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寒冬季节,高血压人群如何调整生活习惯?

发表时间: 2024-11-25 13:52

寒冬季节,高血压人群如何调整生活习惯?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医生,天一冷,我这血压蹭蹭就往上飙,您快给我瞧瞧,有没有啥偏方妙招?”辛大爷捂着棉衣的扣子,坐在诊室里直抹汗,虽然外头是零下,但他这一着急上火,倒是冒了些热气。

坐在对面的李医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内科医生,见惯了各类高血压患者,他微微一笑,拍拍辛大爷的手说:“偏方不敢说,不过您得注意几个不起眼的小习惯,尤其是这天气冷了,早晨起来和日常生活都得上点心。”

辛大爷好奇了:“这还能有什么讲究?忌口我是知道的,少盐少油清淡饮食嘛,可别让我每天再吃草。”

李医生摆摆手:“哎呀,不是那些老生常谈的事儿,今天我就跟您掰扯掰扯些不常见的。”

“天气一冷,人体的血管就像是马路上突然冻住的水管,僵硬又狭窄,血液流动受到限制。高血压患者一不小心,血压容易飙升,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问题。

这不是吓唬人,有一项研究表明,每年冬季高血压引发的相关疾病发病率比夏季高出约不少来。所以,做好预防工作不是“虚头巴脑”,而是真真切切地保命。

李医生特别提到,早晨起床时,辛大爷得注意“两不要”。

李医生比划着说:“咱们人的身体就像一台老爷车,早晨刚启动就需要慢点,别一下子就踩油门。气温低,血管还没缓过劲儿,猛地坐起来容易让血压‘噌’一下飙高。”

有研究表明,清晨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尤其是早上6点到10点,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风险显著增加。

原因就在于,这段时间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血压会自然上升,而这时如果再加上动作过猛的“火上浇油”,那就真成了危险的“燃点”。

正确的做法是,醒后先闭目养神一会儿,让身体逐渐适应。可先轻缓地活动手脚,舒活舒活筋骨,接着侧身,以手支撑,缓缓坐起,最终再下床。

李医生接着说:“第二不要:就是不要空腹喝凉水。

辛大爷一听就愣了:“喝口水咋还出问题了?”

李医生解释:“空腹时,胃肠道和血管处于相对收缩状态,这时候猛灌凉水,会刺激血管收缩得更紧,血压自然也会跟着上升。”

有一项研究指出,我们若是在早晨空腹喝凉水,会使心率概率大大的,血压同样也会上升。这些数字听起来不起眼,但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哪怕多一毫米汞柱都是“雪上加霜”。

李医生建议辛大爷,“早晨可以喝一杯温水,约200-300毫升,如此既能弥补夜间水分的流失,还不会对血管及胃肠道造成刺激。”

“光是早上注意还不够,日常生活里也得有些坚持,比如泡脚”李医生接着说道。

辛大爷一听乐了:“这我喜欢,泡脚暖和啊。”

“可别只是为了暖和。”李医生指着辛大爷的脚说,“人的脚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是身体的‘第二心脏’,而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血管压力,对稳定血压很有帮助。”

他特别强调了水温和时间:水温控制在40-45℃,泡15-20分钟即可,不要太烫,也别泡太久,否则容易造成体表血液循环过度集中,反而对心脑供血不利。

李医生还说,有统计数据表明,坚持每天泡脚的人,血压波动幅度平均降低了不少,对睡眠质量和情绪稳定也有明显改善。

这话让辛大爷有点意外:“冬天晒太阳管血压?

李医生点头道:“晒太阳不仅能提高维生素D水平,还能通过紫外线促进一氧化氮释放,这是一种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物质。”

李医生提醒,晒太阳最好选择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紫外线强度适中,别隔着玻璃晒,直接接触阳光效果才好。

于是,辛大爷按照李医生的建议,改掉了早上猛起身、空腹喝凉水的习惯,坚持泡脚和晒太阳。没过多久,他发现自己的血压竟然真的平稳了不少,连冬天的寒冷也没那么可怕了。

关于血压高的人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张瑶,H型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 肝病的关系,实用医学杂志,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