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0-21 15:40
1949年,国民党兵败大陆逃往台湾,但蒋介石念念不忘“光复大陆”,与此同时,共产党人为实现祖国统一,秘密派遣1500余人入台,一时台海两岸谍云密布,危机四伏。由于叛徒出卖,大批潜伏台湾的地下党员被捕,其中被国民党当局公审处决的就有1100余人,他们中许多人的事迹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被陆续公开。
2013年10月,中央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修建了“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专门缅怀1950年代牺牲于台湾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们。其中以吴石、朱枫、陈宝仓和聂曦为原型的雕像位居广场正中,两边花岗岩墙壁上刻着846位烈士的英名,还有许多留白,以便随时增加新发现的英烈名字。谨以此系列文字纪念这些隐蔽战线的英烈们。
(一)来自同一个乡镇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的栟茶镇(“栟”读音“奔”),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镇。相传唐初时,因此处有栟(棕榈)树、茶树各一棵而得名。后来以盛产茶叶而闻名于大江南北。
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多少外人知道的小镇,却在1949年前后有七位地下党员被派遣去台,从事隐蔽战线工作。后因叛徒出卖相继被捕,于1971年2月12日就义于台北马场町刑场。
请记住这七位烈士的名字吧:蔡竹安、蔡文仲、史与为、郭子猷、郭子渊、张芫芬、徐紫亭。
(二)群像事迹介绍(1)
曾被粟裕司令员夸赞“聪明能干,将来定为有用之才”的史与为(1922—1971)原名史友善,父亲是当地的开明绅士,从小家境富裕,他是家中的独子,上有5个姐姐。
1940年冬,粟裕司令员率领新四军一师按照“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部署进驻东台县(现如东县),栟茶镇成为一师的后方基地,而一师司令部就设在史与为家的楼园。
史家的楼园旧址
当时只有18岁的史与为经常与司令部的新四军干部战士接触、交谈,思想觉悟提高很快,粟裕曾亲自动员他参加新四军。就这样,史与为加入了新成立的栟茶文工队,协助副队长赵鹏山(后来成为其姐夫)进行抗日宣传、组织民运活动。
1941年,史与为经赵鹏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经组织安排赴上海进入震旦大学读书,从事学生工作。1942年暑假,史与为曾去蔡家楼革命根据地从事民运、文工活动。抗战胜利后,史与为进入上海守群中学,以教师身份为掩护,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49年9月,就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史与为接上级指示,携妻子缪瑞凝来到舟山定海(当时属国民党控制),与同乡郭子猷等一行人搭乘国民党军舰去了台湾。
郭子猷(1921—1971)又名郭坚。1939 年就读栟茶中学时,经学校军训教官徐静渔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徐静渔任栟茶区区长及文工队长,郭子猷也参加该文工队的工作。
1941年6月,郭子猷毕业后回马庄乡组织“青抗会”办理总务。同年8月,调任乡民兵大队长兼乡党支部书记,编组民兵协助征粮、发展组织,吸收徐紫亭等多人入党。1943年夏,郭子猷调蔡家楼小学任教,兼任蔡庄乡“学委会”书记,曾以小学教员身份渗入日伪占领区刺探日伪军力配备等情报。
1945年10月,郭子猷奉苏中军区政治部之命,打入国民党上海市政府,搜集各种情报。1949年4月回到中共华东局,9月,身份未暴露的郭子猷奉华东局之命与史与为一起取道定海到台湾。
郭子猷于1951年进入台湾司法调查局。待其稳定下来后,于1953年介绍一同去台的老乡史与为渗入司法调查局第三处(专司侦防匪谍案)。
郭子渊(1928—1971)是郭子猷亲弟弟,1940年冬新四军进驻栟茶时,只有12岁的他参加栟茶小学“儿童团”,负责站岗、放哨。43年夏,15岁时由哥哥郭子猷及徐友梅吸收入党。
1945年,在蔡正鹄主持的“青年文工团”担任总务。46年7月,任马庄乡“学产保管委员会”委员。同年9月,国民党迫近栟茶,即潜入上海投奔其兄郭子猷,49年9月随哥哥去台,进入台湾空军防炮9团,随营居住。
徐紫亭(1925—1971)于1940年冬参加栟茶文工队。次年秋经郭子猷吸收为中共党员,负责征收公粮。45年抗战胜利后,经蔡正鹄的“青年文工团”培训,担任马庄乡“儿童团”指导员。于49年9月随郭子猷一行人去台,任职台湾省物资局仓库库丁(在台南县新化镇)。
(三)群像事迹介绍(2)
蔡竹安(1912—1971)194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东台县栟茶区马庄乡乡长,发动群众征伕征粮,积极推行“二五减租”政策。1949年受组织安排潜入台湾,在高雄市以农业化工厂工人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活动。
蔡文仲(1910—1971)于1940年冬受栟茶小学校长何晴波(地下党员)之邀,担任该校教员。次年初,经何晴波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于1949年5月潜入台湾,在基隆市担任中国渔业公司海员党部干事。
张芫芬(1912—1971)1940年担任东台县浒澪镇镇长兼浒澪小学校长,负责征收公粮、推行“二五减租”。1942年5月,经林月波吸收为中共党员。1949年潜台,担任澎湖县马公中学教员。
他们三位是否一同去台,目前没有相关资料报道。而且他们七位栟茶镇同乡是否属于同一个地下工作小组,也没有相关资料报道,但七人分别潜伏于台湾的不同地方和不同岗位(郭子猷与史与为也分属不同岗位)。
(四)潜台经历
栟茶镇七位地下党员潜台之际,正是台湾国民党特务组织大肆搜捕中共地下党员之时。随着1949年底至1950年初,在台地下党组织遭到毁灭性破坏,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叛变,他们的处境亦非常艰难,好在他们都度过了难关,隐藏了下来,继续从事着地下斗争。
潜台七人中史与为的介绍资料相对较多。史与为因“工作关系”,在十数年中办过一百件以上的“叛乱案”,暗中协助多位地下党员脱罪。
其中来自江苏如皋的苏来宾(1924—1954) ,潜伏于国民党基隆市党部担任干事,1954年初因叛徒出卖被捕,在史与为的尽力开脱下,只判了十二年有期徒刑,不过特务机关要苏来宾亲笔写一封“自新声明”见诸报端以示脱党。
而苏来宾并不知道有同志在掩护他,坚贞不屈,不愿发表“自新声明”,结果于1954年8月10日在基隆牺牲。
1958年,地下党员郭子猷“涉嫌中共”案发,史与为冒着极大风险,将郭子猷嫌案注销。后来,郭子猷安全逃离调查局,来到台中担任市立第一中学教员,继续从事隐蔽工作。
然而1964年,由于叛徒林希鹏在调查其他案件时,发现史与为原来曾改过名字,并且抗战时期在老家和新四军“走得很近”,随即向上级报告要求调查。致使史与为被捕入狱。而其他六名栟茶镇潜伏者也先后被捕。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刑讯逼供,七位勇士始终咬紧牙关、坚决不肯泄露党的秘密、出卖同志。1967年,栟茶七勇士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关押在台东绿岛监狱(关押政治犯的地方,李敖、柏杨等都曾被关押在此)。
他们七人鉴于身份没有完全暴露,多年据理力争、反复上诉,几经发回复审,然而结果确是越判越重。
1970年5月12日,台湾“国防部军法局”根据台湾警备司令部五十七年度第十五号、五十九年劲需字第五三二五号判决书,指控他们“意图以非法之方法颠覆政府而着手实行叛乱”,判决各处死刑,剥夺公权终身。
1971年2月12日,蔡竹安、蔡文仲、史与为、郭子猷、郭子渊、张芫芬、徐紫亭“栟茶七勇士”英勇就义于台北马场町刑场。
“就义那天,七位英雄跪向西北方向祖国大陆,仰天长叹……”(台湾作家李敖《历年办理匪案汇编》语)。
(五)结语
自1949年“栟茶七勇士”相继离家后,一直杳无音讯。几十年来,家人只知道他们去了台湾,但后来怎样了?始终是笼罩在家人心头的一团迷雾。
这段尘封了六十多年的谜团,终于在2013年北京西山森林公园修建1950年代赴台牺牲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而大白于天下。
在纪念墙上镌刻的846位赴台牺牲的隐蔽战线的烈士中,就有蔡竹安、蔡文仲、史与为、郭子猷、郭子渊、张芫芬、徐紫亭七位英雄的名字。
其中:蔡竹安烈士位列名录墙第二组,蔡文仲烈士位列名录墙第二组,史与为烈士位列名录墙第三十四组,郭子猷烈士位列名录墙第十三组,郭子渊烈士位列名录墙第十三组,张芫芬烈士位列名录墙第五十二组 ,徐紫亭烈士位列名录墙第四十三组 (按烈士姓名拼音字母排序)。
标注为史与为烈士名字
附:英烈墙第二组烈士名录:蔡能嘉、蔡赔川、蔡汝鑫、蔡瑞钦、蔡士陈、蔡水岸、蔡添丁、蔡铁城、蔡文仲、蔡西涵、蔡尧山、蔡裕康、蔡志愿、蔡竹安、曹赐让(共15名)
2021年清明时节,南通市卫健委有着55年党龄的赵卫平女士(史与为入党介绍人、姐夫赵鹏山之女)前往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缅怀舅舅史与为等7位栟茶籍潜台牺牲的烈士时,写下如下诗句:“南北东西山水汇,春夏秋冬盼回归。祈愿红日照定岛,神州大地尽朝晖!”。
这是一段尘封多年的历史,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们是一群隐蔽战线的英雄,他们树立了一座永远屹立的丰碑!!
非常遗憾的是,我没有找到任何一张“栟茶镇七勇士”的真实照片,使读者的直观印象差了许多。实在是抱歉!
本作品图文无侵权意图,如有雷同,告知删除。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