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探寻五世达赖圆寂前的策略如何塑造西藏的历史轨迹

发表时间: 2024-08-02 18:39

探寻五世达赖圆寂前的策略如何塑造西藏的历史轨迹

在西藏的众多活佛中,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活跃于明末清初,曾经遭受欺压,也亲自导演了自己宗派的强盛。正是在他的手里,西藏真正被纳入了中国的版图。

为了震慑住自己的反对者,五世达赖在自己圆寂之前,导演出了一出瞒天过海的好戏。这条妙计不仅让西藏安宁了15年,还引出了一位著名诗人的悲喜剧。

这一切,还要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出现说起。

藏传佛教自从开始传播以来,由于弟子太多,逐渐产生了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等派系。基本上,中原王朝每一次更迭,藏传佛教的某一个派别就会兴盛一段时间。比如,在元朝时,萨迦派独占鳌头;明朝时,噶举派则是如众星捧月。

可如果抛开中原王朝的影响,藏传佛教各个派系之间的关系,就要变一变了。由于西藏的政教合一统治体系,很多高僧都是贵族人士。他们窃居高位,不守戒律,搞得乌烟瘴气。在这种情况下,宗喀巴大师异军突起,创建了格鲁派,并且很快就成为了西藏最有影响的人物。从此,藏传佛教重回轨道。

当时的明朝皇帝,却不知道西藏地区的变化,仍然支持噶举派。噶举派也不甘心自己没落,联合部分地方势力抵制格鲁派。为了保住自己的教派,三世达赖索南嘉措与俺答汗达成了协议,用蒙古力量维护教派,并因此产生了出生于蒙古族的四世达赖云丹嘉措。不过,格鲁派被排挤的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云丹嘉措寿命不长,仅仅27岁便圆寂了。而他的转世灵童,就是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五世达赖的生存环境异常险恶,甚至一度被逼入深山。无奈之下,他在和四世班禅大师商议后,引入了蒙古固始汗的势力。靠着蒙古士兵的强悍战斗力,五世达赖坐稳了宝座。

1644年,明朝在农民军的怒火中走到了尽头,崇祯皇帝自缢而死。噶举派和其支持者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一下子就衰落了。五世达赖抓住机会,将格鲁派的影响力扩散到了西藏的每个角落,并建立了另一套相对统一的统治体系,以及行政机构:噶丹颇章王朝。而他自己,也成为了西藏最高的统治者。

此外,五世达赖还对门巴族聚居的门隅地区,进行了非常有效地控制。他派出了自己的弟子:门巴族高僧梅惹•洛珠嘉措到此地传法,并对当地的一些寺院进行了改造和扩建,之后顺手将其改宗为格鲁派。此外,他还委派了两位总管,去门隅地区掌管世俗权力,制定了“僧差制度”,让僧人代收当地赋税。经过了一系列改革,西藏地区出现了一套新的政教合一体系,比之前的统治更加完备了。

西藏地区平静之后,五世达赖开始了与中原朝廷的联系。1639年,他第一次通过固始汗,与还未取得天下的清朝联系,并派出了使团互致问候。当时的清朝皇帝皇太极,隆重地接待了使团,并且派遣了7位高僧,与使团一起回西藏,会见五世达赖。

1643年,五世达赖又拜托固始汗,到盛京为自己美言。本来,五世达赖已经准备好了与皇太极见面。但是没想到,皇太极在这一年突然病逝,五世达赖的计划只能延后。

清朝入关后,五世达赖重新与新皇帝顺治帝取得了联系。1652年,他带领着三千多人的庞大使团,浩浩荡荡前往北京。他走了好几个月的路,终于在1653年的1月,见到了顺治皇帝。顺治帝安排他住在今天的北京黄寺,每天都会设宴款待。到了三月份,五世达赖请辞。顺治皇帝除了赏赐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外,还送给了他一份金册,正式对他完成了册封。到了此时,“达赖”这个封号才正式出现。至于前四世达赖,其实都是根据相应的脉络,倒追上去的。


回去之后,五世达赖用皇帝的赏赐,修建了13座寺庙,全面加强了对西藏的控制。另外,他还主持修订了格鲁派的各种礼仪制度,完善了藏传佛教的很多规范。不过,他的世俗权力,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因为顺治皇帝给他的金册上,没有说明他的职权范围。相反地,顺治将这些权力,都交给了固始汗。这一点我们现在很好理解,顺治帝就是希望将政教分开,限制五世达赖的世俗权力。这一点,也是清朝后面的几位皇帝,控制西藏的惯用方法。

不过,皇帝的册封是一回事,西藏真正的治权又是一回事。五世达赖仍然拥有自己的政教合一体系,仍然掌握着西藏的大权。固始汗虽然有名义上的权力,但是出于对五世达赖的尊敬,他从来不干预西藏事务。五世达赖在西藏的统治,仍然十分牢固。


1682年,已经66岁的五世达赖,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在生命临近终结时,但他对自己的身后事却很不放心。按照藏传佛教的转世制度,他去世后,别人就会寻找一个灵童来接任。这个灵童年龄往往很小,根本管不了事,权力只能由别人代为行使。而这样一来,被自己所压制的派系,就很有可能卷土重来。为了能守住基业,五世达赖想出了一条瞒天过海的妙计。

某一天,他找来了自己的亲信弟子:藏王桑结嘉措,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他表示,在自己圆寂⁣后,要严格封锁消息,秘不发丧,能瞒多久就瞒多久,不要让别人发现自己已经离开。只有这样,其他势力才不会轻举妄动。

不久之后,五世达赖在布达拉宫圆寂。桑结嘉措马上按照他的遗愿,严格封锁了五世达赖去世的消息。他对外宣城,五世达赖开始了参悟佛法的“闭关”,没有固定的出关时间。从此后,除了自己职位,他不会不再见人。西藏地区的一切事务,都由自己代为打理。如果谁敢质疑这个决定,就是在质疑活佛,必然会遭到天谴。

五世达赖在藏区的威望太高,而且又有固始汗为外援,在僧俗两界权力巨大。他虽然“闭关”了,但是威望仍在,说的话没人敢质疑,更没人敢于举兵造反。同时,桑结嘉措也非等闲之辈,执政之时颇有手段,那些反对者也无法撼动他的地位。西藏的秩序仍然安稳,官员百姓生活照旧。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15年之久。

不过,桑结嘉措却不敢放松,为了能在发生意外时能有所依仗,他开始在全藏范围内寻找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最终,出生于门隅地区的门巴族少年仓央嘉措被选中。为了不节外生枝,桑结嘉措将他藏了起来,并未让其出家。也正因此,仓央嘉措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对世俗感情产生了兴趣,并且逐渐成了一代情诗宗师。

桑结嘉措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将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引为外援。噶尔丹也是活佛,而且与桑结嘉措有同学之谊。桑结嘉措在他面前没有秘密,所以一早就将五世达赖已经圆寂的消息告诉了噶尔丹。

1696年,清朝康熙皇帝开始平定准噶尔部叛乱。从俘虏的人口中,他第一次听说了五世达赖已经圆寂的消息。康熙帝震怒,写信责问桑结嘉措到底是怎么回事。桑结嘉措立刻回信,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同时也表示,自己已经找到了转世灵童。就这样,仓央嘉措被招了回来,紧急完成了剃度,以及坐床礼,正式成为了六世达赖。这一年,仓央嘉措已经14岁了。

不过,这对于桑结嘉措来说,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五世达赖去世的消息公布后,他的威望已经日渐衰弱,逐渐维持不了曾经的统治体系了。而固始汗的孙子拉藏汗,对他说话也是越来越不客气,并多次表示要进兵拉萨。

无奈之下,桑结嘉措决定先下手‪为强,毒死拉藏汗。结果,他行事不密,让拉藏汗知道了。拉藏汗于是带兵杀来,了结了桑结嘉措。而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也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被抓起来押往北京。途经青海湖时,仓央嘉措坐化圆寂。

这之后,藏传佛教届出现了一件棘手的事:拉藏汗选出了自己的“六世达赖”伊喜嘉措,并抢先上报了康熙帝。康熙帝承认了伊喜嘉措,并颁发了金册。

而西藏僧侣认为,拉藏汗不是宗教人士,于是又寻找到了一位灵童,也就是格桑嘉措。因为蒙古士兵的阻拦,格桑加成无法进藏,只能到青海生活。

一时间,世间存在了3位六世达赖,让人感觉晕头转向。后来,康熙帝仍然选择册封伊西嘉措为六世达赖,而格桑嘉措,则成为了七世达赖。

对于五世达赖那条瞒天过海的妙计,人们有着不同的评价。确实,它给西藏带来了15年的和平,但随之而来的反噬也十分猛烈。论其原因,还是政教合一的体系,给了西藏的统治者过大的权力。于是到了清乾隆时期,皇帝派遣大臣进藏,在一定程度上废止了政教合一。不过,清朝对历代达赖的尊崇 ,却始终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