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25 09:39
上期讲到,从2002年开始,金正日开始在朝鲜逐步进行经济改革。但由于小金的改革无法从朝鲜经济问题的根本,也就是军队入手,就只能是隔靴搔痒,毛用没有。以及他全面照抄中国的改革之路,却不知道取长补短。导致了他主导的朝鲜市场经济也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说实话,朝鲜现代史几乎就是缩小版的中国现代史,经济改革也同样如此,所以为了讲明白小金是如何应对朝鲜经济危机的,请大家先耐心听我介绍下,90年代中国的通货膨胀是怎样爆发的,以及怎么收场的。
在改开初期的中国,由于价格“双轨制”的存在,导致中国的市场上官倒横行,大量的特权阶级及投机商人,也就是“倒爷”赚的盆满钵满,攫取了大量的财富,而市场上则物价飙升。因为你只要在体制内有路子,能从计划经济体制内拿到商品,到市场经济体制中售卖,就能赚取至少一倍的差价。所以大量计划内的商品流入到市场中,并以市场价格来售卖。
比如说1斤猪肉在计划内是5块钱,市场上10块钱,你在计划内买半斤,在市场上买半斤,你实际买一斤猪肉花了7块5.可是由于倒爷的存在,计划内的猪肉你根本买不到,都流入到市场中按10块钱来卖给你,你买一斤猪肉实际要花10块钱。相当于涨价了25%,而这2块5则都进了倒爷的口袋里。
所以在价格双轨制的影响下,1985—1987年我国通胀率大幅度上升。3年累计物价比1984年上涨了23.1%,平均每年涨幅7.7% 。而迅速提高的通胀率不但让老百姓怨言很大,也极大地拖累了中国经济。
面对着老百姓日益严重的不满情绪,中央也开始急躁起来,决定“长痛不如短痛”,于是在1988年走了一着险棋—“价格闯关”。所谓“价格闯关”,简要说就是取消之前的“价格双轨制”,对所有产品彻底放开价格管制,一步到位迈进市场经济。
可是刚经历了三年的涨价潮,老百姓已经有了物价将持续上涨的心理预期。于是当1988年3月,全面放开价格管制后,听到消息后的百姓纷纷进行了大抢购,据当时媒体报道,有一户南京居民,在物价调整第一天,就一次性买了几百包火柴,也不知道现在用完没有。
而与抢购伴生的就是供不应求所带来的物价暴涨,从柴米油盐到冰箱彩电等一切商品统统涨价。更为严重的是,大规模的抢购,本应有很多现金回到银行,但事实上银行不仅没有回笼现金。相反,抢购潮又引发了挤兑潮。历史已无数次证明,当物价飞涨、钱不值钱的时候,老百姓更喜欢存物,而不是存纸。全国各地的老百姓涌进当地的银行、储蓄所,钱被取光的储蓄所只好关门,随即又被挤兑的百姓冲破铁门掀翻了柜台。
在那一年,全国各地的大小商店,无论什么商品,哪怕滞销的残次品统统被抢购一空。全国各地的银行外面都排满了等待取钱购物的长龙。全国各地的大小生产企业也都加班加点的进行生产仍然供不应求。
而比物价上涨、商品紧缺更为严重的是,面对着钱的贬值,很多居民把钱从银行取出来后,开始在黑市上把人民币兑换成外币。进而导致外币的行情也随之大涨。
在此严峻的形势下,高层不得不在8月份紧急下发文件,叫停了物价闯关的尝试。至此进行了不到半年的“价格闯关”宣布失败。而这一年中国的通胀率已经飙升到了18.8%
后续又经过1989-1992,用了差不多3年的时间,中国才逐步完成了大部分商品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并轨、实现了市场化。
可是1993年,为了进一步理顺物价,中央又先后放开了粮食、钢铁、煤炭的价格,并提高了原木、水泥等建筑材料的出厂价格,同时对原油价格也实行了议价。而这一系列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导致了企业的成本大幅上涨。紧接着中央又出台了工资改革制度,又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负担,最终造成物价全面上涨。而物价的上涨,又一次引发了全民抢购,加剧了供需的不平衡。到了1994年,中国通胀率超越1988年的18.8%,达到了历史最高的24.1%。
面对经济危机,中国一是加快“国企改革”卸掉历史包袱,也就是著名的“90年代下岗潮”。二是增加农产品供给、稳定物价来保障民生。三就是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银行存贷利率,关掉印钞机、减少货币发行量。最终用了三年,在1996年才控制了通胀。
讲完了中国在市场化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下面我们把视角放到我们的主角小金身上。
面对着和中国几乎一模一样的通胀问题,小金这个毕业于金日成大学政治经济专业的“高材生”,却直接憋了个大招,一劳永逸的解决了通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小金是怎么做的。
2009年12月1日,朝鲜突然宣布进行货币改革,意在应对通货膨胀,打击黑市交易,以消除经济失衡的现象。
而朝鲜这次货币改革,主要就是发行新朝币,且新旧两种货币的兑换率是1:100。也就是拿一张1000的纸币,可以兑换一张10块的新朝币,且一个家庭最高只能兑换15万元,多余的旧朝币可以到银行按这个汇率进行储蓄,但不得取款。
旧版朝币
新版朝币
于是就出现了许多朝鲜人,将无法兑换的旧朝币一把火点了的极端现象。而更多的朝鲜人则是跑到地下钱庄,把旧朝币兑换成美元或者人民币,以此来保住自己的财富,于是黑市上的美元和人民币立刻暴涨,引发了混乱。在12月1日当天,朝鲜的所有大小经济贸易全部中断,因为一切的商品和服务都得重新定价。
其实这次货币改革对于朝鲜的穷人来说是没有什么影响的,毕竟很多穷人家庭可能财富根本就没有15万元,大家一起贬值约等于没有贬值。
而在2002-2009年小金的改革期间,利用朝鲜的“市场化”开始做小生意,慢慢积攒起一些财富的朝鲜“中产”们,他们的财富则一夜之间化为废纸。那些起早贪黑、辛辛苦苦赚来的纸币就只能拿来烧火用了,或者说被小金变相收回了金家府库。
但是,小金的这次货币改革,对那些体制内的,以权谋私的朝鲜官僚政客,以及靠给金家充当白手套而积累亿万身家的大商人则没有任何影响,反而让这些人的财富继续膨胀。
因为,他们比普通人更早得知朝鲜货币改革的消息,早就将自己的海量朝币,换成了官价的美元、人民币或者欧元。
而且这些人还有能力在黑市上利用官价兑换的外币,再大批量兑换普通人的旧朝币,接着用这些旧朝币再兑换成新币,反复收割那些通过自己努力积攒下财富的中产阶级和辛苦工人。
因此,在此次朝鲜货币改革中蒙受重大损失的,不是穷人也不是特权阶级,而是那些通过市场化,依靠自身努力摆脱穷苦的普通商人,和那些数十年来辛苦攒钱的普通工人。
所以朝鲜这次货币改革的真正目的,就是打击先富起来的中产,集中财富安抚特权阶层和解决饥荒问题。而这次货币改革,也宣告了朝鲜经济市场化的彻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