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茶叶投放有技巧:掌握泡白茶的投茶量

发表时间: 2024-07-27 10:02

茶叶投放有技巧:掌握泡白茶的投茶量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上个月有位茶友买了个柴烧小盖碗,容量仅85毫升左右,专门用于泡白毫银针。

茶友称,她是位银针控。

喝白茶就爱喝白毫银针的鲜爽淳和、毫香足、汤水润。

只可惜白毫银针哪哪都好,就是价格有⁡些小贵。

买一罐50克的头采银针回去,喝不到半个月就见了底。

于是开始琢磨,有没有哪些泡茶方法,能确保风味不变的同时,还能更省茶叶?

思来想去,决定换一个盖碗。

平日泡茶喝,多数是用标准容量盖碗,泡一次白茶要放5克。

但改成小盖碗,放4克左右足矣。

泡出来的茶水鲜醇度不减,风味层次依旧精彩。

自己一人独自喝茶,用上一个小盖碗泡茶喝,刚刚好。

网上看到一个问题,喝一次白茶到底要放多少茶叶?

水无常势,因势利导。

泡茶亦然,具体放多少干茶,得看冲泡方法来决定。

《2》

一、常规盖碗泡,放5克。

前两天翻出一罐去年的迎秋,顺便泡开喝。

泡茶时,顺手拍视频记录冲泡日常。

将洗干净的白瓷盖碗(110毫升容量)放在电子克秤上,去掉皮重,屏幕重量显示归零。

接着,往里投茶。

先大致估量,投下一大把。

接着根据电子屏上的数字显示,少量多次慢慢增加。

3.9克、4.3克、4.8克……

当数字越来越逼近5克标准时,最后关头基本上再放一根茶梗或者叶片,就能凑齐。

最终称重到5克后,停下手。

重新夹紧袋口,合上铁罐的盖子,及时将手上的2023迎秋原样密封。

第一段记录视频,画面到此暂时结束。

将称茶过程发出来后,有茶友不解,茶叶放得这么满?会不会太多?

其实不会,这是标准用量。

寿眉散茶的5克,与白毫银针的5克,看起来视觉观感差别虽大,但它们的干茶净重量可以划等号。

泡梗叶相对舒展的迎秋茶、白露茶的散茶时,如果不放够5克,而是随手抓一点茶叶放进去泡。

当你目测以为“差不多”时,实际则是“差远了”,等到沸水一冲,蓬松的散茶叶张遇水软塌,就能显示出差距。

此时如果没有放足量,泡出来的茶味淡,醇厚度不足,很难呈⁣现一泡好白茶的最佳状态!

《3》

二、煮茶喝,茶叶用量比较省。

网上有这样的讨论,买一饼老白茶回去能喝多长时间?

背后有无限可能性,得看个人喝茶频率。

同时,泡茶方法也有影响。

按一饼350克来计算,盖碗冲泡单次消耗5克,能喝70次。

一天喝一泡,能喝两个多月。

换成煮茶,干茶消耗更为节省。

因为煮老白茶,茶叶用量宜少不宜多。煮一壶450毫升左右的茶水,哪怕只有少量2克干茶,也绰绰有余。

(可根据个人喝茶浓淡喜好,上下浮动0.5克)

按一次煮2克来计算,一天煮上一壶茶,喝上大半年不成问题。

喝白茶,在煮茶与泡茶之间,圈内有一个经典问题。

同样是白茶,为什么能煮茶,却不能闷泡?

究其本质,离不开茶叶用量。

盖碗泡白茶,为了体现高山白茶的鲜醇甘爽,110毫升标准盖碗投茶5克,茶水比例是1:22。

照这样的茶水比例,不能随便闷泡。

刚开始的前5冲、6冲都要尽量快出汤,避免将茶味泡浓,造成浪费。

等到最后几冲,大量茶味已经浸出,进入尾水环节,酌情延长浸泡时间,帮助剩余茶味浸出,尚且不迟。

反观煮茶,少量干茶足够支撑一大壶茶水,水多茶少。

第一壶煮茶时,就能释放十之七八的茶味物质。

哪怕持续加热煮茶,也不必担心茶味过浓发苦。

《4》

三、蒸茶与煮茶有别,投茶量要酌情增加。

相比盖碗泡、煮茶喝,蒸茶这一做法在圈内颇为小众冷门。

以至于在部分茶客眼里,蒸茶与煮茶一般无二,方法大差不差。

殊不知,它们存在本质区分。

蒸与煮,是两种不同的加热烹饪方式。

联系日常生活,茶友们不妨代入蒸土豆与煮土豆。

前者是利用滚烫的热蒸汽加热,似古装剧行医的悬丝诊脉,不发生直接接触。

后者加热效率更高,烹熟食物的速度更快。

喝白茶,煮茶期间,茶叶能直接浸在热水里。

趁着煮茶加热,内部茶味物质直接释放而出。

换成蒸茶,茶叶与热水保持距离,茶味释放过程较为复杂。

蒸一壶茶,首先要将底部的清水加热,煮沸。

一壶水煮沸,会涌出大量水蒸气。

通过管道相连,热蒸汽轮番涌入上方专门放置干茶的平台。

缓慢地、逐渐地、慢慢地将干茶润透。

随着水蒸气冷凝,再落回下方时,水汽内能携带少量滋味。

循环往复,几经来回,才能蒸出一壶有滋味的茶水。

从体验效果看,蒸茶更适合打发时间。

蒸一壶茶,耗时更长,至少要空出半小时以上的闲暇时间慢慢等待。

和煮茶比,蒸茶的茶叶用量更多。

至少要翻一倍,同样煮400毫升茶水,至少要放到4克干茶。

不然最终得到的茶汤,滋味偏淡不够醇和,风味有所欠缺。

最后,值得注意的细节时,蒸茶期间要防止水汽大量往外飘散。

不然,水汽飘逸到四周空气里,留在壶内的水量越来越少。

稍不留神,还会有烧干风险。

从多方面来看,和蒸茶比,煮茶的性价比更高。

《5》

四、玻璃‎杯泡白茶,快手又省茶。

玻璃杯泡,可谓极简泡茶的典范。

不需考虑茶器搭配;

不用纠结冲泡技巧;

不用在意泡茶环境,哪怕是办公室内,也能快速泡出一杯享用清润爽口滋味,调节工作状态。

用玻璃杯泡白茶,一般是泡散茶、饼干茶为主。

投茶用量不需太多, 仅需一小撮干茶。

找到一个容量适中的玻璃杯,将其洗干净后。

往杯内倒入少量热水,拿起轻轻晃一晃倒掉,充当温杯。

随后,往杯内投茶。

先投茶再加水,避免干燥的白茶叶片浮起在水面,不能及时参与茶味浸出。

用玻璃杯泡主打“随心”,投茶时只需浅浅在杯底铺一层干茶足矣。

泡一杯200毫升左右的茶水,仅需1-1.5克干茶。

投茶结束,倒入八分满沸水,静待片刻⁨就能举杯饮用。

《6》

格美台风的影响,渐渐弱了。

今‏早起来,雨声渐歇。

雨后的清凉空气,在盛夏时节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走在路上,雨丝飘洒。

连伞都不需要打,已经是很小的微雨。

树梢之间,偶尔传来一两声珠颈斑鸠与蝉鸣声。

雨后的河水,颜色是翠翠的绿。

两旁夏木阴阴,好一派静谧。

三伏天还没过,等到这场台风雨带来的降温过去,高温酷暑又会卷土而来。

夏天喝茶,以简单清爽。

比起围着火炉似的煮茶壶,盖碗冲泡与玻璃杯泡更显主流。

上班期间,简单杯泡,享受忙里偷闲的快乐。

周末宅家,用盖碗逐次冲泡,完整细品,更能尝出好茶至味!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