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从松下幸之助的经营智慧看如何突破依赖心理的束缚

发表时间: 2024-11-22 11:11

从松下幸之助的经营智慧看如何突破依赖心理的束缚

要学会舍弃依赖心

“舍弃依赖心”是佛教中的一句名言,它同时又是松下幸之助一生经营企业的总结。当一个人舍弃了依赖之心,在他的心中就会不断闪现出创造进取的光芒。本章介绍了松下幸之助宝贵思想库中的众多内容,从中我们不难理解作为企业经营之神的松下内心深邃的人生智慧。

要学会舍弃依赖心

曾有人问本世纪著名的禅学大师铃木大拙博士:“佛祖临终前,最后所说的佛法是什么呢?”博士说:“舍弃依赖心。”

相传释迦牟尼80岁那年,在传道途中,因病逝世。他身边的弟子阿难在佛福临终前请教:“我师死后,我将依靠什么生活呢?”释迦牟尼道:“以自己为明灯,而依靠自己;以佛法为明灯,而依靠佛法。此外,其他的没有一样可以依赖。”

铃木大拙博士以“舍弃依赖心”一句,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佛祖遗言的精髓。不仅释迦牟尼有这样的论述,许多志士伟人对人们都有意义相同的教诲。

一般来说,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依赖心。一是依赖时运,二是依赖他人。这样做不啻于把生活的主动权放弃。时运仅凭等待不一定会降临到你头上。而别人,即便是亲人的帮助也未必能解决你的问题。更何况,人人都需要在社会上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一切完全依赖外部所取得的进展并不能使你得到真正的满足。因而“舍弃依赖心”,是成功之本,也是快乐之本,是所有计谋中最为智慧的一种。

我们先看一看松下幸之助的一则感人故事吧,它也许能让我们获得一些启示。有一次,部下后藤犯了一个大错。松下怒火冲天,一面用挑火棒敲着地板,一面严厉责骂后藤。骂完之后松下注视挑火棒说:“你看,我骂得多么激动,居然把挑火棒都扭弯了,你能不能帮我把它弄直?”这是一句多么绝妙的请求!

后藤自然是遵命,三下五除二就把它弄直,挑火棒恢复了原状。松下说:“咦?你手可真巧呵!”随之立刻绽开了亲切可人的微笑,高高兴兴地赞美着后藤。后藤一肚子的反抗心,立刻烟消云散了。更令后藤吃惊的是,他一回到家,竟然看到了太太准备了丰盛的酒菜等他。“这是怎么回事?”后藤问。“哦,松下先生刚来过电话说:‘你家老公今天回家的时候,心情一定非常恶劣,你最好准备些好吃的让他解解闷吧。”不用赘述,此后,后藤自然是干劲十足地工作了。

显而易见,松下幸之助先生深谙“行为态度变化”的法则,他摸透了挨批评者的深层心理。这是松下先生特有的人性管理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谦虚使人进步

谦虚使人进步,这句伟人的话现在已成为人们的座右铭。但说着容易做着难。无论做什么事,刚开始时都很虚心。学习绘画,开始时很热心,有请教的谦虚。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画技渐趋熟练,立即自鸣得意起来,失去谦虚,别人的忠告也听不进去了。

松下认为,企业家经营企业也是如此,有的人刚创业时,服务也都很好,希望大众多多惠顾。然而到了某一阶段,有了知名度就不再这么热诚了。这是人之常情。可是如果这时仍然能够以刚开店时的谦虚来对待顾客,并注意服务,那么生意必然更趋顺利。

松下幸之助由此对广大企业管理者提出了这样的忠告:谦虚的心情和当初创业的热诚,不应该因时间和组织的扩大而消失。

松下幸之助曾在本公司创立33周年的纪念会上发表如下讲话:“松下电器公司已经创立33年了,我想把今年当做第二次的创业年。目的是要唤醒各位这种谦虚的心情,和当初开店的热诚。当然,既是做生意,免不了剧烈竞争,也要燃起斗志去争取业绩,但仍不可忘掉谦虚。有了谦虚,便能吸收新知识,从而带来进步。

这是本公司基本的经营理念之一。没有这个理念,我们也就不可能在同业中脱颖而出。希望各位在重新开业时,大家共同再来强调这种谦虚的精神。”

那么如何体现公司的谦虚精神呢?松下提出的第一点就是不要使顾客遗憾。他告诫公司职员,要常常检讨自己有没有好好经营。

他指出:“平常在买卖上要注意的事情可能很多,而我觉得下列这一点绝不可忽略。那就是,必须不断地从各种角度,去检讨自己所经营的商店,到底为顾客贡献了多少?他们到底喜爱、感谢到哪一种程度?

例如,不妨反省和检讨,有没有好好地经营到一旦不再经营时,顾客会遗憾的地步?只要随时不断地这样检讨,我想一定会常想到“我还是考虑得不周到。怎么可以忽略对顾客的这种服务之类的事。”

为了使顾客满意,松下电器公司经常主动改变陈列方式,目的是为了引起顾客的注意而尽量陈列商品。但松下指出,如果企业进一步为了使特意光临的顾客高兴、起好感而多下功夫,那么必定可想到能让顾客更高兴,且更好的陈列方式,从而更快地提高成果。

可见,松下对企业的“谦虚”观念是建立于这样的一个认识基础上的,只要每一个人都能彻底地关心顾客、不断地自我反省及检讨,就会对于自己商店存在的意义产生坚定的信念,不仅能为买卖付出全副精神,而且能够不断创新,更能使生意兴隆。

挑剔的顾客最可贵

作为商品的生产者,一般来说,都很希望碰到大大咧咧的顾客,因为这些顾客的钱最容易赚,但松下幸之助却与众不同,他认为,挑剔的顾客最可贵。按照他的说法就是,不挑剔的顾客反而对我们有害,因为社会的纵容很容易使我们怠慢下来。

松下在谈到顾客的类型时,曾经这样分析,公司做生意,有时也会碰到很好的顾客,他们常说一些鼓励、赞美的话,例如“这是松下辛苦制造出来的产品,做工好棒”,使我们感到心情振奋,觉得工作有意义。当然,也有不同的顾客,连东西看都没看就拒绝:“这种东西不好,别的比这更好。这个又贵又做得不好。”如果因此打道回府,生意就做不成了。高明的销售者往往会更加热心推荐道:“先不要这样说,请你再仔细看看。”顾客的反应也有多种,有的会说:“这个真的不错。”有的则否。

那么,到底哪一种顾客最难能可贵呢?大家一般认为高高兴兴买下,又美言几句的顾客最好。但是,松下认为,如果全都碰上这种顾客,并不见得是件好事,反而有害。因为社会的纵容,很容易使企业怠慢下来。没有挑剔的顾客,企业也不会有长进。

举例来说,经营鞋店,再怎么别扭的鞋子,如果顾客都说“这双可以”,鞋店老板也就不再研究改进。但是,如果在鞋店碰到稍感不适就说“这怎么能穿呢?再做软一点”这么难缠的顾客,将来必能成为日本第一或第二大的鞋店。也许以后提到那家鞋店,大家都会知道“他们做出来的鞋子,都能让人称心满意。”由此可知,造成鞋店成功的因素,还在于老板本身的努力。对很挑剔的顾客,也就是所谓牢骚多的人,企业经营者要不厌其烦地请教:“哪里不满意?究竟怎么样呢?一项一项听取意见之后,再逐一改进,日后这家鞋店定能独占鳌头。

当然挑剔的顾客不仅对鞋店,对机械亦是这样。例如车床打造好后,却遭到买方种种挑剔:“这种车床不好,摇晃不定。”

“不,这在别的地方有很高的评价哩。”

“别的地方认为不错,在我这里可不这么认为。这种东西太差。”

作为企业的一方,如果被批评得一文不值。即使觉得对方可恶,也不得不忍耐,找出缺点所在,再加以修正。这样,下次定能打造出千分之一毫米误差也没有的车床来,或许,第一具无缺点的车床也就因而诞生了。所以,服务的关键仍然在买方。买方如果没有见识,车床机械商也无从向上发展。

松下指出,当今日本商品不断外销。其中,仍然有不良品退货的情形。但是进口的产品却少有退货的情形发生。理由何在?为什么舶来品较好呢?这并非外国工厂致力于无缺点之故,而是在国外,东西即使有百分之一厘米的误差,也不会有人买。就美国市场的买方来说,东西即使有五十分之一的误差,也无人问津。因为没有人买,卖方就要想尽办法尽力提高技术水准,来配合顾客的需求。向更高标准看齐,这种愿望与其说是企业自身所希望的,不如说是顾客强迫企业必须达到的要求。

要坚持按自己的意见行事

做生意经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有自己的主见,纵观那些成功的商人和企业家,大多能够按照自己的正确意见行事,并坚持不懈直到取得成功。松下幸之助的成功也不例外,而这完全得益于他在青少年时自己打工的经历。

那时,年轻的松下从火盆店转到脚踏车店,已工作了7年。在这7年的时间里,因为在有身份地位的船场商人家中学习,自然会懂事些。从早到晚修理脚踏车,夏天里,吃过晚饭后,就先去洗澡,然后从8点到10点之间看店。一面看店,一面看《太阁记》(丰臣秀吉传)或《猿飞佐助》(武侠小说)等书。

到了这个时期,松下已经有判断力了。在老板的教导或挨骂中,逐渐习得做生意的知识。到了晚上就看杂志。这种书都描写些人情世故,对于如何做人很有帮助。

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一位地位居于领班与学徒间的店员,犯下一项错误。他把店里的东西偷偷变卖,把钱拿来自己花用。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对店里帮助不少,又是第一次犯错。老板决定训诫一番之后,放他一马。老板诚恳地说:“做这种事真要不得,不过你还年轻,所以,我原谅你这一次,以后绝对不可以再做出这种事,工作要诚实。”“我知道错了。”年轻人也真心悔过。老板看到他确实后悔,打算这件事就这样算了。可是,年幼的松下看不惯这样的处理方法,他对老板说:“这种处置方式令我非常遗憾。老板这么做,当然可以。不过,我要辞职,因为我不愿意和做过这种事情的人一起工作。”“快别这么说。”“不,无论如何我都不能同意。我认为这个店今后还要做更大的努力,可是若只因某人对店里很有用处,老板就以温情主义对待他,我认为不会有好结果。老板既然决定这样做,就让我辞职吧。”老板没有办法,最后终于把那个人开除,后来这家脚踏车店日后的发展很好,成了当地的名店。这种话作为学徒的松下该不该说,当然还有商榷的余地。可是他的这种嫉恶如仇的性格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都为其今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正如松下自己所总结的那样:

“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态度的确有点过分。但当时我有这种精神,同时也有实践的力量,表示我很年轻。这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所做的事。”

“如此看来,能依照自己的意志做事,只有十分之一的机会,其他十分之九都是冥冥之中已经决定了的。”

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

做任何事难易有不同,但道理却是相同的。松下幸之助从一个学徒出身的工人做到国际著名公司的总裁,他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做任何事都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决没有半点粉饰和做作。他在年轻时的一件工作经验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当时,松下学徒从脚踏车店转到大阪灯泡公司,一直到24岁为止,在那里一共工作8年。在这一段时间里,他的工作都能得心应手。因此,得到主任的赏识,提拔他当办事员。当时,工人和办事员地位相距甚远。办事员虽不是正式的职员,也算是准职员了。松下小学都没毕业,能被提拔为办事员,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当然很高兴,立刻说了声:“谢谢。”

松下的工作地点就这样从柜台换成了办公室,分配到1张桌椅,就开始工作。工作非常简单,检查员把看来有缺点和需要修改的东西写成报告,松下只是把那些记在传票上而已。但很可悲的是年轻的松下不会写字。小学没毕业,也没有上过夜校,从早到晚努力工作,能和文字接触的时间,只有在晚上看杂志的时候。所以,他无法胜任办事员的工作,自己也认为字写得不好,写出来的字,好像蚯蚓爬行似的。

一天,上级主任看过传票,叫他过去。松下去了之后,上级主任看看他,又看看传票上的字。说道:“你没有上过学吗?要多练习写字才行。”松下分析了自己的情况,认为自己不能继续这样下去,便到次一级的主任那儿:“让我回到以前的工作岗位上吧,写字的工作太难了。”“好吧,加藤先生(上级主任)也担心你不会写字。这样也好。”就这样,松下又恢复了工人的工作。如果他会写字,早就是办事员了。

从松下的经历来看,当时回到原来工人的工作,反而成为后来幸运的事。也许人们会觉得,年轻的松下太没有上进心了,为什么不能趁着年轻像主任所说的那样多练习写字呢?但这样做却不符合松下自己的性格,在他的字典里,一是一,二是二,自己不会就是不会,也许正是凭着这种实事求是的倔脾气,他才成就了以后的大业吧。

静等听读《松下幸之助经营智慧》第五章:要学会舍弃依赖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