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故宫青铜重器「周㗬壶」再现,3800万元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发表时间: 2024-09-25 12:00

故宫青铜重器「周㗬壶」再现,3800万元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如果我们把时间拉回到西周时期,会发现上层贵族的世界中,青铜器的身影必不可少。据考古发现以及现世留存文献可以得知,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距今4500年前的龙山时代。

经过不断发‎展,青铜制品在西周时期进入鼎盛阶段,成为我们如今了解西周文化必须触及的领域之一。

在纽约苏富比9月18日刚结束不久的《中国艺术珍品》专场上,精彩呈献了高古艺术品90件,且品质甚高。封面拍品就是一件体量硕大的“西周中期周㗬壶”,带24字铭文,这件传承极佳的上青铜重器,曾为乾隆皇帝御藏之物,珍存于紫禁城内。如今出现在拍卖现场,以450万美元落槌,加佣金540万美元成交(约合人民币3800万元)。


本期,我们就来聊聊此件从紫禁城流失的国宝——青铜重器「周㗬壶」......


青铜重器「周㗬壶」

这件青铜壶为西周常见的有盖椭方壶,高度58.5cm。这类椭方壶应是在晚商椭方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见于西周晚期春秋早期,如贾伯壶,陈侯壶。

西周中期 公元前十至九世纪 周㗬壶(540万)

高58.5厘米

来源: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收藏

清宫旧藏

壶盖抓手下一圈垂冠凤鸟纹,两道宽弦纹将壶身分割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弦纹装饰垂冠凤鸟纹,下部弦纹与壶体正中弦纹饰蝉纹,圈足一周饰变形窃曲纹,两侧焊接一对儿麂兽铺首衔环耳。

其纹饰繁复,层次分明,工艺精湛,设计绝巧,不仅可供实用,亦彰显其物主当时极高的社会地位。器上所铸长铭,经历代皇家学者及金石学家详细记录研究,更体现了本壶在金石界的分量之重、影响之广。

值得一提的是,周㗬壶的传承也极具传奇色彩。它曾为乾隆皇帝御藏,珍存于紫禁城内,是内府所藏的吉金重器。乾隆年间,翰林院学士梁诗正、蒋溥及汪由敦等人编纂的《西‏清古鉴》中,就详细记录了此壶及其铭文。

而壶盖及盖铭则与现存台北故宫之壶的壶身同录于《‭西清续鉴甲编》之中。若以《西清》为据,本壶盖于乾隆年间藏于内府之时,曾与现藏台北之壶所配。

如今,世上仅存的这两件周㗬壶,一件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但壶盖已失;另一件即为本壶。有学者推测,两件壶的壶盖可能在流出清宫时配错。这一历史谜团更为周㗬壶增添了神秘色彩。

台北故宫的缺盖周㗬壶

而且周㗬壶不但器身和顶盖各有24字长的铭文,字里行间更隐含曾经失落的历史片段。

  • 器铭︱周㗬作公日己尊壶 其用享于宗 其孙孙子子万年永宝用 周
  • 盖铭︱周㗬作公日己尊壶 其用享于宗 其子子孙孙万年永宝用 周

铭文本身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周㗬为父亲「日己」制作了这件青铜壶,用飨于宗庙,以供子孙后代永远宝有,最后一个「周」字则是族徽。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文化的传播、交流、互动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广。中国的文物,必将以实物形态,以及科技数字化信息形态,等多种形式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文物这一重要的文化资源,永远是稀缺的,珍贵的。


(备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