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济南的骄傲:娥江地名的沉浮录

发表时间: 2024-11-21 09:53

济南的骄傲:娥江地名的沉浮录

作者:侯林

按:侯林、侯环《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昨日发表《仁厚能吏世所少,缘何一炬起中宵——记清乾隆间济南名士曾尚增与其女曾孝女》一文,文中谈到济南名士董芸的《曾孝女》诗,其中有:“无情不及东流水,犹作娥江月下潮”句,容易引发误解,其实,这其中之“娥江”,非为曹娥江,而是济南东流水等所形成的济南之“娥江”,笔者深为痛惜这一美丽名称的失落。有兴趣的读者自可参看本文的详细考证。这是十多年前的一篇旧文,原发表于济南日报《趵突》副刊。

本来,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一个四平八稳的《娥江考》,但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我突然想到:一个地名的遗失,也就是一段重要的历史文化的遗失。这也就是娥江的遗失给我们这座城市带来的心痛与焦灼。在济南古文献的研究中,我们总有一种渴望抒情、渴望宣泄的冲动,我会将一篇篇的研究文章,也同时写成了散文,甚至诗歌。我知道,那是我与这块土地因缘太深,我们有无论如何也割不断的血肉联系、故土深情。

对娥江的寻找是从董芸的《广齐音》开始的。

这董芸是清代济南府平原县人,乾隆间大名鼎鼎的名士董元度董曲江的侄子。《县志》说他:“气度风雅,博通经史,以诗名世。”董芸常年寄住在济南大明湖畔和芙蓉泉寓舍,他是位名副其实的济南历史文化专家,《广齐音》便是一部吟咏并记叙历下名胜古迹、历史掌故的专著,被后人称作“形象化的济南风物志”。其中有一篇名叫《曾孝女墓》,诗的前面先有一段文字,讲述了一个极为凄惨哀婉的故事。

曾孝女名衍纶,是乾隆间郴州知州曾尚增的小女儿。曾尚增,是一位政绩颇丰且工诗能文的济南名士。曾衍纶的母亲患有痿病,瘫痪在床不能起来。衍纶不分白天黑夜在病榻前喂食进药照顾母亲。一天夜里,家人不小心引着了火,大火延烧到寝室,婢女老媪都惊慌逃窜,衍纶围床扑火并大声呼救,众人砸破窗户,却因火势凶猛不敢进屋,于是呼唤衍纶出来,但她不肯,最后反而上床抱住母亲,母女一同就死。当时的山东按察使沈廷芳为她作哀词。孝女墓在济南茂陵山北。文字下面是董芸的诗,诗中出现了“娥江”。

抱母甘随烈焰焦,

何来一炬起中宵?

无情不及东流水,

犹作娥江月下潮。

该书的注者将“娥”解释为“曹娥”,将娥江释为曹娥江,从而,也就将娥江搬到了数千里外的浙江会稽也。

(参见《广齐音·曾孝女墓》,济南出版社1998年版)

书影《广齐音·曾孝女墓》

其实,娥江不在别处,就在济南。

清代诗人郝允秀有《泺口渡河》:

祝阿去平陵,相间四十里。

年年风雨时,屡渡娥江水。

(见《松露书屋诗稿》)

郝允秀,清乾隆年间济南府齐河县诗人、名士,年轻时与其兄郝允哲(乾隆四十年中进士)读书、隐居济南之龙洞山,经常往返于济南(平陵)、齐河(祝阿)间,在泺口渡河。由此可知,泺口的大清河,即为娥江无疑。

郝允秀还有一首《寄张讷斋》诗:

张颠曩无事,送我娥江边。

骑驴独归去,秋风不相怜。

张颠,即诗人好友张廷叙(号讷斋),时居五龙潭之古温泉侧。郝允秀由济南龙洞返回老家齐河,张廷叙经常骑毛驴相送至泺口亦即娥江边。

娥江,还有它的另层内涵。

郝允秀《哭清川夫子》六首之五:

临去徵诗到病夫,为因素质久成朱。

广文别赋今犹在,不见娥江劝学儒。

(见《郝氏四子诗钞·水村诗集》)

书影:《郝氏四子诗钞》

该诗悼念其师、济南名士申士秀(1714—1778),申士秀字书升,号清川。泺口人也,他博览群书,诗古文皆足成家,而经义尤著。申士秀中进士前在泺口设馆授徒,舌耕自给。济南著名学者周永年、以及郝允秀、张讷斋均为其弟子,称其“娥江劝学儒”,此可证娥江,正指泺口。

纵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关于娥江的如下结论:

其一:娥江指泺水北流至泺口,在泺口汇入大清河后的一段水域。此段水域称大清河(或济水),亦称娥江。

其二:娥江亦泛指(引申为)泺口一带。

另外,尚有不可确定的最重要一点,即娥江即泺水。《水经注》:“泺水……俗谓之为娥姜水,以泉源有舜妃娥英庙故也。”娥江水、娥姜水,仅一字之差,是否其间有演化关系,不得而知。总之,在尚无文献依据的情况下,暂付阙如为是。

只有找到失落的娥江,你才可能读懂董芸这首诗。

为什么东流水可以成为“娥江月下潮”呢?

因为五龙潭附近的东流水正是先东后北流入了娥江呀!

今五龙潭照

也只有在此时,你才能看出这首诗是如此的精彩与漂亮,或者说,美妙与动人。

原来,诗人在这里是巧妙地拿同样无情的两种事物——“水”与“火”作对比呢,人们不是都说“水火无情”吗,在我看来,“火”比“水”更加无情。你看,这火竟然半夜三更地烧起来,残忍地夺去了如此美好如此高尚的生命(曾衍纶年仅十五岁)!这火呀,还真的比不上水,就看咱们济南的东流水吧,流入了护城河,与泺水相合,一直浩浩北流进入大清河,到了与我们说再见的时候,还作出如此优雅如此美丽的姿态让我们欣赏——“娥江月下潮”——我们实在不能想象出她的柔美气质与诗性品格呢!

这条河,不,这个美丽的名字是怎么消失的呢?为什么连我们的专家学者也将她转移到浙江了呢?这实在是一个莫大的悲剧,我能听得到娥江的呜咽,我能看得到娥江的泪水。

趵突泉上娥英祠王琴摄影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这座城市还有许多。比如说,历水。还有,一幢幢新兴的铺天盖地的居民小区,不知抹去了多少优雅古巷文化古街的名字,那是李攀龙的柴市故宅,那是刘天民的龙窝别墅,那是刘冠三的山左公学,那是孙中山的演讲旧地……多少年下去了,你怀着神圣的瞻仰之心来到这里,一个全新的、闻所未闻的名字会吓你一跳:夏威夷花园小区、香格丽舍精装大道……

娥江,这个美丽风雅的名字究竟是如何消失的呢?

许多年以来,在历史的漫长岁月里,这个名字一直被济南人动听而且动情地叫着。

我猜想:她的消失是在清咸丰五年(1855),那一年的八月一日,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野蛮地夺去了大清河的河道,沿途洪水漫流,秋禾尽被淹没,房舍倒塌无算……

大清河没有了,济水没有了,娥江也没有了,茫茫天宇中,只有黄河的一统天下。

由于这座城市的名字是济南,人们对济水是忘不了的;而大清河上游还在,且有小清河与之相互映照,大清河也是忘不了的;惟有她——一个如此风姿绰约的人间尤物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并且,渐行渐远……

所以,我们今天在起劲地呼唤,想要唤回这一段记忆,留住这一个名字。

因为在这名字的背后,是一部沉甸甸的、活生生的人类生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