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16 15:05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
文 |小文
编辑 |小文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足一年,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并不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帝王,也没有经历漫长的治国历程,
正是在这短暂的统治时期,他解决了四个影响深远的难题,为大明王朝奠定了新的基石。
这四个问题究竟是什么?朱高炽又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改变历史的进程?
让我们一探究竟,解开这个鲜为人知的历史谜团!
朱高炽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都没听过。
别看他没什么存在感,可他却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按理说这个皇位他是当仁不让了。
可生不逢时的朱高炽,偏偏遇上了一个喜欢血腥厮杀的老爹。
朱棣天天热衷于打仗称霸,压根就没想过天下安危,那有空管儿子是不是分毫了。
更糟心的是,朱高炽的体型偏偏又不合老爹的胃口,因为从小就身材肥胖的他,
根本就上不了战场杀敌,这让崇尚武力的朱棣对他更是嗤之以鼻。
"这怎么像个太子的样子!"朱棣每次看到朱高炽,都要发出这样的感慨。
而再看看自己的二儿子朱高煦,那骑射样儿,那英武神采,
朱棣是相当满意,甚至有那么一丝丝想要改立储君的冲动。
可在一旁的谋士们哪能不知道老爷子的心思,立马就跳出来规劝道:
"主公,立储可是天家头等大事儿,可得从长计议啊!"
"若是立了二殿下,恐怕会有人以为大明江山不稳,反而坏了大事。"
这时,有人又提出了一个建议,那便是让朱高煦和朱高炽一起出征,
到时候自然就知道谁更有君王之才。
朱棣觉得此言有理,就同意了这个提议。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自小足智多谋的朱高炽非但没有落了下风,
反而靠着一腔孤勇,在这场战役中大获全胜。
千算万算,朱棣没算到自己的儿子居然还有这两下子。
看来这个胖小子,倒也不是一无是处。
朱高煦战场失利,自然大大削弱了他的太子之位。
不过朱棣也不傻,他知道朱高炽的能力虽强,但就怕这小子贪图安逸,一味地躲在深宫里。
因此,他想了个法子,让大儿子也尝尝掌管天下的滋味。
很快,机会来了。
永乐八年,朱棣御驾亲征鞑靼,临走之前,把监国的重任交给了朱高炽。
这下可让朱高炽激动坏了。
别看他平日里不声不响,可骨子里那股子江山社稷的担当一点没少。
当太子监国的那几年,他可没少熬夜加班。
什么刑狱冤案啊,赋税钱粮啊,内阁人事啊,他全给一一过目,生怕耽误了国家大事。
等朱棣凯旋回朝的时候,发现这小子居然比自己还勤快。
从那以后,朱棣也渐渐放心把朝政交给朱高炽打理,自己则经常外出征战。
可这一来二去的,朱高炽竟打理出了个名堂。
他不光把国库收支平衡了,还大幅减轻了百姓的赋税,颇得民心。
而原本死气沉沉的朝堂上,如今也是英才辈出。
比如那个"三杨"就是朱高炽的得力干将,个个能力出众、为国分忧。
还有科举制度,他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让更多的寒门子弟也有机会入仕为官。
二十年,就这么转瞬即逝。
永乐二十二年,62岁的朱棣还是没改征战的习惯,在归途中驾崩。
登基那一年,朱高炽已年过半百。
如果把他的一生放在天平上衡量,那当太子时的二十年绝对是最重的分量。
就是在那个位置上,他把自己的抱负全都实现了。
做了二十年皇帝梦的朱高炽,却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
继位第二年,年号洪熙,朱高炽还是紧锣密鼓地干了一番大事业。
先是大赦天下,平反多年的冤假错案;接着又改组内阁,重用贤能;
再是减轻百姓的赋税,还特意下令修建了弘文馆,让天下读书人都能齐聚一堂、畅所欲言。
短短十个月,朱高炽就解决了他老爹遗留下来的 "四大难题",为日后的"仁宣之治"奠定了基调。
这一切,不正应了那句话吗?
胖子不配当皇帝?他只是没时间当罢了。
很多人都把朱高炽这位皇帝描述成一个面面俱到、雷厉风行的改革家。
他在位期间干的那些大事儿,个个都直指人心,国泰民安。
可如果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在这背后,还藏着一个有血有肉的朱高炽。
就拿大赦天下这件事儿来说吧。
他刚登基的时候,不少大臣就劝他说:"陛下,咱登基就赦免天下,会不会有点儿仁慈过头了?"
可朱高炽却说:"赦免百姓,本就是为君之道。
何况前朝屠戮忠良,冤案遍地,这个天下早就伤痕累累了。
与其日后结冤家,不如趁早给人家一个交代。"
这番话听起来冠冕堂皇,可背后却流露出了他的野心和决心。
是的,朱棣的皇位来之不易,他在位时难免心虚,就连建文的旧臣也要赶尽杀绝。
可朱高炽不一样,他是嫡长子,是名正言顺的天子。
因此,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来抚平这片伤痕,来重整山河。
再比如说他修建弘文馆的时候。
当时,可把老臣们气坏了。
"陛下,咱大明百废待兴,这种地方有什么好修的?
再说了,儒生文人净是些油嘴滑舌之徒,万一要是传出什么不该说的话,
传到民间,影响了咱大明威严,那可怎么办?"
面对质疑,朱高炽却语重心长地说:
"卿家有所不知。往年君臣猜忌,言路闭塞,这才是动摇根本的祸患。
如今天下初定,正需文人儒生来辅佐朝廷,教化万民。
有什么话,咱都摊开了说,这不才是君臣同心的至理名言吗?"
瞧瞧,这位朱高炽皇帝,一点儿也不简单。
他知道要让江山稳固,光靠刀刃是不行的,还得靠文治天下。
他不怕文人说错话,反而要让天下英才济济一堂,和自己同心戮力,这才叫君临天下。
所以啊,别看他在位只有短短十个月,
可朱高炽对大明江山的影响,绝不仅仅是改个税、发个恩这么简单。
他的雄心壮志,他的王者风范,在那个畸形的时代里,恰恰成了一股清流。
有人说,朱高炽当了20年太子,当了10个月皇帝,
一生竟如彗星划过;也有人说,他在位不足一年,却立下了千秋伟业。
做了20年皇帝梦的朱高炽,最后 只当了10个月的皇帝,这说明什么?
说明大丈夫立于天地间,终究要有大志向。
朱高炽一生未尝不是如此,他虽位居皇位,却始终把天下百姓放在心里。
他用十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别人用一生也未必能完成的使命,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你是胖子还是瘦子,是不是别人口中的"完美皇帝",
只要你有一颗为国为民的仁心,自然就能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明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