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紫砂壶爱好者?别担心,这篇文章让你迅速成为专家!

发表时间: 2024-01-12 18:52

许多壶友在刚开始接触紫砂的时候都被一些行话绕晕过,尤其在网上和人交流的时候,常常会被老壶友们满嘴的黑话震得一愣一愣的,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又不好意思多问,只能暗暗感叹:“紫砂的水好深啊”!

其实,你无需感到紧张。每个人都是从零开始的,从基础开始慢慢深入了解。只要你有足够的接触,那些看似高深的“黑话”自然会变得简单易懂。为了帮助那些刚刚踏入紫砂领域的新手们更好地交流,我们特意整理了一些常见的紫砂行话和术语。

1、滴子,也写作“的子”,指紫砂壶的壶钮,一般常见的有光素类的球形滴子、桥形滴子、雕塑滴子和一些异形滴子。

2、流,指壶嘴,包括直流、一弯流、二弯流、三弯流等。

3,太阳线,在紫砂壶的底部,你会看到一种特殊的泥痕,它从中心向四周发散,就像太阳的光芒。这种纹理被称为“太阳线”,它是手工制壶时留下的痕迹。

4、内壁章,内壁章,即紫砂壶壶身内壁的印章,通常镌刻有陶手的姓名、堂号或雅号等,不仅用于标识紫砂壶的制作者,也是全手工紫砂壶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随着紫砂技艺的不断发展,部分非全手工制作的壶也采用了内壁章的工艺,使得内壁章不再是辨别全手工壶的唯一可靠依据。

5、推墙刮底,在紫砂壶制作过程中,有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称为“推墙刮底”。这一步骤是在紫砂壶坯制作完成后,对壶内部的泥屑进行处理。通过使用竹刮子,将壶内的泥屑彻底刮去,使壶内部更加整洁、美观。值得注意的是,推墙刮底通常会在壶内留下痕迹,而这些痕迹的明显程度取决于艺人的工艺精细程度。尽管这些痕迹是辨别手工壶的特征之一,但并不能作为绝对可靠的依据。

6、三点一线,当你低头注视一把紫砂壶时,你会发现它的壶嘴、壶钮和壶把都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不仅是这把壶造型端正的基本要求,而且与烧制过程密切相关。有些泥料在烧制过程中,由于收缩比大,容易发生变形。因此,保持壶嘴、壶钮和壶把在同一直线上,也是为了确保紫砂壶在烧制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其变形。

7、流口水,在倒茶时,有时我们会注意到茶壶嘴流出的少量水滴,虽然这并不影响茶的使用,但却可能影响品茶和玩壶的体验。流口水现象主要与壶嘴的形态、长度以及出水孔的位置有关,而这些因素又必须与壶型相匹配,因此它与壶型的关系十分密切。以西施壶为例,其壶嘴短小精悍,相对而言,这种壶型就更容易出现流口水的现象。总的来说,壶嘴的设计与壶型息息相关,它不仅要流畅美观,还要确保出水效果,以满足品茶的需求。因此,我们在选择茶壶时,除了考虑容量、材质等因素外,壶嘴的设计和壶型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8、吐黑,吐黑现象主要是由于使用质地较为松散的段泥制作茶壶所导致的。由于这种泥料的致密度原本就不高,如果烧结温度不足,就会使得壶表面的气孔变得过于疏松和庞大。在使用这种茶壶冲泡茶叶后,茶叶中的铁离子会通过这些大而松的气孔在壶表面积聚和沉淀,形成各种色调的黑色素。这些黑色素有的会集中在壶表的某些局部区域,如壶口、盖沿和壶底等处较为常见。一般来说,解决吐黑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回炉重烧,通过提高烧结温度来减少壶表面的气孔数量和大小,从而避免铁离子的积聚和沉淀。

9、花泥,指壶身上有某部位的色泽是与壶身其他位置不同且不均匀,多少影响美观,属于微瑕。如果不是很严重,经过一段时间茶水滋养可渐渐变得不明显,甚至可忽略。

10、收缩比,在烧制紫砂壶之前和之后,我们会发现壶的形体大小有所变化。经过窑烧,紫砂壶会比原始生坯要小,这就是所谓的收缩。而不同泥料的收缩程度是有所区别的,其中,朱泥的收缩率尤为显著,甚至可以达到2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收缩率越高的泥料,其成品率就越低,单把壶的成本也就相应提高。因此,在相同条件下,朱泥壶的价格略高一些,这正是由于其较高的收缩比所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