁的薄厚,直接关系到葫芦的坚硬程度与包浆速度。

刚下架的葫芦,瓤内因为含有大量水分而充满整个内腔,随着水分挥发,瓤逐渐萎缩、绵软,最后会贴到内壁之上。种子位于葫芦下肚内,被瓤所包裹。葫芦完全干燥后种子则会与瓤分离,这时摇晃葫芦,会听到种子与内壁相互碰撞发出的哗啦啦的声音。

说完葫芦的结构,再回过头看下葫芦的判断标准,什么是“六面正”?什么又是“一汪水”呢?

“六面正”的葫芦,从上、下、左、右、正、反其中任一面观察,肚、腰、脐的左右两边应该对称。(观察时应去除龙头与葫芦嘴。)现场选购时刻将葫芦放在手中旋转几圈就能看出葫芦是否周正,但如果网购,该怎么办呢?这时可以根据龙头的指向,先确认葫芦平视时的四个面,然后再看葫芦顶部与底部的照片,看完以后基本就能确定了。

“一汪水”则用来形容葫芦的皮质干净、平整、细腻、通透。没有把玩过的葫芦,皮色应为一体的淡黄色(程度随年份而加深),没有花皮、阴皮,更没有凹陷或缺损,拿在手中把玩会感觉到非常顺滑、致密。“一汪水”的葫芦,不仅代表葫芦长势良好、成熟度高,还说明葫芦采摘后处理、保存得当。这种葫芦只需静静把玩,很容易就能得到想要的效果。

至于龙头完整,由上面讲述不难得知,必定包含1根竖起与2至3根横长的藤,只有这样才能构造出“霸气侧漏”的龙头模样。如果葫芦外形六面正、皮质一汪水,再配上一件活灵活现的龙头,当真可以称得上佳品了。(图文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