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茶:绿茶界的顶级明星,它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发表时间: 2023-07-18 14:27

龙井茶:绿茶界的顶级明星,它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一是,历史悠久,“皇家”加持。

西湖龙井茶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唐代,当时著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

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

万历年《钱塘县志》记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

此时的西湖龙井茶被列为中国名茶。

让西湖龙井的名声达到顶峰的,应该是乾隆——

清乾隆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在归途中,将龙井茶叶带回给太后,太后喝后肝火顿消,连说这龙井茶胜似灵丹妙药。乾隆立即传旨将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年年采制,专供太后饮用。

二是,名牌效应,“品类”用户基数大。

说到绿茶,西湖龙井一定是深入人心的,无论喝不喝茶,都听过“西湖龙井”的大名,尤其在许多影视剧中出现的频次还不少。

再者,绿茶本身的用户基数就特别大,全世界的茶消耗,至少60%都集中在绿茶。毕竟绿茶那么鲜嫩,大多数人都能喝的习惯,不像乌龙茶或者喝茶之类的,吓跑许多新人。

而西湖龙井应该算是绿茶之中的“魁首”,即使不曾喝过(或者喝不到),但如果有机会,还是都想尝一尝的(其实金骏眉后来就是走的这个路子)。

在茶界,一向很少存在“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行为,反而“得不到的一直在骚动”,于是乎,免费宣传的人就很多了。

三是,西湖的影响力,再加,ZF强有力的支持

西湖的影响力就不说了,本身就是个极有力的广告牌,西湖那一圈还有不少“营销专家”卖力宣传,这营销力度不比在电视台投广告来得弱,至少我在西湖玩的时候还是被“吸引”动了买了一二两“西湖龙井”的。

前面说了,西湖龙井被乾隆赞誉过,民国期间,著名的西湖龙井茶成为中国名茶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积极扶持龙井茶的发展,龙井茶被列为国家外交礼品茶。

直到现在,最“正”的西湖龙井也是“特供”。

四是,茶叶本身的优质

再好的故事,再有钱的营销,再给力的扶持,如果产品本身很垃圾,那到底是扶不上墙的。

在一众绿茶之中,西湖龙井的滋味本身是出挑的,外形优质,口感独特,重点是纯天然。

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

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

“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

第五,我个人觉得也很重要的一点:物以稀为贵。

这个就不用细说了,无论是当初的“普洱热”,还是后来的“金骏眉”、“老白茶”,“武夷岩茶—全肉宴”等等。

正宗的西湖龙井,公认的传统产地仅分布在狮峰山、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

农产品的地域性,导致了稀缺性;稀缺性,正是决定价值的一个超级重要点。

当然,这几点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品质要放在第一,其次是故事背书,当地的扶持,当然产品用户的这块蛋糕也要大,如果用户量总共才十个人,那产品能“声名远播”的概率也是极小的,没有人知道,那好与坏就根本没有讨论性了。

不过茶叶消费市场这块蛋糕,从古至今就不小;

《抱朴子·明本》:“然物以少者为贵,多者为贱。”

在经济学上,稀,不是指物品数量稀少,而是指供小于求,有需求的稀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