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周末补觉的重要性与正确方法,你了解吗?

发表时间: 2024-11-23 12:45

周末补觉的重要性与正确方法,你了解吗?

一、周末补觉现状

周末狂补觉,周一更疲惫

很多人在周末选择睡懒觉来补觉,但研究表明,这样往往会让人在周一感觉更加疲惫。

平日里,人们常常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而睡眠不足,于是把周末当成了补觉的 “黄金时间”。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人们所愿。周末过度补觉不仅无法让人在新的一周充满活力,反而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

有研究表明,工作日缺觉会对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生消极影响,而在周末补觉无法逆转这一影响。如果工作日睡眠不足的人,通过周末一次性晚起几个小时补觉,可能会打破生物钟,影响激素分泌和自主神经平衡。比如,2023 年一项发表在《Sleep Health》上的研究显示,睡眠节奏差异大的人更容易早衰。与睡眠习惯稳定的人相比,睡眠持续时间不稳定、补觉较多、入睡时间偏差较大、工作日和周末睡眠差异大的人,生物年龄分别大 0.63 年、0.52 年、0.74 年和 0.77 年。这是因为,长期不规律的睡眠会造成生物钟紊乱,从而加速机体的衰老进程,同时还影响新陈代谢,让人变得容易生病。

2019 年一项发表在《细胞》子刊的研究结果表明,周末补觉不仅不能阻止与睡眠时间不足相关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还会破坏昼夜节律,使情况恶化。周末补觉不仅不能带来积极结果,反而会打乱昼夜节律,让下个工作周期的情况更加恶化,得不偿失。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医师李艳曾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平时加班熬夜,指望周末可以补回睡眠,这种想法是片面的。长期剥夺睡眠,会造成体力透支、免疫力下降,体质越来越差。睡眠过长,脑细胞就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养分,这就是周末睡多了反而感觉很疲倦的原因。

二、早睡比晚起效果更好的原因

不打乱生物钟

早睡可以帮助身体恢复正常的昼夜节律,确保激素分泌和自律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而晚起可能会打乱生物钟。人体的生物钟就像一个精准的时钟,控制着我们身体的各项生理活动。调整生物钟以早睡不熬夜,需要遵循一系列策略。首先,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至关重要,坚持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避免长时间午睡,同时尽量减少使用电子设备,因为电子设备的蓝光会抑制身体褪黑激素分泌,影响睡眠。其次,控制晚间光照也是有效的方法,夜晚的强光照射会影响生物钟调节,所以应关闭强光源,避免晚间使用电子设备等。再者,调整饮食习惯能帮助调整生物钟,避免晚餐过晚或食物过重,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等兴奋性物质。进行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和调整生物钟,可在白天进行适量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但要避免在临睡前两小时内剧烈运动。最后,睡前的放松技巧,如深度呼吸、瑜伽等,能帮助身心放松,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同时,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如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安静的环境等,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调整生物钟需要一段时间,逐步调整,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确保早睡不熬夜,不打乱生物钟。

保护身体健康

连续熬夜会导致器官超负荷运作,早睡能让器官在固定时间进行自我修复和调整,降低患病风险。器官的正常运作需要规律的作息来保障,就如同机器需要定期保养一样。人体经过一天的活动,各个器官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损耗,需要在夜间进行自我修复。如果长期熬夜,器官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会增加患病的风险。例如,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同时,睡眠期间大脑会对白天学习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巩固,早睡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而且,早睡对于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也非常重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此外,早睡还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身体毒素和垃圾的排出,使皮肤变得更加光滑有弹性。对于儿童来说,早睡更是至关重要,儿童在睡眠时身体除了担负造血和组织修复的工作之外,还要进行身体的成长。良好的睡眠是儿童最重要的成长要素。总之,早睡能够让身体各个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保护身体健康。

三、正确的补觉方式

周末适量早睡

周末补觉应适量早睡,比平时起床时间多睡 1 - 2 小时即可,不要一觉睡到下午。这样以断断续续的方式增加睡眠,有助于调整生物钟,避免过度打乱身体的正常节律。

例如,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孙伟建议周末适当早睡或晚起,以半小时到 1 小时为宜。如果工作日的睡眠时间不能保证,周末提前半小时到一个小时上床,次日晚起半小时至一小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睡眠不足。

但需要注意的是,缺觉 “恶补” 不可取,不少人周末一觉睡到中午,醒来不仅不解乏,还会影响睡眠驱动力。补觉当晚没有睡意,再度推迟上床时间,如此循环往复,形成恶性循环。

日常短时间补觉

工作日常熬夜者,午休或下班后小憩一会儿,比周末狂补觉更有效。

对于经常熬夜的人来说,午休是一个很好的补觉方式。研究表明,如果午睡超过一小时,可能会导致 “睡眠惰性”,即越睡越累,甚至醒来后仍然感到疲倦和迷茫,无法立即活动。因此,建议午睡时长控制在 10 到 20 分钟内即可。在办公室午休时,可以选择使用靠枕支撑头部,缓解颈部不适。

除了午休,下班后也可以小睡一会儿。餐后血液进入胃肠道,大脑处于 “缺血” 状态,工作效率不佳,此时睡上 15—30 分钟,对提高此后几小时的工作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孙伟也建议下午 2 点前午睡,午睡时间半小时以内就好,夜间给睡眠多留一点时间,尽量避免熬夜。

四、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

改善睡眠环境

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对于提高睡眠质量至关重要。首先要避免噪音干扰,可以使用耳塞或选择安静的居住环境;保持卧室黑暗,使用遮光窗帘阻挡外界光线;将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来说,夏天 22.3℃较合适;湿度以 40% - 60% 为宜。此外,床垫的选择也很重要,从人体工程学的观点来看,床垫应能使人体形成 “V” 形或直线型睡眠姿势,避免 “W” 形姿势。床宽以肩宽 2.5 - 3 倍为宜,枕头高度以自己拳头高为宜,硬度适中,长度和肩宽相等。良好的睡眠环境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能让我们在疲惫的一天后得到充分的休息。

睡前学会放松

睡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放松身心,避免过度思考。比如进行冥想训练,想象一个平静、安详的场所,如海滩、草原等,以此来清理杂念,安静内心,减轻压力;采用深呼吸法,降低心率,缓解紧张情绪,在床上或者静坐的状态下,进行有意识的深呼吸,尽量让呼吸慢下来;听轻音乐或者自然声音,如雨声、海浪声等,有助于放松身心,更好地入睡;还可以进行轻度运动,如瑜伽、拉伸等,帮助放松身心,减轻疲劳,为深度睡眠做好准备。

保持作息规律

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对于提高睡眠质量至关重要。坚持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周末也要保持一定的一致性,不要过分贪睡,也要避免醒后长时间躺卧。调整生物钟以早睡不熬夜,需要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坚持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避免长时间午睡,同时尽量减少使用电子设备,因为电子设备的蓝光会抑制身体褪黑激素分泌,影响睡眠。控制晚间光照也是有效的方法,夜晚的强光照射会影响生物钟调节,所以应关闭强光源,避免晚间使用电子设备等。调整饮食习惯能帮助调整生物钟,避免晚餐过晚或食物过重,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等兴奋性物质。进行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和调整生物钟,可在白天进行适量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但要避免在临睡前两小时内剧烈运动。最后,睡前的放松技巧,如深度呼吸、瑜伽等,能帮助身心放松,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同时,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如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安静的环境等,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白天适当运动

白天进行运动确实有助于提高晚上的睡眠质量。运动能够调节身体的生物钟,增加体温,使人在运动后的几小时内保持清醒状态,之后体温下降,有助于入睡。同时,运动可以使人在夜间得到更多的深度睡眠,这是身体修复和增强免疫系统的重要时期。此外,运动能够减少压力激素的水平,帮助缓解焦虑和抑郁,使人更容易入睡和保持睡眠。白天可以选择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上午运动并接受光照,能充分生成机体内源性动力,维持夜间睡眠。但要注意运动的时间和强度,避免在睡前 2 - 3 小时以内进行剧烈运动,可以选择瑜伽等轻度运动。

补充营养

补充营养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如卵磷脂胆碱,为大脑提供营养,保护神经系统。此外,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对睡眠有积极的影响。避免晚餐过晚或食物过重,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等兴奋性物质,以免影响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