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16 16:00
大家好,我是中医于盼盼。
许多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因病情反复、治疗效果不佳而失去信心,放弃治疗,任其发展。其实在中医看来,反流性食管炎多因肝胃不和所致,千年前,张仲景也早有了应对之策。
中医理论中,反流性食管炎属于“吞酸”“嘈杂”范畴。其病机复杂,本虚标实,常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之症,多是由于肝气郁结、肝胃不和、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常,气血运行不畅等原因,导致食管黏膜受损,形成反流性食管炎。所以,该病以脾胃虚弱、肝胃不和为基本病机。
饮食不节,如过食辛辣、油腻、生冷之品,会损伤脾胃;情志失调,恼怒忧思则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外邪侵袭,特别是风、寒、湿邪侵犯人体,都会影响脾胃功能。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病情反复,难以治愈。长期不愈的反流性食管炎可能引发食管狭窄、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积极防治至关重要。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降逆止呕为主。张仲景《伤寒论》中对于“心下痞硬、噫气频作”等症状有“旋覆代赭汤主之”之语。临床上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我常用旋覆代赭汤加减。
我曾接诊过一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患病多年,反复发作。初诊时症状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嗳气、纳差,舌质红,苔薄黄,脉弦。辨证为肝胃不和,胃气上逆。从中医角度看,舌质红、苔薄黄为有热之象,脉弦主肝病。治疗宜疏肝和胃,降逆止呕。方用旋覆代赭汤加减,药用旋覆花、代赭石、半夏、人参、生姜、大枣、炙甘草。其中旋覆花降气化痰,其性主降,可引导上逆之气下行;代赭石重镇降逆,能镇摄上逆之胃气;半夏和胃降逆,燥湿化痰;人参、大枣、炙甘草健脾益气,以补脾胃之虚。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症状明显缓解,继续服药几个疗程巩固疗效后停药,随访病情稳定,未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