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宋徽宗的20年之恋:太湖石的魅力与战火中的欣赏

发表时间: 2020-06-04 16:39

宋徽宗的20年之恋:太湖石的魅力与战火中的欣赏


古之达人,皆有
所嗜

而石无文无声

无臭无味,何所嗜也?



昔日宋徽宗为建艮岳,搜集无数太湖石

耗时二十年之久

直至百姓苦不堪言,金兵兵临城下

仍痴迷石境

赏石之魅,竟可至此



在文人画家的笔下

自然之奇石

也被赋予了多种意义



古​人云:“苟适吾志,其用则多”

可见赏石,格局在人



石本是大自然天然形成之物

本身无所谓美丑佳劣的区别

却因为每个人不同的

思想观念和喜好

产生各种不同的欣赏角度




于是就出现了所谓

奇石 顽石 异石

‮等称呼

苍厚 奇峭 古拙 秀雅 玲珑

等对石的形容词

其实都是人们借石以言

寄托各种情怀



历来​的文人雅士

则寄澄怀于拳石之中

把石质的坚硬

与气节的坚定不移相提并论


他们


与天为徒 妙师造化

观象得意 格物尽理



我国古代文人赏石

以奇石为美的独特美学观:

注重石的质地

石与人的共性

人石因缘等人文内‬涵之美





除去对赏石外形特征的考量

更看中的是

在赏与玩的过程中

形成的与文人的审美、意趣相符的文化





除了以案几供赏为主的小型赏石

还有一类

是以园林供置为主的大中型赏石



灵璧石“造云石

是北京故宫最早年代可考的观赏石

宫藏石最早可考赏玩年代的是元代

御花园中就有数方元代灵璧石




如今置座已失,四面可观

极具变化,叩之有声

周身留有许多名人题刻

明代后期文人

顾璘、张诗、董其昌等均有题刻

可谓名家荟萃

在古石中极为罕见



北京故宫的御苑赏石


“海参石”

高 65 厘米

四边及反面予以修治

整体状似蠕动的珊瑚虫

在瞬间凝聚石化

极为罕见



在中南海瀛台春明、湛虚两楼之间

有一方木变石

宁寿宫花园和建福宫花园

也各有一方木变石



“木变石” 供置于绛雪轩前



宁寿宫

这里的各种精美别致的御苑赏石

以太湖石,灵璧石居多

十分注重对称布局



相比之下

抚辰殿前的两方石笋石

形态更为娟秀

高度在一米过半




值得一提的是

乾隆时期

于
宫苑内大量设置的太湖石

除了一小部分取之江南
地区之外

主要来自北京西山

即北太湖石




这个大理石大座屏

大体是作影壁和玄关之用

风格古朴

应该‮都是明代遗物




除了天然赏石之外

故宫御苑赏石之中

还有一些⁨是修治过的

主要集中在清中期

⁣以太湖石,灵璧石最为多见

这一方面似乎体现了君王的癖好





石本天然之物

而人们发现了它的美

并在欣赏过程中

寄托了自己的志趣与情感

赏石——美学活动中的独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