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被误解的《道德经》名言:揭示背后的真实含义与深层影响

发表时间: 2024-10-17 18:43

被误解的《道德经》名言:揭示背后的真实含义与深层影响

作者:艾弥儿

编辑:艾弥儿

内容来源:付费课程——走进众妙之门,解读生命之书《道德经》

《道德经》中一句话,大家都理解错误,却成了千古不易的真理

《道德经》⾥有些⼤量的教理教义,⼀直到今天,都让我们受益⽆穷。然⽽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出现⼀些⽂字传抄的错误,对理解句意造成了一定的偏差,有些,甚至成了经典。

⽐如,在第四⼗⼀章中是“⼤器晚成”还是“⼤器免成”,就存在争议,且“⼤器晚成”这个成语,历来使⽤频率也较⾼。

“⼤器晚成”本来的意思是,⼤器物的制作,需要较⻓的时间才能够完成,后来⽤以⽐喻,那些卓越才能的⼈,成名或取得成就的时间,都⽐较晚。⽽“⼤器免成”的意思是说,真正的⼤器,是浑然天成的,不需要⼈为合成的。

那么,《道德经》中表达的意思,到底是前者还是后者呢?我们不妨⼀起来带⼊到原⽂的语境中,看看哪个更合适⼀点。

第⼀个,⼤⽅⽆隅;⼤器晚成;⼤⾳希声;⼤象⽆形。道隐⽆名

第⼆个,⼤⽅⽆隅;⼤器免成;⼤⾳希声;⼤象⽆形。道隐⽆名

⾸先,从前后意思来看,“⽆”和“希”的意思都是不能,如果这⾥表达的是“晚”的意思的话,读起来跟前后⽂有所突⺎,所以这⾥应当是“免”,表达的也是“没有”的意思。

其次,从句式对仗的要求来看,因为四个“⼤”都是并列的,结构⼀致,也是“⼤器免成”更为妥当。

最后,在整个四⼗⼀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围绕着有⽆、虚实和真假的统⼀体来论证,从这个⻆度来看,“免”更合适⼀点。

在清楚了这⾥应该是“⼤器免成”之后,我们再来解读⼀下“⼤⽅⽆隅;⼤器晚成;⼤⾳希声;⼤象⽆形。道隐⽆名。”所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最⼤的⽅形,反⽽没有棱⻆。最完美的器物,是浑然天成的,是没有经过⼈为雕琢的。最⼤的声响,反⽽听来⽆声⽆息。最⼤的形象,反⽽没有形状。道幽隐⽽没有名称,⽆名⽆声。

下面,我们分点来⼀⼀解读。

⼤⽅⽆隅。隅,⻆落,棱⻆的意思。我们都知道,⽅形是棱⻆分明的,可是,我们把棱⻆分明的多边形进行⽆限切割,再组合在⼀起,却接近圆形。这样,棱角分明的⽅形,就完成了到平缓柔和的圆形的转变。

所以,我们做⼈做事,不⼀定⾮要做到棱⻆分明,才算是坚持了⼼中的正义与道德。把外圆内⽅做到了极致,在外在表现上,⼀定是平缓柔和的

能做到⼤⽅⽆隅的⼈,就像⼀句流⾏语所说的那样,“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看似没有棱⻆,甚⾄圆滑世故,实则内⼼依然守着世界的⽅正,只是少了扎⼈的刺,多了温柔的光泽罢了。

这种为人处世的境界,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器免成。最完美的器具,是不需要雕琢成就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咱们结合道家的“⽆为”思想,就很好理解了。

道家强调,做事情要顺其自然,不要刻意为之。再结合书中“⼤成若缺”的说法,⼤器成,看起来就像缺⼀样,缺和成,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天道忌满,⼈道忌全。所以,不要刻意地追求成,这样反⽽更不易成。当你不追求成为⼤器时,你反⽽能顺应⾃⼰的天性去发展,也可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希声。真正美妙的声⾳,是⽆声的。这句话指的是声⾳吗?并不尽然。

这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不要⽤⽿朵去听外界的声音。外⾯各式各样的声⾳是嘈杂的,我们只⽤⽿朵去倾听,会丢失了内⼼的⼤道。

《乐记》上记载说:“郑国、卫国的⾳乐,是乱世的⾳乐,是男⼥悦乐的⾳乐,是亡国的⾳乐。”好听的声⾳,舒适的⽣活,也有可能会让⼈迷失⽅向,整⽇沉迷在灯红酒绿的⽣活中,让⾃⼰的欲望不断地滋⻓。

所以,不能只⽤⽿朵去听好听的声⾳,要听对⾃⼰真正有⽤的真诚的声⾳,哪怕这些声⾳,听起来不那么动听。

⼤象⽆形。真正⼤的东⻄,反⽽是没有形状的。我们都知道,宇宙是⽆边⽆际的。道也是这样。道是虚⽆缥缈的,也是包容万象的。所以,尽管我们看不见,摸不着,⼤道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世界上美好的事物是⽆限的,我们的眼睛能看到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只是⽤眼睛观察表象,就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我们都知道,扁鹊是出了名的神医,但是却没⼈知道扁鹊的两个哥哥,这是为什么呢?

扁鹊有名,是因为在病⼈病⼊膏肓、让⼈觉得⽆可救药时,他能看出是什么问题,该如何医治,从⽽救回病⼈的性命。大家都夸赞他是神医。

他的两个哥哥,在病⼈的病初出萌芽时,就能看出病发展的趋势,并能及时开出药⽅扼杀病毒,所以⼤家不以为然。哥哥们⾃然也不如扁鹊有名。

其实,这就是⼤象⽆形。我们只看到扁鹊救回将死之⼈,却看不⻅他的哥哥们救⼈于⽆形。因此,我们只有⽤⼼去体悟,才能体悟到⼤道的存在。

道隐⽆名。道的形象,是⼀种⽆形的、不显现的⼀种状态。⽆名之道是永恒的,不管你承不承认,能否认识到它的存在,它都亘古不息地在运转着。

⽽且世界有规律的运⾏也依靠⼤道。所以,圣⼈们对道的理解,⼤多隐于⼼中。他们淡泊明志,修身养性,去除私⼼杂念,达到⾼深空明的境界,与道合⼀。

我们做人做事也应当这样,要懂得“道隐⽆名”这⼀道理。我们的焦虑和不安,⼤多来⾃于放不下名利。我们很多⼈的⼀⽣,都在致⼒于“⼈过留名,雁过留声”。

因为这个念头,我们做⼈做事带有⽬的性。⽽真正的得道之⼈,他们往往不去追求名,⽽是去做⾃⼰内⼼想做的事情,做⾃⼰喜欢的事情

⼈⽣不就应该如此吗?活得轻松⼀些,活得⾃在⼀些。 正如有句诗所说的:⽆⼼插柳柳成荫,有⼼栽花花不开。

当我们⼀味地去追求“有名”时,最后反⽽可能会“⽆名”。当我们放下“名”时,最后反⽽可能会收获不可限量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