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2-08 15:10
“这还过个屁的年!”看着屋内随意散落在地上的衣服、被子,到处都乱放着的袜子、剩饭、甚至床上还有排泄物,香香崩溃大哭。
为了照顾老年痴呆的74岁老父亲,香香早就辞掉了工作,全职在家照看他,吃饭、洗澡、上厕所、换尿布,这些全是香香一个人在忙活,30岁的年纪,看上去却比50还老。
好不容易盼到过年,想着自己能看个春晚,稍微放松一下,谁知道从外面买了年货回家一推开门就看见父亲在屋子里造的“场景”,让她最后紧绷着的弦断了。
她哭诉着这些年的不易,没人理解、没人关心,她没有自己的事业、生活,只有无尽的“吃、喝、拉、撒”,而同样在经历这种家庭生活的,还有至少4400万人。
香香来自河南开封,和许多人一样,有一个74岁、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
多年前,为了照顾父亲,香香毅然决定放弃自己的工作,回到家中成为全职看护。
她的生活整日围绕着父亲的需求转,吃饭、上厕所、洗衣服、换尿布,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她亲自操办。
临近春节,香香本打算买些年货,准备好好过个年。
可父亲前一晚因为无法安眠而哭闹不止,她从凌晨开始一遍遍安抚他,好不容易让他安静下来。
她本以为今天父亲可以睡得久一点,自己也能轻松些,便出门上街去置办年货了。
可当她买完年货回到家中进入父亲的房间时,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狼藉。
屋里满是父亲拉的大便,床上、衣服上、地上无一幸免。香香内心的所有压抑与无助瞬间爆发。她刚刚整理好的屋子,又一次被父亲弄得一团糟。
父亲已经不再意识清晰,很多时候反应迟钝,无法理解自己的行为对家人的影响,而香香只能默默承受。
她赶紧开始收拾屋子,把脏衣服拿到院子里洗,心里却已经充满了不堪的疲惫与无助。
那种呛人的味道,却是香香从不在乎的味道。
回到父亲的房间时,她轻声提醒他:“以后用坐便器,记得,不要再乱拉乱弄。”
可痴呆状态下的父亲并不理解她的提醒,反而气愤地对她破口大骂,甚至开始动手打她。面对这一切,香香只能无奈地躲开,心中满是委屈与愤怒。
那一瞬间,她想起了过去的十多年,那十年内没有一刻是她自己真正拥有过的生活。
为了照顾父亲她辞去了工作,每天围绕着他忙碌,生活变得极为单调与枯燥。
她不能远行,不能安心工作,不能和朋友外出,甚至连最基本的休息和放松都没有机会。
每一天都是重复的无休止的照顾,她已经不再对未来抱有任何期望。她感到自己被困住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被父亲占据,自己的人生几乎被完全剥夺。
每次这样的积压,都会让她的情绪在某个时刻突然崩溃。一次次的忍耐,一次次的委屈,香香的内心几乎快要支撑不住。
有一天,当她看到父亲又在屋里弄脏床单时,香香再也无法忍住自己的情感,她一边狠狠地抽打自己的脸,一边自责地喊道:“我就是贱,我早就该死!”
她又对旁边吓得不知所措的女儿说:“如果我以后也得了这种病,你就想办法让我解脱,我不想让你承受和我一样的痛苦。”
最后在女儿的安慰下,她才渐渐恢复平静。可一转头,她还得继续为父亲换上干净衣服,收拾脏乱的房间。
其实香香的正在经历的,是大部分家庭都在经历的事情。
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突破3亿人,其中近10%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意味着将有超过4400万个家庭需要面对类似的照护问题。
而香香的故事正是这些家庭困境中的缩影。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亲人不仅是体力上的挑战,更是巨大的心理负担。
老年痴呆症患者常常不再记得他们的行为会给家人带来困扰,他们会突然之间的大吼、狂躁;莫名其妙的笑、哭、大声说话,甚至力气变得很大,撕扯能触摸到的一切东西;掐、打自己的家人等等。
他们的世界已经与现实脱节,痛苦的只有那些清醒的看护。
长期的照护让家庭成员感受到身心的压迫与煎熬,但又不能放弃亲人,这种矛盾的处境给家庭带来深重的精神负担。
因为现实是,许多家庭无法依赖专业的护理机构,养老院的资源也极为有限,即便是较为高端的养老院,也无法提供个性化的照护,且费用昂贵。
即使是尽力寻找护工的家庭,最终也常常发现这些护理人员无法胜任真正的照护工作。
这使得家庭成员不得不承担起全部责任,这种责任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在很多情况下,看护者不仅面临着情感和经济上的巨大压力,还需要做出职业和生活的艰难抉择。
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照护任务几乎完全落在一个人身上。
照顾父母和自己的人生、职业和收入之间的矛盾,往往让许多人陷入两难。
这种困境,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将会变得更加普遍。
“孝顺、家庭、责任、爱”这些词语是我国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人文情怀,即使人不在国内,也会一直遵循到底,例如美国华人吴玉梅的真实经历。
吴玉梅在上海出生,先生“老徐”大她5岁,两个人年轻时恩恩爱爱,从来没有吵过架。
在吴玉梅50岁时,他跟着“老徐”一起飘洋过海,来到美国生活。
可谁知刚到美国生活的那段日子里,吴玉梅就被查出了乳癌症状,医生告诉她:“切除左乳房,还可以再活20年”。
再加上化疗后,吴玉梅重新回归了正常人的生活,可老徐却接着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年痴呆”。
2016年,吴玉梅开始想办法从这个病症的本身开始入手,她先了解了病理,又进行了大部分对这种病症的了解,对老徐施行了专门的措施。
健康的饭菜,还有每天定时定量的钢琴练习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有趣起来,同时吴玉梅发现老徐忘记事情的速度似乎稍微迟缓了些。
2017年,他专门指定了一个计划表,包括哪一天洗澡、什么时候喝水、吃药、下象棋、散步等活动,逐渐丰富起他们夫妇二人的生活。
除了这些,吴玉梅还陪着老徐一起看报、练习写字、打麻将、洗碗,一直在用心呵护他、理解他。
他们夫妇二人的生活,或许比现代的年轻人还要具有意义、更加丰富多彩。
信息来源:
抖音——开封香香、大象直播间
【美国华人口述实录 129】爱,让阿尔茨海默症走开 吴玉梅
https://caringkindnyc.org/_pdf/cn/cn-news-362018.pdf?utm_source=chatgp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