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颠覆认知!中国最大地震不在汶川或唐山?

发表时间: 2024-10-31 12:47

颠覆认知!中国最大地震不在汶川或唐山?

2020年7月25日,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与山东省地震局,在山东省郯城县举行郯城地震352周年纪念活动,并向公众解读了那场地震的前因后果,消除了当时在临沂地区流传甚广的“地震原地复发”的谣言,也让当地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由于这场地⁦震发生在3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间,因此很多外地人并不知道齐鲁大地上,曾发生过如此
惨烈的一场地震。不信的话,你在大街上随便找一个人问问,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哪一次,保证有八成的人会回答是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有两成的人会回答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绝少有人提及郯城地震。

一、

作为郯城地震的亲历者,清朝著名作家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中,详细地记录了这场地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河水倾泼丈余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相信有不少人读过蒲先生的这篇文章,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它与聊斋中其他的志怪小说一样,是蒲先生的艺术创作,而非真实发生的事情。这的确是冤枉了蒲先生——这篇《地震》真的是蒲老先生亲身经历,而不是文学创作。

关于这次地震,《郯城县志》有着详细的记载:“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俱倒塌如平地。地裂泉涌,上喷二三丈高,地裂处或缝宽不可越,或深不敢视。人皆云山川易景矣!”

据科学家分析,这次地震的震中为郯城,震级为里氏8.5级,郯城、临沂和莒县等地受灾最重,,有感范围涉及河北、辽宁、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十余省及中国东部海⁨域,有文字记载的受震地区达400余州县,总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

二、

让我们把这场郯城地震和著名的汶川地震对比 一下。汶川地震震级为8.0级,共有69227人在地震中遇难,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在这场郯城地震中,因建筑物倒塌砸死、砸伤和因地表陷裂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畜伤亡极其惨重,有人在诗中描写当时的灾民“更苦霾雨不停休,满陌秋田水涨流,恨不当时同日死,如今病死有谁哀”。

据史料记载,郯城大震直接死于地震的人数超过9万人,其中处在震中的郯城,全县死亡人数占总人数的80%以上,城中建筑倒塌者,十之七八,“城郭、官室、庙宇公廨—时尽毁,仅存破屋一、二,人不敢入。”

这次地震,还造成了河堤严重破坏,不少水库堤坝塌倒,导致洪水肆虐,溺死的老百姓数不胜数。尤其严重的是,这次地震还震坏了黄河上的三义坎堤防,洪水顺流而下,几乎毁灭了整个郯城县城,“残屋剩椽,荡然无余”,给城内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伴随这次地震的,还有大量的山体滑坡和山崩等次生灾害。据地方志记载,地震后郯城及附近几个县“山崩四散,五庐固山劈裂一半,阎家固、施风‍朵、科罗朵、马蓍山、大山各裂一半”,连远在泰安州的朱山也发生了严惩的山体滑坡事件。

据野史记载,郯城地震发生前,曾出现过很多的异常前兆。

郯城地震前四年的1664年冬,山东出现大面积干旱,很多地区夏粮和秋粮颗粒无收。这场干旱,是山东省近三百年来干旱范围最大、时间持续最久、灾情最严重的一场干旱,大旱结束不到三年,即发生了郯城8.5级大地震。

其实在中国北方地区,干旱并不罕见,令人奇怪的是,这场干旱过后,郯城、莒县、诸城等地第二年立即迎来了长时间的雨水天气,其时间跨度之长,甚至超过了南方的“梅雨季”。据郯城县志记载:“更苦罐雨洪不停休,满百秋田涨流,平地水深三尺,天千淹没”,城内大水行舟天雨五十日,平地波涛风涨,田禾淹没,在地泥涤。”

可惜的是,当时没有人重视这些异常现象,更没有人会想到这些异常是地震的前兆。

三、

郯城处在著名的“郯庐断裂带”上,对于该断裂带形成时间,目前有三种意见:一种形成于6亿年前的寒武纪,一种认为是1亿多年前的中生代,还有一种认为是古生代以来逐渐增长发展。

据山东省地震局原局长林趾祥介绍,“郯庐断裂带”的发现纯属偶然。上世纪五十年代,地矿部门决定对全国地下矿藏进行一次大规模勘察,也就是这次勘察,意外发现了“郯庐断裂带”。

“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一系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余公里,切穿我国东部大地不同构造单元,规模宏伟,结构复杂,它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结合带。其在山东自东向西分别有昌邑——大店断裂、安丘——莒县断裂、白芬子——浮来山断裂、鄌郚——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等5条断裂组成。

专家认为,这个断裂带是亚洲东部活动最强烈、规摸最大的一条断裂带,正是这些断裂带的活动,才产生了令人心惊胆颤的那场郯城大地震。

据林趾祥介绍,郯城大地震位于沂沭断裂带“两堑夹一垒”中的豆家岭 —汞丹山地垒上的郯城、临沂 、临沭的交界处附近,此处地壳比较薄,断裂带相对其两侧为重力高正异常隆起带, 期间两条地堑型裂谷为重力高背景下的狭窄负异常带,断裂带本身为一明显的岩浆活动带,曾有多期大量火山岩沿断裂呈裂隙式喷发, 断裂带内 300 米深处的温度比带外要高 2°—4 ℃,而这睦都是郯城 8. 5 级大地震的形成原因。

这条郯城大地震,也多多少少影响了郯城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临沂准备在郯城建一家电厂和一家大型玻璃厂,省里认为要对这一地区的地震烈度进行评估,于是成立了一个联合科研队,对这一带地震烈度进行评定。经过3年时间研究,最后因为这一地区属高烈度区而未能投建。

时至今日,当年郯城那场 8.5级地震造成的山崩地裂、滑坡、喷沙冒水等奇特自然景观已经逐渐消失,但却仍然留下了一些遗迹,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熊耳山大裂谷。

熊耳山在山东省枣庄市以北约 25千米处,大裂谷在熊耳山崮形山顶南麓,一条为主干裂谷北西西方向延展,长约六七百米;另一条是主干裂谷的分叉,长约 100米左右。从高处看,两条裂谷形态似两条长龙在绞合腾舞,故又被命名为 “双龙大裂谷 ”。

据地质专家考证,熊耳山大裂谷以张性开裂为主,错距明显,长是岩体快速开裂的结果,而非风化作用产生。裂谷部分区段呈下宽上窄形态,有的上部岩石甚至似断未断,呈悬石状态,说明裂谷下部先快速滑动开裂,并牵引撕裂了上部岩石,只有强烈地震才能使岩体产生这样下大上小的裂谷形态,充分说明裂谷是在地震产生的动力作用下形成的。

熊耳山大裂谷是目前发现的全国罕见的一条由地震形成的天然大裂谷,也是目前发现的可以与地震史料等相互印证的特大地震山体崩裂遗迹,具有很高的自然遗产价值及自然科学价值,也是罕见的自然地貌景观及人文景观。

四、

郯城大地震,并不是我国发生过唯一一次8.2级的地震。1920年12月16日20时06分,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也曾发生了一次里氏8.5级的特大地震,被称为“海原大地震”。此次地震释放的能量之大,相当于1976年唐山7.8级地震释放能量的11倍还多。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多分钟,当时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次地震,故“海原地震”也被称为“环球大震”。

对于海原地震的死亡人数,有多个不同的说法。据当时的《中国民报》报道,伤亡人数为359842人؜;而华北救灾协会统计为266167人;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的官方材料上,则认为死亡人数为26万—27万人。

海原地震死亡人数众说不一,主要原因是原始档案资料缺失,现存的一些震灾调查表中,多是死伤合计数,无法把死亡人数分割出来,有些县的死亡数字有三四种,很难判定孰是孰非,因此总计死亡人数也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有一点可以肯定,海原大地震造成至少20余万人丧生,位于震中的海原、固原、靖远等县死亡人口均在万人以上。

这个死亡数字猛一听似乎觉得不高,可大家要注意那是上世纪20年代的西北地区,本身人口就注少,一个县也就几万来人,这个死亡比例可以用吓人来形容的。

为什么这次地震造成的后果如此严重?除了地震规模特别巨大的原因外,还与当时特殊的社会经济情况和当地特殊的地质环境有直接关系。

当时的宁夏南部和甘肃中部是我国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地区之一。人民生活异常穷困,房屋建筑极其简陋,多数以黄土崖窑、土坯拱窑为居,少数居住较好的土木结构房屋,但用料较差,施工粗糙。这些房屋建筑基本上无抗震能力,遇到这样大的地震,极震区内土窑、房舍几乎全部震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其次,地震发生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是中国黄土最多最厚的地方。松软黄土场地条件对地震波有放大作用,致使震害加重。另一个引起震害的因素是大规模的地震滑坡。此次地震造成的滑坡面积广、规模大、来势猛、灾害重,土山崩塌滑坡,往往造成“全村房屋、人、畜及田地均被掩埋”。

再次,地震发生时正值军阀混战时期,反动的北洋军阀政府高官忙于争权夺利,无视受灾群众的苦难,既没有对灾区有任何表示,也没有采取任何救灾行动,而地方政府救灾也极其不力。这几点综合至一起,才使得死亡人数直线上升。

虽然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人类无法制止地震的发生,但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张培震认为,“在认真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下,地震的中长期预报相对可靠,虽然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短临预报尽管非常困难,但也不是绝对不可能。”

为了让老百姓了解地震知识,以及掌握地震时的自救办法,国家地震局和国家应急管理局还多次发嘏了“地震如何正确避险?”等专业知识,其目的也都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地震,从而能在地震到来时最大限度地自救。相信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总有一天人类能够真正地做到准确预报地震,减少地震对人类的危害。

参考资料:

新华社:《地震究竟能不能预测—权威专家分析地震预测现状》

《大众日报》:《旷世奇灾:1668年郯城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