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2-10-17 17:39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早上喝茶,读书。
或许是因为“春困秋乏”,在这样带有凉意还下着小雨的早晨,只想歪在贵妃椅上,躺着看书。
不出门,也不运动。
之前和李麻花提议,要不我们去定做一个升降书桌吧?
再买一个昂贵的皮制转椅,到处摆满一摞一摞的书,肯定是非常理想的工作场所,充满着书香气息。
写累了的时候,就看看书。
看书的时候,能找到新的灵感,就此循环往复。
然而,最近一直在看《创作者的日常生活》,打破了幻想。
里面写到毛姆,他认为,如果眼前有美景可看,就不可能写作,所以他的书桌永远面对着光秃秃的墙壁。
书里绝大多数创作者都认为,漂亮的环境,会使人吃不消。
难 怪,难怪。
不然就会像我一样,在无人打扰的时候,出神地望着窗外两只小鸟在树上打架。
时不时飘来阵阵花香,馥郁桂香,深秋终究是来了吧。
《2》
合上书,站起来伸了个懒腰。
本打算翻翻后台留言,看看最近有没有什么比较新鲜的问题。
恰好,有茶友来聊天了。
是一位新茶友,刚看我们的文章不久。
对方的总结能力很强,他说,总是能在文章里看到“国标”两个字。
一方面,茶友表达了对村姑陈专业度的认可。
另一方面,他有个很好奇的地方,作为普通茶客,也需要了解不同茶叶的标准吗?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不能仅仅用“yes”或“no”来回答。
个中缘由,且容我慢慢道来。
所谓国标,指的是国家标准,是由专门的组织所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都适用。
白茶有国标,绿茶有国标,红茶有国标,岩茶、普洱茶等,它们都有国标。
国标,是一部法规,具有法律效应。
村姑陈从小就看法律条文长大,对这方面,自带敏感性。
与此同时,从始至终都带着敬畏之心。
任何的茶类,都应该以此为标准,进行生产加工制作,不得违反。
另外,还有一些茶类,拥有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者企业标准。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忽略国标。
要知道,同为标准,彼此之间也是有等级之分的。
国标乃最高级别的标准,而其它各个级别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
换言之,国标是高于一切民间习俗的,是高于一切个人臆想的。
国标说六大茶类是什么样的,就得按国标中的认定来,不能随性而为之。
《3》
作为普通茶客,有没有必要了解茶叶标准?
村姑陈的看法是,有必要。
尤其是对喝茶有追求,注重茶叶品质的朋友,更是需要经常去翻一翻国标。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什么茶是好的,什么茶是不好的。
一款茶叶合格与否,色、香、味是“优秀”还是“合格”,亦或者是“不合格”,国标中都能找到答案。
以白茶为例,在GB/T22291-2017《白茶》的第5部分,描述的是白茶不同品类的要求。
基本要求,是具有正常的色、香、味,不含有非茶类物质和添加剂,无异味、无异嗅、无劣变。
如果仅仅只看这段话,估计大多数茶友还是很糊涂。
什么样是正常?
什么样又是非正常?
紧接着往下看,就会看到一张张表格,内容是白茶的感官品质。
其中,将白毫银针分为了两个等级、白牡丹分为了四个等级、寿眉分为了两个等级。
不同等级,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外形,包括条索、整碎、净度、色泽,以及什么样的内质,包括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
比如,特级白毫银针,要求芽针肥壮、茸毛厚;
色泽银灰白,富有光泽;
香气清纯,毫香显露;
滋味清鲜醇爽、毫味足;
汤色浅杏黄、清澈明亮……
这就规定了,只有满足这些条件的白毫银针,才能算特级。
假如你是一位新手,对白茶的了解甚少。
身边又没有一个明白人能够指点你,告诉你买到的白茶,到底品质如何。
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自己对照着国标,慢慢品尝,一一对应。
如此一来,就能有比较清晰地了解。
倘若买到的白茶,与国标中所描述的,八竿子都打不着关系。
甚至还带着酸味、巧克力味、烟味、霉味等所谓的“非正常气味”。
这就意味着,手中的白茶,品质堪忧。
《4》
另外,茶圈里还有一些极端派。
这部分人认为,不管是采茶、做茶,还是平时喝茶,国标只能作为一种参考,不能全部照搬。
否则,就缺少了创新意识。
并且还举例,在几百年前没有国标的时候,茶叶不也生产得很好吗?
要是没有过去,哪来现在的六大茶类呢?
要是没有创新,哪来的推陈出新?
这一番发言,颇有愤青的色彩。
而且,如果被不懂茶的看去了,兴许还会觉得很有道理。
是啊,过去没有国标,古人喝的茶叶不也是好好的吗?
殊不知,这明显是在偷换概念!
不可否认,我们现今所执行的茶叶加工工艺,以千百年前祖先的手艺,不可能完全一样。
但是,也是历代茶农从史书上借鉴而来的成果。
再经过不断地传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随着时代的发展,才形成了六大茶类。
任何以越界为目的的创新,都是耍流氓。
再者说,改良可以,但也不能乱改良。
有人说做旧茶是白茶的改良,但把原本微发酵的茶类,渥堆做成了重度发酵。
不仅改变了属性,就连营养物质都被损耗殆尽了。
这样不伦不类,以伤害茶叶养分为目的的改良方式,真的合理吗?
生产做旧茶的人,也不过是通过不良手段谋取利益罢了。
茶叶好不好喝,符不符合国标,更与他们无关。
在利益至上的人眼里,什么都可以忽略,何况是国标呢?
《5》
国家标准,也可以说是行业的法规。
所以制茶、卖茶的人,都要按照它的规定来执行,不能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可事实上,市面上有非常多的茶,与其国标背道而驰。
久而久之,茶圈成为了谣言满天飞,群魔乱舞之地。
几乎所有的知识点,都会被胡乱解读。
最终,衍生出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观点。
对于不明真相的新茶友来说,也造成了很多误导。
也从侧面说明,即使是业余的,只是普通的茶客,也有必要了解国标。
当然,不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地细读,甚至背诵全文。
要知道,国标主要面对的还是专业的研究人员。
有些东西的解读,必须让专业的人来,才准确。
我们普通人读国标,不过是为了让自己避开一些显而易见的坑。
至少要知道,自己手中的这泡茶,到底品质如何。
也不至于被居心不良的茶掌柜,牵着鼻子走。
空腹喝茶、深夜喝茶、喝浓茶、喝劣质茶,春节期间喝茶的四个禁忌
一喝茶就失眠,是平时喝茶量太少?还是泡茶时喝太浓?
不论绿茶、白茶、红茶、乌龙茶,传统喝茶方式好?还是喝奶茶好?
喝茶也有鄙视链?喝茶就喝老白茶,而且还是10年陈、20年陈的那种
3个喝茶时常犯的错误,跟风喝茶不算啥,第3个才让人喝不懂茶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