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写作高手分享:文字创作的秘密武器。

发表时间: 2024-11-23 11:17

写作高手分享:文字创作的秘密武器。

翻译交流这是我和一个翻译者郭哥的交流,郭哥也曾经参与翻译,我常常和他交流翻译心得喜欢文字、经常创作者不妨一看,颇有借鉴价值。

郭哥,我写了一首诗,请参考。

创作翻译同此)

改诗反复甚为难,一句亦忧成乱弹;

济世文章今古喜,利人财货妇孺安

字词推敲不思睡,境界提升常忘餐;

浸润精神欢百倍,贪饕物质苦千番

春风勤勉调春色,画出枝头花满团。



2022年9月,郭哥从事翻译,成功以后,上交译文,让修改。我记得编辑老师的一点评语是:

口语化过于严重,“行了”“好了”这种尽量不用


这个回复正合我意。略举三例,仅供郭哥参考:


1、原文:光曰:“……当为宰相,何谓云云!”

参考译文是—— 霍光说“……可以当宰相,有什么好说的!”

齐哲翻译为——:霍光说“……足可为相,何须说三道四!”

我认为只有这样干脆利落、斩钉截铁的文字,才足以说明霍光的居功自傲、权焰熏天、目中无人。


2、弘正曰:“吾未若移河阳军之为喜也。”

参考译文——田弘正说:“没有比迁移河阳军更使我高兴的啦。”

齐哲译为——田弘正说:“迁移河阳军让我喜出望外。”

参考译文,也正确,但是表现不出来一位领兵大元帅的稳重与矜持。而我翻译成“喜出望外”,其欢喜之情、老谋深算就会跃然纸上。


3、祐谓人曰:“吾夜半入蔡州城取吴元济,未尝心动,今日胆落于温御史矣!”

参考译文——李祐对人说:“当年我率军半夜攻入蔡州城活捉吴元济时都未胆怯,今天在温御史面前竟魂飞胆破了!”

齐哲译为——李祐对人说:“当年,我半夜攻入蔡州城,生擒吴元济,未曾有丝毫的心怯;今天,温御史吓得我魂飞魄散!”

参考译文结尾有一“了”字,气势顿衰,并且上半句使用长句,与下句难以鲜明地表现落差;齐哲之译,言已尽而意递增。李祐之神态言辞,宛然如画,余韵袅袅。


22年春季,我开始参加翻译工作以后,第一天,我和别人交流,说这个翻译要具备“文学性”之外,还要适合古人身份。比如,古代电视剧里,一位官吏对他妻子说“请问、夫人高见?”这就叫适合。如果官吏对他妻子说“老婆子,你说吧,你的意见是啥?”则大煞风景矣。


参考译文中的“完了蛋了,彻底完蛋”等等文字,粗俗不堪,尤其不能使用。略举两例。


原文:周庠(许州人)说建曰:唐祚将终……《辑览卷之六十三》

参考译文:周庠(许州人)劝王建说:唐王朝快要完蛋了,

齐哲翻译:周庠(许州人)劝王建说:唐王朝将要终结,


原文:微纬言几殆,《辑览卷之六十三》

参考译文:如果不是孔纬的一句话,差一点就完蛋了。

齐哲翻译:如果不是孔纬提醒,差一点命丧黄泉。


还有类似者如:

参考译文中的“就把她强奸了”,我则译为“将其玷污”;

参考译文中的“和她通奸”,我则译为“互通情愫”。

争取做到准确翻译而雅俗共赏。


悰曰:“云物变色何常之有!”

文字本意好像是杜悰说:“云朵变换颜色哪里有?”

参考译文杜悰说:“天上的云彩变换颜色是常有的事!”

也就是说,参考译文与原文本意好像是恰恰相反。但是参考译文根据上下文是正确的。这是由于古今语言习惯不同所造成。

齐哲翻译为:

杜悰说:“云朵变换颜色,有何反常?世间往往有之。”


翻译要准确,不可望文生义。

原文:殷至,肩舆入府,坐受殷拜谒。

参考译文:马殷回来后,张佶和他并肩进入官府,坐下接受马殷的拜见,

齐哲翻译:马殷返回,张佶坐着轿子进入官府,坐定,接受马殷的拜见,


上连日召对。

参考译文:天子当天便召封朱朴。

齐哲翻译天子接连数日召见朱朴问事。



原文:鬻拳强谏,楚子不从,临之以兵,惧,而从之。遂自也)。

原文有误:鬻拳强谏,楚子不从,临之以兵,惧而从之。遂自


参考译文:鬻拳强谏,楚子不服从,鬻拳就带着士兵来强迫他服从,楚子害怕,只好听从了。鬻拳在达到目的后自杀而死。


齐哲翻译:鬻拳强谏,楚子不从,鬻拳就带士兵强迫,楚子恐惧,只好听从。鬻拳在达到目的后自断一足,最终鬻拳自杀而死。

——这个需要花费时间,细心查阅。对这个用典要一清二楚。


原文:但以宫人掌内诸司事宦官,乃求美女、知书者数人,内之宫中阴令诇察其事

参考译文:但是,因为宫中各个部门的主管都是太监,他们便请求一些美女、知书,让他们到宫中暗中监视皇上的一言一行,

齐哲翻译:但因为妃嫔﹑宫女主管一些部门,太监便求得一些懂得诗书的美女,让他们到宫中暗中侦查天子的一举一动。

这是由于断句错误造成的。实际上应为:但以宫人掌内诸司事,宦官乃求美女、知书者数人,内之宫中阴令诇察其事




翻译要有文采。须知: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原文:至晡bū汴biàn兵退。


参考译文:到了下午汴梁军队退去。

齐哲翻译:等到夕阳渐下,如火西流,汴梁军队退兵。


渥怒曰:“汝谓我不才,何不杀我自为之?”

参考译文:杨渥生气地说:“你说我无才,为什么不杀了我自己干?”

齐哲翻译:杨渥恼怒说:“你说我无才,为何不杀掉我自己有所作为?”



原文:梁主避暑宗奭shì第,乱其妇女殆遍。

参考译文:梁主朱全忠到张宗奭家避暑。几乎把张家的妇女全都玩弄了。

齐哲翻译:梁主朱全忠到张宗奭府上避暑,几乎将张家的妇女全部欺凌。



晋王使傅其子继岌。

同样的使,此处译为“请”


岐王复使刘知俊、李继崇将兵击蜀

同样的使,此处译为“派遣”


守光不悦,又使人讽镇定

同样的使,此处译为“让”



翻译需要日积月累之功,锲而不舍之力。


比如原文:其南城宋为澶州治,后圯于yí水。《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之六十六》。

参考译文:南城宋时在澶州治下,后来毁于水灾。

记忆中,圯,就是桥,《史记》:“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我曾背诵此段文字,至今记忆良深。

“圯(桥)于水”,不通,此字必然有误,经查属实,网络、图书都无此句之记录,意即:不知为何字、无法考证。

推理:找相似字,但茫茫字海,何处寻觅?

方法:借助参考译文的语意,先找三点水,然后找巳sì字,之后迅速找出“”sì字矫正之。“”,意为:水决后又流入,有冲毁之意。


不能完全依赖参考译文。否则也容易大错特错。

原文:梁主瑱左右所窃以迎唐军者又为一宝。《御批历代通鉴66》

参考译文:梁主震慑左右私下用来迎接唐军的又是一玺。

参考译文将瑱,译为震慑,


如果依据参考译文再将原文的改为,那真是错到天边。

实际是:梁主朱瑱的左右亲信盗窃以后用来迎接唐军的又是一玺。



须深入探究,细致精准,不因繁琐而一笔带过。比如

原文:革、程皆轻浅无他能,唐主特以其衣冠之绪,霸府元僚,故用之。《御批历代通鉴66》


参考译文:豆卢革、卢程轻率浅薄没有什么本领,唐主只是因为他们衣冠为唐所留下的织物而任用他们。

齐哲译文:豆卢革、卢程轻泛浅陋没有特殊能力,唐主只是因为他们是名门之家的后裔,其先人属于藩王重臣,因此任用他们。



张公才高而识浅,杀一鲁柔,他人谁敢自保,

参考译文:张公才学虽高,见识却很浅陋,杀了一个鲁柔,别人谁还敢自我保全,

齐哲译文:张公才学高人一等,见识却浅薄无知,杀了鲁柔,别人谁还敢说能自保?



明赏罚,乃可以致,雍熙,服洗濯之衣,乃末节耳。

参考译文:赏罚分明,这样,才能够达到天下太平,至于穿漂洗过的衣服,那都不过是些无关大局的小节而已。

齐哲翻译:明确赏罚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和乐升平。至于穿戴洗过的衣物,这属于细枝末节,何足称道?


原文:

六月,以韩愈为京兆尹。

愈为京兆,六军不敢犯法。私相谓曰:“是尚欲烧佛骨,何可犯也!”


齐哲翻译:

六月,委任韩愈为京兆尹。

韩愈出任京兆尹后,禁军将士不敢犯法。将士私下交流说:“他还敢焚烧佛骨,什么人胆敢冒犯他老人家!”




郭哥(郭哥也曾经参与翻译,我常常和他交流翻译心得),翻译要有文学性。这是前提。


原文:

(齐人怨建听奸人宾客,不早与诸侯合从,以亡其国,歌之曰:“松邪、柏邪!住建,共者客邪!”)


参考译文:

(齐国人怨恨田建听信奸佞和宾客,不及早与各国合纵抗秦,才招致亡国,于是为齐王作了一首悼歌:“松柏啊、松柏!是谁使你落得如此下场?是那些过去围在他身边的大臣和宾客呀!”)


齐哲翻译:

(齐国人怨恨田建听信奸人宾客之言,不及早与各国诸侯合纵抗秦,才招致身死国灭,于是为齐王作悼歌说:“松树啊、柏树!齐王建在此囚住,奸人宾客,今在何处!”)






原文:

(有美人姓虞氏,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乃自为歌,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参考译文:

(有美人姓虞,常常伴随项王左右;有骏马名叫乌骓,项羽常常骑这匹马。于是自己作歌,诗歌的歌词是:“力可拔山啊,英雄之气盖世无双;天时不利于我啊,乌骓马也跑不快。乌骓马跑不快啊,又该怎么办呢?虞姬啊,虞姬,我该把你怎么办呢?”


齐哲翻译

(有美人姓虞,得宠爱,时刻伴随项王左右;有骏马名叫乌骓,项羽常骑此马。于是自己作歌,歌词是:“力拔高山,豪气盖世;天时不利于我啊,乌骓马速度缓慢,毫无气势。乌骓马速度缓慢啊,如何管制?虞姬啊,虞姬,我如何将你安置?”



原文:

(歌曰:“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臿成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参考译文:

(人们唱道:“在哪里耕田呢?在池阳、谷口。这里以前开凿了郑国渠,以后又开通了白渠。开渠的锹就是那云彩,渠中的流水就是那雨露。泾河流来一石,渠中便有数斗泥。既能浇灌又能积肥,我们的庄稼茁壮成长。向京城提供衣物、食粮,亿万人口生活有保障。”

齐哲翻译

(人们唱道:“在哪里耕田?在池阳、谷口。以前郑国渠水光粼粼,后来白渠碧波如皱。举起铁锹彩云密布,决渠灌田雨露丰厚。泾河流来清水一石,渠中便有淤泥数斗。既能浇灌又能积肥,我们的庄稼必然丰收长久。向京城提供衣物、食粮,亿万人口生活富有。”



原文:

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参考译文:

歌词唱道:“在南山种田,田地荒芜无人治理。种一顷豆,豆子落地,只剩豆杆。人生就是及时行乐罢了,富贵何时才能等来?”

齐哲翻译:

歌词唱道:“耕田于南山,田地荒芜一片。种一顷豆,豆子落地剩豆杆。人生及时行乐,富贵何时圆满?”



观谦德文化公众号介绍《坛经》而作

齐哲创作于2022年8月16日,这个韵文我曾经在谦德文化当众朗读。

六祖惠能,目不识丁;

流芳后世,《六祖坛经》;

两万余字,文言余风;

阐述妙法,句奇词灵;

文简意富,道法深宏;

警句迭出,堪任启蒙;

“苦口药良,逆耳言忠;

钻木取火,红莲必生①;”

慈悲启示,令人动容;

梁武时代,达摩来东;

钵传慧可,宣扬禅宗;

传到六祖,成就性空;

与之交流,五祖大惊;

悟禅佛子,斯为精英;

定慧双修,道教效行;

破除四相,阐发三乘;

《坛经》影响,唐、宋、元、清……


极力赞之,钱穆先生:

“《论语》、《老子》,与之齐名;”

坛经译本,世界流行;

德、法、日、韩,泰、俄、美、英……

见性明心,神巧感通;

惠能大师,不世之功;


谦德译注,又自不同;

翻成白话,诠释内容;

解读字句,分析精工;

信、达亦雅,价格公平

《坛经》在手,收获无穷;

升华境界,无形之中;

千年暗室,忽燃一灯;

思经深意,天清地宁;

回归本我,水澄珠莹;

养性修慧,造极登峰;

转迷为智,云散月明;

若悟斯书,不负此生!


谦德文化 谦德读书 2022-08-15 21:00 发表于北京:共计1750字

《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珍贵典籍,又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由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讲述,弟子法海等人集录的一部经典。

《六祖坛经》是一本六祖惠能大师的传记,记载了六祖一生遇法、得法、传法的事迹和引导弟子的言教。原典有大约两万余字,虽然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学作品”,但依然有着文言文的行文措辞风格。此书被视为佛学禅宗的无上宝典,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可贵依据,开启了宋明两代理学思想,是蕴含中华文化博大精神的重要典籍。

以下略,网上可以搜得到。

(本文为谦德国学文库《六祖坛经》全本全注全译一书前言,标题为编者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