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探访邓文庆的修行之路:北大硕士与佛号的日常

发表时间: 2024-11-16 18:14

探访邓文庆的修行之路:北大硕士与佛号的日常

“方丈,我想遁入空门,寻求佛学真谛,让我拜入您门下吧。”

2006年夏,福建省某寺外,一个戴着无框眼镜,文质彬彬的年轻男子跪在地上,朝着那扇久闭不开的红门连连叩首,大声呼喊;炎炎夏日里,他穿着黄袍长袖,汗如雨下,咸湿的汗水滴入眼眶,迷得看不清也没有动摇。

男子名为邓文庆,他已跪在此处五个小时,膝盖麻木,汗流浃背,却没有放弃,其心可鉴,门后的方丈通通知晓。“噗通”一声,邓文庆中暑倒地,方丈连忙将门推开,众和尚合力将他抬进来,待清凉泉水灌入口中,邓文庆才感觉缓过神来。

见到方丈站在面前,一脸严肃地注视自己,邓文庆连忙踉跄一跪,虔诚叩拜;方丈叹气,缓缓开口:“出家人需六根清净,摒弃世俗杂念,你可知晓?”

邓文庆激动地抬起头,双手合十,一双清澈的眼睛里充满渴望,亢奋道:“大师,我要躬行,我想好了,世俗皆为浮云,我想要放下自我,找寻真我。”

方丈满意点头,拿出剃刀,邓文庆原地盘坐,在众师兄的注视和念诵中,将邓文庆的短发推尽;方丈拿出粗长的线香,为他举行烧戒仪式,头顶几点戒疤落下,邓文庆彻底皈依佛门,发誓从此戒除贪嗔痴。

同学们听闻邓文庆的选择,虽然尊重祝福,但是难免感到惊讶,毕竟作为一个北京大学毕业的研究生,谁会放着高薪工作不要,反而选择剃度出家呢?

邓文庆出生于福建的偏远农村,是家中独子,天资聪颖,从小成绩优异,不仅是家里的骄傲,甚至可以说是全村的希望;邓文庆上初中开始就不喜欢写作业,课本上的知识对他来讲不过小儿科,他的大部分时间花在阅读佛学经典上。

邓文庆长相周正,五官端庄,身材挺拔,周围不乏女同学追求,可是他都不理不睬,反倒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比谈情说爱更有意思;邓文庆不负众望考上北京大学,家人还没来得及高兴,便得知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

邓文庆竟然选择哲学系,平时看看佛书就算了,怎么能拿前途命运开玩笑?邓母听说学哲学毕业找不到工作,苦口婆心劝告,邓文庆不管,一意孤行,这是他第一次忤逆父母,想要探寻真理的他毅然决然选择哲学系。

考上本校研究生后,他更是选择佛学方向的研究,更在学校创办耕读社,结交一群热爱传统文化的朋友;邓母知道邓文庆热爱佛学,竟到后山的庙中求回一尊佛,放置在家中大堂,每日坚持上香叩拜。

邓文庆见邓母求佛,深受感动,不仅每日参拜,还购买贡品跑到后山寺庙还愿;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请佛回家后,家里面竟然接二连三发生不少怪事,至今解释不清。

邓家三口人在那以后生活变得无比顺风顺水,邓文庆的运气好得可怕,不仅捡漏申请到奖学金,在大街上随手一刮的彩票甚至中了1000元大奖,学术荣誉也获得不少;邓文庆相信这是佛祖保佑,对佛学更加狂热和信仰,每天甚至要对着佛像念一万声佛号。

2006年,邓文庆开车带着一家人到附近去旅游,正巧开车路过一间寺庙,邓文庆便停下来,带着邓母去烧香叩拜,顺便捐些香火钱;庙里香客络绎不绝,一片烟雾缭绕,邓文庆竟然看得一阵眩晕,产生一种误入佛门幻境的错觉。

邓文庆双手擒香,虔诚参拜,一片白雾间竟然隐隐约约出现一个和尚;和尚朝他露出和善的笑容,微微点头,将盘弄的串珠递给邓文庆,缓缓开口道:“施主,我在此处等待已久,此物有灵,保佑你一路平安顺遂。”

邓文庆看得有些恍惚,在原地愣神,疑惑地伸出手接过,刚想转过头跟邓母分享怪事,再次回过头时,刚刚还在原地的和尚却消失得无影无踪;邓文庆难以置信地搓揉眼睛,搓了搓手中的串珠,证明刚刚的事情并不是错觉。

“儿子你是不是太累了?”邓母一脸着急地抚摸邓文庆的额头,眉头紧锁,充满疑惑;邓文庆没有回答,他甚至也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烧香后,将串珠挂在车辆反光镜上便继续赶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之后发生的事情竟然真的如那个神秘的和尚所说......

一家三口还在讨论刚才出现的奇怪和尚,宽广开阔的马路上竟然突然窜出成群结队的牛羊,挡住邓文庆的视线;邓文庆根本来不及反应,只能紧急刹车,此时后面传来一声剧烈的响动,后面的车直直地撞上来,邓文庆只感觉一阵天旋地转。

邓文庆的努力睁开的眼睛也因为流血过多逐渐失去光亮,随着视线渐渐变小,恍惚之间,他听见外面有人在呼喊自己,想要扭过头查看母亲和父亲的伤势依然难以做到;事故发生的地方是一条乡道,往来人烟稀少,获救可能性极低,正当他快要接受命运时,突然朦朦胧胧中响起一道玄妙的声音。

声音像有魔力一般,指引着他看向某处,挂在反光镜上的串珠此刻光泽透亮,他强忍着疼痛,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车门推开,出现在眼前的场景瞬间让他恍如隔世,他瞪大眼睛,不可置信地缓缓开口道:

“原来,原来是这样,我...我悟了......”

等到邓文庆再次醒来,已经躺在医院的床上,身边是机器的“滴滴”声,看着手上的吊针和护士忙碌的背影,他瞬间松了口气,没有想到竟然得救了;护士见他醒来,连忙跑过去,一脸震惊道:“你终于醒了,发生这么严重的车祸,车尾都被撞凹进去了,你们三个居然都是轻伤。对了,这个给你。”

邓文庆听到后如释重负,眼睛聚焦在护士手上递过来的东西上,看清后瞬间愣住。竟然是之前路过寺庙时,和尚给的那串佛珠;佛珠经历车祸后依旧安然无恙,甚至比之前更有质感和光泽。

邓文庆突然之间回忆起来,在那奇妙声音的指引下,他用尽全身力气把串珠朝着山下丢去,应该是路人看到带血的串珠,沿路上山发现遇难的众人,将他们及时送去抢救,这才没有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看见这串失而复得的串珠,邓文庆心情复杂,想必一定是佛祖见他诚恳,在暗中护他安全。邓文庆从这件事情之后,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从小对佛学痴迷的他,学到的东西都停留在书本上,要想真正的参悟,需要切身体会,才能找到自我。

邓文庆在心里做下一个重要的决定,毕业后,他瞒着父母,选择落发为僧,皈依佛门。他比想象中更快适应寺庙中的生活,不管是平时跟随方丈念经还是打坐,甚至是清扫院中落叶,都让他产生全新的体验。

邓文庆害怕父母担心,选择隐瞒出家之事,奈何纸包不住火,终于在2006年下半年的一次探望中漏了馅;邓母邓父不能够理解,北京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好多单位抢着要,为什么偏偏选择出家这条路?邓文庆出家之后,是不是就意味着他们再也抱不上孙子了?

邓文庆披着袈裟坐在台阶上,眼神盯着远处,思绪不断飘远,缓缓开口道:“出家以来,我学到很多,已经彻底放下自我,我不会不管你们的,你们愿意来庙中跟我同住吗?”

原来,邓文庆早已向方丈申请,邀请农村的父母来到寺中免费吃住,平时只要负责干一些轻巧的杂活便可,以便为二老尽孝,报答养育之恩;邓父邓母虽然对邓文庆有世俗的期待,但是内心里面最想要的还是儿子能够开心。

在邓文庆的带领下,两位老人体验了两天寺中清闲安逸的生活,甚是满意,同意邓文庆的提议,搬到寺庙中一同居住。方丈赐邓文庆法号“显庆”,显庆在庙中乐善好施,长久以来积累不少美名,人人见到都会尊称一句“显庆法师”。

根据《佛教寺院管理办法》的规定,出家为僧、为尼,要求出家的人,须本人自愿;父母许可,家庭同意。出家后,依旧需要赡养父母。邓文庆在出家后仍然尽到赡养义务,合法合规。

北京大学毕业的研究生选择为僧,在新时代里,人们的选择多元而综合,人生从来不是一条既定的轨道,而是宽广无边的旷野,任何不触及法律底线的选择都应该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