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22 05:45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中国日报网】【观察者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鹿上
编辑|鹿上
“我要让圆明园在我手中重获新生!”
16年前,一个73岁的老头儿站在废墟上语出惊人。
说这句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横店教父”徐文荣。
马云见到他都得诚惶诚恐、弯腰敬茶。
从白手起家的“挑粪工”到一手成立“东方好莱坞”。
从穷乡僻壤的小伙子,到“中国企业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人物”。
徐文荣本该在盛誉满身之时光荣隐退,成为传奇大佬。
可一个重建圆明园的决定,却将他置于“千夫所指”的境地。
面对群众的质疑和专家的刁难,徐老从没解释过什么。
怒砸300亿、请遍顶尖团队,以年迈之躯顶住压力,只为圆他“痴心妄想”的梦。
明明是身家百亿的富豪,他为何偏要散尽资产,“没苦硬吃”?
如今新园已建成8年,迎接徐老的是功德圆满的成就,还是“货不对版”的空虚?
倘若你现在去横店,就能看到恢宏大气的圆明新园。
置身其中,仿佛穿越了历史烟云,回到了一切苦难还没有发生的时候。
西洋风情和传统风味相结合,古朴的螺蛳牌楼,恢宏的宫殿飞檐。
在这里,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没有被破坏、没有在异国颠沛流离。
喷泉清流涓涓,苍翠掩映灰白,一切都美好得令人热泪盈眶。
如果没有英法联军的烧杀抢掠,或许北京的圆明园就是这个样子。
历史的厚重和现代气息巧妙结合。
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明白徐文荣老爷子的良苦用心。
除了圆明新园,横店还林立着各类被一比一复刻的历史景点。
秦王宫、明清宫苑、清明上河图、广州街·香港街......
几百座摄影棚、两千多个取景拍摄场地,横店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
但让人意料不到的是,在几十年前,这里还是荒无人烟的偏僻乡村。
只因徐文荣老先生的出现,将这个地区彻底改头换面。
他凭借一己之力,让圆明新园屹立不倒,让横店基地全国闻名。
然而这样一位商业奇才,既不是智商顶尖的高材生,更不是传承豪门的贵公子。
他的发家之路,从一扁担粪肥开始。
1935年,浙江东阳一户贫困的人家又添人丁,这个小孩便是徐文荣了。
家里是做零售类的小生意的,父亲要养活七八张嘴。
那些年人人都生活艰难,除了吃饱饭,就没有余力思考什么远大志向了。
徐文荣就这样在小山村里蹉跎了二三十年,给父亲打下手,挣点微薄的薪水。
后来由于局势原因,人们生活的物资越发稀缺。
农人逐渐失去了获取肥料的途径,庄稼的长势普遍不乐观。
虽然农民本身就可以制造肥料,但由于不易储存和运输,人肥无法大量获取。
在机缘巧合之下,徐文荣福至心灵“粪便不好运,我可以运马桶砂呀!”
所谓马桶砂,就是附着在马桶壁上一层硬硬的结晶。
它不仅好获取、好运输,而且效果比粪便还更明显。
于是他跟人合作,通过倒卖肥料赚取了丰厚的资金。
跟常人不同的是,徐文荣不会当一个“守财奴”,将钱死死地攥在手里。
他在成功了一次后,就开始琢磨以后的发展道路。
在深思熟虑下,他选择将钱投出去,盘下了一个濒临倒闭的厂子。
有人不看好他,觉得太能折腾、人傻钱多。
可是徐文荣却很快乘着风口“起飞”,不仅将厂子盘活了,还开了许多分厂。
在自己富裕的同时,他还为周遭的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
可以说凭一己之力调动了一片地区的经济情况。
改革开放以后,徐文荣意识到自己的产业即将面临转型的时候了。
凭借着敏锐的嗅觉,他将目光精准地盯在了旅游行业。
殊不知,正是这一决定,才正式开启了他的传奇人生。
那时徐文荣已经在横店发展很长时间了。
这里水秀山青、风光极好,但是房屋破破烂烂、“硬件”跟不上。
既然下定决心去干,他就二话不说开始往这块地方砸钱。
修整公路、翻新房子、完善基础设施,开发风景区。
渐渐地,这里变成了初具规模的旅游景点,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前来观光。
不过徐文荣才不满足于就此止步,他再次提出了创造性的构想。
那时电影行业正逐步兴起,他开始试着搭建一些取景的影棚吸引剧组前来发展。
随着一步步稳扎稳打地发展,横店终于建立起了一套独特的经营模式。
徐文荣前后与导演谢晋和陈凯歌合作。
为电影《鸦片战争》和《荆轲刺秦王》先后搭建恢宏壮观的仿古建筑群。
自那之后,徐文荣的产业实现了飞跃,越来越多的导演剧组找上门来。
横店的仿名胜古迹越建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
据传闻,徐文荣的横店集团旗下6家上市公司,年营业额可达900亿。
就连国家都认可了横店的发展,不仅授予横店影视城“5A级旅游景区”的称号;
还将横店批准为唯一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发展基地实验区”。
68岁时,他卸下重担,将集团交给儿子打理,宣布退居二线。
本以为这位功成名就的老企业家能够就此退居幕后,尽享天伦之乐。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仅仅时隔5年,他竟然又“折腾”起来了。
一个“重建圆明园”的决定,让各路专家都不淡定了。
首先发出反对意见的是各路专家。
他们认为重建圆明园根本就没有意义,甚至有不尊重历史的嫌疑。
还有人指着他的鼻子发出质疑,认为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敛财罢了。
但是徐文荣的心中却一直憋着一股豪气。
他就是想用新园致敬旧园,重现历史的辉煌。
要知道历史上圆明园的建立整整横跨了半个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万园之园。
当年的那场烧杀抢掠,毁了这个宛如蓬莱仙境的地方。
入侵者把珍贵的宝藏掠夺得一干二净,大部分的建筑也是倒的倒、塌的塌,一片狼藉。
重读了那段历史之后,徐文荣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懑。
他决定力排众议,无论出资多少都要将它复原。
虽然志向是远大的,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
他广招大批专业人员进行实地勘察,一头扎进古籍里,力图让建筑图纸更还原。
甚至不惜花大价钱从国外买来各种各样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但是面临审批的时候,有关部门给他出了个难题。
他不能原模原样地进行复建,因为那样会将真正遗址置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几经思量下,徐文荣决定保留了圆明园最精华的部分,考虑到观光性,还加了不少新玩法。
除了新圆明园区,还建设了新长春园、新绮春园、新畅春园三大园区。
在园区内,还安排了《梦幻圆明》《火烧圆明园》等表演。
十分具有教育意义,让游客观光的同时,还能感受历史的沉重。
2008年提出想法,2012年着手建设,2016年四园区相继建成。
历时8年,徐文荣终圆梦想。
在了却这桩心愿后,他彻底退居幕后。
现在偶尔会现身横店的古玩街,看看他亲手缔造的繁华场面。
2024年的1月1日,89高寿的徐老先生难得现身,发表了元旦贺词。
虽然已经身形佝偻、头发花白,但所有人都还是打心眼里爱戴着他。
如今世人对徐文荣重建圆明园的举措依旧褒贬不一,但君子论迹不论心。
不管怎么说,他都让一个宏大的历史古迹有了新的延续。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中国日报网】【观察者网】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