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200年演变历程:博物馆珍藏揭秘!

发表时间: 2023-12-18 14:54

提起清朝时期的翡翠,想必多数人的第一印象都是“重色不重种,重工不重料”。但这些标准实际上并不能完全概括清朝翡翠,这不过是翡翠漫长历史中的一个阶段而已。通过观察各大博物馆的翡翠藏品,我们其实可以大致梳理出2百多年间翡翠的进化史。

清朝翡翠鼻烟壶

(清朝翡翠鼻烟壶)

首先,是乾隆时期。乾隆时期算是翡翠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小巅峰,就是在这个时期,翡翠成为了清朝皇室的御用玉器,已非平民百姓可享用。

清乾隆翡翠雕螭龙纹瓶

(清乾隆翡翠雕螭龙纹瓶)

不过在当时的贵族眼中“翡翠=普通的玉”,所以他们通常会以和田玉的标准去鉴赏翡翠,并且尤为注重雕刻工艺。因此在这个阶段,大家并不看中翡翠的颜色或玻璃光泽,反倒会追求类似和田玉——油而润的质地。

清.翡翠镂雕葫芦瓶摆件

(清.翡翠镂雕葫芦瓶摆件)

这只清乾隆·翡翠鱼式盒,以细腻的工艺和精湛的技艺,诠释了不重色重工的典型代表。它大体呈现为柔和的白色,宛如冬日里的雪花,纯洁而宁静。只是在鱼尾部分,隐隐透出些许椿色,如同晚霞中的一抹红,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韵味。

鱼身表面所雕刻的精致细鳞纹,则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乾隆时期的高超工艺技法。

再比如这件清乾隆时期的翡翠雕饕餮纹簋式盖炉,如果不提及它是用翡翠雕刻而成,很多人可能会误认为它是用和田玉雕刻的。总的来说,乾隆时期的翡翠与我们现在对翡翠的审美观念有着很大的差异,它始终带有和田玉的影子。

清.乾隆.翡翠雕饕餮纹簋式盖炉

(清 .乾隆.翡翠雕饕餮纹簋式盖炉)
让我们将时间的镜头再次拉回到清朝晚期的慈禧时代。在慈禧的统治时期,翡翠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巅峰。这个时期,翡翠在历史长河中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由于慈禧的极度偏爱,翡翠不再受到和田玉的影响,绿色的价值被高度重视。

清翡翠豆角形珮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清.翡翠豆角形珮.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转折点,翡翠的设计风格也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它像脱胎换骨般的凤凰涅槃,从原本庄重肃穆的摆件器皿领域,摇身一变成为华丽耀眼的首饰设计界的翘楚。这一转变,无疑如春风吹绿了草原,赋予了翡翠更加璀璨夺目的色彩。

慈禧太后翡翠龙簪

(清 慈禧太后翡翠龙簪)
因此我们可以在博物馆中看到大量清末时期的翡翠首饰。像下面这对珍藏在苏州博物馆,清末时期的翡翠手镯,其实颠覆了很多人对于老翡翠的固有认知。清甜水润的绿色营造出了罕见的梦幻感,让人如痴如醉,属于清朝难得的种色兼顾。

再看下面这件清晚期·手持花叶游环花篮翡翠步摇,则具有极为亮眼的绿色,水头算不上多极佳却也不差。光从翡翠品相上来说,已经开始接近于咱们现在的审美。

时间流转,我们再次穿越到纸醉金迷的民国时期。这个时期,高货翡翠开始崭露头角,鉴定标准也与现代相差无几,人们开始注重翡翠的种水和颜色。在这个风华绝代的年代,诞生了不少珍贵的翡翠藏品,成为了后来拍卖会上的璀璨明星。其中,一串翡翠珠链尤为引人瞩目,它曾是美国第一名媛芭芭拉·赫顿的旧藏

这串珠链由芭芭拉·赫顿的父亲从民国翡翠大王铁宝亭处购得,当时的购入价格高达5万大洋。由数十颗晶莹剔透的翡翠珠子组成,每一颗都散发着独特的光彩,仿佛是翡翠王国中的瑰宝。不管是从颜色亦或是种水上,都属于顶尖翡翠的行列,因此才能在2014年的苏富比春拍上,斩获2.14亿的成交价格,并创下了翡翠首饰的世界拍卖最高纪录!

由一开始的和田玉亲戚,再到后来自身大放异彩,坐稳顶级珠宝的位置,翡翠花了近200年。从乾隆时期的重工不重色到慈禧时期的偏爱绿色并转型为首饰方向,再到民国时期的高货崛起和现代审美的接近,我们可以看到翡翠的丰富多彩和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