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0-02 08:23
街巷,乃城市的骨胳与血脉,而名士与建筑,则是骨胳与血脉的支撑,有了它们,城市文化才变得鲜活且流动起来。济南向有《济南地名漫谈》《济南老街史话》《历下老街巷》等书,对发掘济南老街文化甚有裨益,然其中名士贤达多有遗珠之憾。今据读书所得,予以补录,使夫读者看到,济南作为名士之城,在那些看上去普普通通不为人知的小街僻巷里,都会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名人遗踪和风雅旧事。因自即日起,特在风香历下开设《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栏目,以飨读者。
之一,严组璋:济南西城根走出的“严青天”
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济南西城根街居住着世代书香的名门望族严姓人家。
西城根街,因街靠近古历下城西城墙而得名。
然而,在清乾隆《历城县志》、民国续修《历城县志》中均无此街,只在民国续修《历城县志·城厢图》中有该街位置。其实,此街存在远早于此时,严组璋乡试硃卷便标明家居“省城西墙根”,严为咸丰举人,这说明此街早在咸丰年间便有命名了。
据《山东省济南市地名志》,该街北起大明湖路,南至太平寺街北口,东为启明街,西邻趵突泉北路。门牌1—41,2—50号。1965年改为笑憨泉街,1880年复称原名。近些年,因在该街发现济南唯一一段古城墙遗址,而使此街声名大震,观瞻者络绎不绝。惜乎此街北段与小沧街同等命运,早已惨遭拆毁而片瓦无存也!
今西城根街西城墙遗址
严书泰,字雨泉。善书法,工诗歌。著有《雨泉诗草》。中岁,他以游幕为业。曾应临清州知州张积功之聘为其幕友。咸丰四年,太平军围临清,他因与知州的情感不忍离去,城陷,与张积功同死于难。事迹见民国续修《历城县志·忠烈传》。
其子严组璋,字笠樵。组璋有才华,早年便补为诸生。听到父亲在临清殉难的消息,他前往临清到处奔走,寻找父亲的尸体而未能成功,因痛哭不止,回到济南。此后家居不出,孝敬母亲,刻苦力学。他曾师从孙官云、嵇文骏、周乐、陈宽诸多名家。咸丰八年山东戊午乡试,他以第二名举人中试。其后以知县分发安徽。巡抚非常器重他,委派他办理工程局、芜湖关税务等。他在安徽,历任庐江、婺源、石埭、芜湖等县知县,尽心尽力办理民事,案无留牍,政绩斐然。
严组璋乡试硃卷
其后,严组璋补来安县令。来安刚刚经历寇匪之乱,百端待理。他到任之后,捐自己的廉俸,修筑城垣,建立书院,筹办积谷,得到恩惠的士民都十分敬重他。江北素多盗寇,组璋严加缉捕,他经常率领人马,直抵巢穴,盗寇无漏网者。亦因此,其他盗寇全部遁迹逃匿,老百姓欣慰地称他作“严青天”。(“民间有‘严青天’之目”)
严组璋曾经对人说:“对待老百姓要宽容,对待手下的隶役却要严管”,他还说:“防备县署外的人容易,防备县署内的人困难。”(尝语人曰:“待百姓宜宽,待隶役宜严。”又曰:“防署外人易,防署内人难。”)当时人们以为,这是宝贵的至理名言。
民国续修《历城县志》“严组璋传”
此后,严组璋调补霍丘知县,兼代理歙县知县。光绪戊子、己丑年,他充江南乡试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后保升直隶州知州,因积劳成疾,于是告归济南。家居十馀年,当时,山东巡抚李秉衡,委托他办理广仁善局和因利局,贫苦百姓多依赖此局获得利益。他还倡立文社,整顿义塾,奖掖后进,无微不至,对于贫寒之士,更设法培植之,士人受其惠者,称道不绝于口。
组璋性颖悟,目下十行,博极群书。他于医卜、天文、地理均广泛涉猎、研讨,尤精星学,兼工绘画。晚年以著述自娱,著有《增删四书》《益智录》等。卒年七十三岁。
之二,严薇青:盛唐巷的大学者
严薇青(1911—1997),原名严懋垣,字薇青。后以字行。严组璋之孙,其三子严讷之子。
严氏家谱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作为文学青年,我有时会去西门外的盛唐巷拜访大名鼎鼎的学者严薇青先生。那是街南的一处四合院,整洁雅致,花树葱然,窗明几净,文质彬彬的严先生没有丝毫大学者的架子,十分和蔼地与我交谈。时光荏苒,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此种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深。
1980年七、八月间,我由德州师专毕业分配到济南日报文体部(时称文化组)工作,当时,我们的《趵突》副刊上,正连续登载着严薇青先生撰写的《济南掌故》系列,真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赢得好评如潮。所以,我一直认为,严先生与徐北文先生,对于济南历史研究有开拓之功,所谓“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是也。济南后起的研究者们,包括我们兄弟在内,都是读着他俩的著作与文章,得以起步的。
书影;严薇青先生著《济南掌故》
1926年,严薇青进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后转入齐鲁大学附属高中和济南高中。193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1936年毕业后回济南,在山东省立一中任教。1939年秋到北平燕京大学国文系工作,不久返回济南在美国教会学校齐鲁中学高中部教书。济南解放后,历任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山东师范学院副教授,山东师范学院教授、中文系主任等。他曾任省和济南市人大代表、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作协副主席、济南市政府文化顾问等职。
严薇青先生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成果颇丰,著有《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书录》《柳宗元世系补正》《关于〈红楼梦〉作者家世的新材料》《〈老残游记〉新注》《刘鹗与太谷学派》等。而在济南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研究方面,除上述的《济南掌故》外,还有陆续出版的《济南琐话》《泉城百年老照片》等等。
济南是泉城。在这三部专著中,单是关于济南名泉的研究与考辨便占有极重的地位。
其中的作品有《七十二名泉》《趵突泉的三股水》《金线泉和悠然亭》《马跑泉与关圣庙》《五龙潭》《江家池看鱼》《舜井锁蛟的传说》《李攀龙和白雪楼》《趵突泉上的御碑亭》《德王府·院前·齐鲁总制》《寿康泉和杜康泉》等十余篇。这些文章,如今已成为记录和研究济南泉水的宝贵文献,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严薇青先生具有渊博深厚的文史功底,他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认真撮选出有关济南泉水记载的精要,作到言必有据,信而可征。如对于趵突泉,他追问和解答的是为何三股水的高度在古代诗文中记载不同,趵突泉三股水有无人工因素在内等,又如金线泉,他则考证其历史变迁及金线出现的原因,所有这些,都是人们最渴望得知真相而对名泉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话题。
严薇青先生校注的《老残游记》
其二,他怀着抢救济南泉水文化的责任感,不畏艰辛,亲临各地考察名泉,为济南泉水留下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根据元人于钦所著《齐乘》,有金人《名泉碑》所列的济南七十二泉。但后来有的名泉被另外的泉水所代替,之后岁月流逝,更难把七十二泉的名称和地点一一指明。严薇青先生根据地方志乘和自己的亲历考察,写成《七十二名泉》一文,将七十二名泉和名泉在今日的所在地一一注明,实在功莫大焉。
其三,严薇青先生学识渊博,且具有良好的驾驭古文辞的能力与功力,行文言简而意赅。如其《济南八景》《三山不见》《五龙潭》等文,莫不古意悠长,文采斐然,使读者在获得历史知识和泉水知识的同时,又能得到莫大的审美愉悦。
之三,严民:女承父业铸新篇
严薇青有女严民,是蜚声齐鲁的女作家。她少承家学。其后从事文学创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文联一级作家。
严民自1971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长、中、短篇小说,电视、戏曲剧本共1千余万字。计有长篇小说《一个死囚的忏悔》《洗礼》《血祭》《蝶舞》等多部。
严民与侯氏兄弟在一起
其中,长篇小说《一个死囚的忏悔》1988年获《文汇报》文艺连载奖,济南市首届文学创作奖。《血祭》《蝶舞》《洗礼》分获济南市和山东省精品工程奖。
另有散文集《济南民俗》获2013年泰山文艺奖。《老残游记》注释整理2013获山东省精品图书奖。京剧剧本《老残游记》(合作)获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学奖大型剧本银奖。长篇纪实文学《齐鲁青末了一一严薇青传》获恽逸群新闻奖出版类一等奖等。
严民女儿莫非,亦在艺术研究部门工作,近些年多有创作与评论作品问世并获奖。
此严氏一门后继有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