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一种独特的茶叶体验

发表时间: 2021-05-15 08:03

碧螺春:一种独特的茶叶体验


江浙人喜欢喝绿茶,而本身江浙也是出绿茶的地方。在洞庭西山长大的我平时只喝一种茶,洞庭山碧螺春。每年春天,全国各地的朋友纷纷寄来新茶,因此每年我都能品尝到全国各地不同种类多茶品。不过从小已经习惯了碧螺春的味道,其他茶也只能作为品尝,喝多了还是想喝口碧螺春,这是怎么都改不掉的习惯。

常年喝绿茶,也养出了一张刁钻的嘴巴,但凡有点不好的味道,总是能喝出来。因此也有一些朋友春天时会寄来一些狮峰龙井,太平猴魁,霍山黄芽,信阳毛尖等,让我帮忙尝尝,其中也不乏一些人是想显摆自己的好茶。说实在的,除了碧螺春和较为相近的龙井,其他茶我还真的不太懂,也不大喝的惯那种比较夸张的香味,这种香是喝多了容易发腻的香味。总是不如碧螺春那种闻起来浓烈,但是泡上水就十分清淡的醇香让人更容易接受。

喜欢喝茶的人就总是要考虑买茶,深圳的茶叶店里充斥了全国各地的碧螺春,就是找不到什么正宗的洞庭山碧螺春。说来也怪,洞庭山的小叶种到了外地引种后,茶叶就粗壮了很多,味道也略有不同。用这种青叶做出来的茶,有一种清淡的青草味。不太懂洞庭山碧螺春的人甚至把这种味道当成碧螺春的本味,说是能喝出春天的味道。其实那种带有青草味道的茶是外地青头炒出来的独有味道,让平和清香的洞庭山碧螺春多了一丝杂味。

龙井的香有点类似于洞庭山碧螺春,不过更为浓烈一些,那浓浓的豆花香是龙井43所独有的,用乌牛早炒制的龙井的板栗香总是不如龙井43的味道令人感到舒适。不过我对明前的龙井43不是很感冒,第一杯还可以,第二杯回甘就有点不足了。要喝龙井,我总喜欢雨前的老龙井,虽然茶叶比较杂乱,味道也更苦涩一些,但是第二第三杯的悠长的回甘和洞庭山碧螺春有些类似,这味道是我所喜欢的。一杯好茶喝完,嘴里不吃其他东西,半小时后,口中仍有一丝甜味,这是喝到好茶了。

嘴巴越喝越叼,于是每年买茶叶成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清明买的茶叶,我是要喝一年的。早期的时候是托人买,有时候能买到好茶,有时候买到的茶看上去差不多 但是喝起来总是缺点意思。于是就只能每年自己去淘换好茶叶。

说实在的,碧螺春是一种小农经济下的纯手工农产品,和大型的茶叶品牌和品种相比,缺乏生产标准和标准化的生产工艺。因此一杯茶的好坏完全要看老天爷的心情。适合的年份,适合的温度,降水决定了当年碧螺春茶品质的一半,另外一半取决于手工制造者的手艺。

我们喝到的洞庭山碧螺春,是东西两山的茶农手工采摘,手工制作,然后再由茶叶收购商凭经验采购,分拣集中后再由茶叶批发商批发往全国各地的茶庄茶叶店的。实际上正宗的洞庭山碧螺春每年的产量是极低的,高品质的茶叶就更少了。

最早的时候,我曾经到茶树品质较高的秉常里村去收茶叶,不为贩卖,只为了满足我的一年之需。因为不是专业人士,往往会因为收到半斤品质较差的茶叶而让一批茶叶的味道变差,从而必须忍受一年喝不到好茶的痛苦。幸亏找到了当年生产大队负责评级分类的阿五师傅的茶庄,让我这些年不需要再冒一年喝不到一口好茶的风险。每年清明之前,看到西山的气温气候十分不错,我就会问阿五师傅,今天的茶叶怎么样,价格如何。如果价格合适,我就会让他帮我留几斤,等我清明回家扫墓时候去取。虽然是相互信任的老朋友,我每年还是必须在清明之际回到西山,亲自品鉴一下茶叶,然后才称重装箱。这种合作关系已近十年了。

喝茶的人喜欢显摆自己的好茶,我也不例外,不过绿茶和普洱,红茶不同,放不得,因此我也不收藏茶,每年6斤,喝完了算。所以哪怕显摆了下新茶也只能告诉别人,如果喜欢,明年清明记得和我说一声,我帮你买点。这些年下来,也有一些喜欢喝茶的朋友每年让我帮着买一点,或者自己喝或者送送人,这些年每年从阿五师傅那边买的茶叶也要有几十斤了。

所有喝碧螺春的人都喜欢说一旗一枪,实际上一旗一枪是十分嫩的时候才有的,这种茶产量极低。如果是真正的原产地洞庭山碧螺春的一旗一枪,那么估计也只有某些人能喝到了。我偶尔也会买上一斤稍嫩一些的,接近一旗一枪是碧螺春,茶泡出来色泽,叶子都很不错,不过喝起来总是觉得少了一点醇厚的感觉,不如再晚个把星期的茶耐喝。

其实送朋友茶叶也是一桩雅事,真正的好茶不需要几万块钱一斤,在原产地7、800块钱一斤买的碧螺春就足够好了。不过现在这个浮躁的年代,真正懂茶的人不多了,很多人看茶叶的好坏只是看价钱,而不是茶叶真正的味道。喝上一杯真正的好茶,半个小时里只要不吃东西,都还能感受到茶水的甘甜,这样的茶才是好茶。能感受到这种甘甜的人才真正的懂茶。那些非要喝几千上万块钱一斤的茶的人,可能不懂喝茶,只是在消费茶文化而已。

送茶给不太懂茶的人也是一件挺没意思的事情。有个朋友以前是喝花茶的,不知道从哪听说绿茶好,开始换成喝绿茶了。于是我每年给他寄半斤碧螺春尝鲜。有一年茶叶质量特别差,我寄走后想起来这件事就准备给他道个歉。没想到他先告诉我说,今年的茶特别好,特别感谢。后来我就再也不给他寄茶叶了,雅事不雅,就没必要去做了。

遇到懂茶的人一起品品茶更是一件趣事。有一年清明节在西山买茶,遇到南京的一个批发商,他母亲以前是江苏省茶叶公司的领导,他子承母业,开了一家茶庄。于是每年3月到4月都在江浙两地收购绿茶白茶。他也是每年在阿五的茶庄收购各种品质的茶叶。他品鉴茶叶品质是按照一套严格的标准的,一个盖碗,一个茶盘,一个沙漏。沙漏走完,先闻香味,再看茶汤,然后将茶倒入茶盘,观察茶叶。

我就没有他那么专业了,拿出几个玻璃杯,用中投法先倒入开水,然后放入茶叶,轻摇润泽后,再倒满80度左右的开水,放置一两分钟后就可以喝了。旁边的人看到后说碧螺春不能揺,摇了茶汤就浑了。我说无妨,本是鉴茶,茶好就行了,茶汤无所谓。旁边正在鉴茶的茶商对我竖了竖拇指:“好茶粗泡,你是懂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