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神秘消失三年,丈夫其实就在家中?

发表时间: 2024-11-11 13:10

神秘消失三年,丈夫其实就在家中?

夜半离家影无踪

在清朝末年,江南水乡有个叫柳河的小镇,镇上住着一户姓赵的人家。

赵家老爷赵大勇,是个忠厚老实的庄稼汉,平日里除了种地,还喜欢打些零工补贴家用。

赵大勇的媳妇,人称赵李氏,是个贤惠的女人,家里家外一把手,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

两人育有一子一女,儿子赵小宝聪明伶俐,女儿赵小花乖巧可爱,一家四口,和和美美,是镇上出了名的幸福家庭。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就在赵小宝十岁那年,赵大勇突然得了一场怪病,整日卧床不起,家里积蓄很快便花了个精光。

赵李氏没日没夜地照顾丈夫,还得操持家务,照顾两个孩子,整个人迅速消瘦下来。

尽管她拼尽全力,赵大勇的病情还是日渐加重,最终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撒手人寰。

丈夫的离世,让赵李氏心如刀绞,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还有两个孩子需要她抚养。

于是,她擦干眼泪,强打起精神,白天在镇上的绣坊做工,晚上则在家织布绣花,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

时光荏苒,转眼三年过去,赵小宝已经长成了半大小子,能帮母亲干些农活;赵小花也愈发懂事,经常帮母亲做家务。

赵李氏看着孩子们渐渐长大,心中稍感宽慰,但每当夜深人静时,她还是会想起逝去的丈夫,心中泛起阵阵酸楚。

这天晚上,赵李氏像往常一样,哄着两个孩子睡下后,便坐在油灯下缝补衣裳。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赵李氏心中一惊,这么晚了,会是谁呢?

她放下手中的针线,小心翼翼地走到门前,透过门缝向外望去,只见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道士站在门外。

“这位道长,深夜来访,有何贵干?”赵李氏打开门,疑惑地问道。

道士喘了口气,说道:“贫道云游至此,见贵府上空有股不祥之气,特来提醒。”

赵李氏一听,心中咯噔一下,忙问:“道长,您这话从何说起?”

道士叹了口气,说道:“实不相瞒,贫道观你家中,似有亡魂未散,恐对家人不利。”

赵李氏闻言,眼泪夺眶而出,哽咽道:“道长有所不知,三年前,我丈夫因病去世,家中确实再无他人亡故。”

道士点了点头,说道:“原来如此,贫道明白了。

你丈夫的亡魂,似乎并未离开,而是留在了家中。”

赵李氏闻言,心中更加惊慌,忙问:“道长,这可如何是好?”

道士沉吟片刻,说道:“贫道有一法,可助你丈夫亡魂安息,但需你配合。”

赵李氏连连点头,说道:“道长请讲,只要能让我丈夫安息,我什么都愿意做。”

道士从怀中掏出一张黄符,说道:“明日午时,你将这张黄符贴在你丈夫生前常待的屋子门上,然后闭门不出,三日之后,你丈夫的亡魂自会安息。”

赵李氏接过黄符,感激涕零,说道:“多谢道长,多谢道长!”

道士摆了摆手,说道:“不必客气,贫道也是尽人事,听天命。

你且记住,这三日内,无论发生何事,都不可开门。”

说完,道士转身离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赵李氏回到屋中,心中忐忑不安,一夜未眠。

次日午时,她按照道士的吩咐,将黄符贴在了丈夫生前常待的屋子门上,然后紧闭大门,带着两个孩子躲进了另一间屋子。

第一天晚上,平安无事。

第二天晚上,赵李氏隐约听到门外传来阵阵低语,似乎有人在交谈。

她心中一惊,但想起道士的话,强忍住没有开门。

第三天晚上,门外的声音愈发清晰,似乎还有脚步声在屋内徘徊。

赵李氏吓得浑身发抖,紧紧抱住两个孩子,心中默念道士的名字,祈求保佑。

终于,三日期满。

赵李氏鼓起勇气,打开屋门,只见屋内一片狼藉,桌椅翻倒,仿佛有人在此打斗过一般。

她心中一惊,忙跑到丈夫生前常待的屋子门前,只见黄符已经掉落在地,门虚掩着。

赵李氏推开门,只见屋内空无一人,但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丈夫的气息。

她心中疑惑,难道丈夫的亡魂真的安息了吗?

她环顾四周,突然发现墙上挂着一幅丈夫的画像,画像中的丈夫正微笑着看着她,仿佛在说:“我很好,你不用担心。”

赵李氏心中一暖,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她明白,丈夫的亡魂已经安息,她也可以安心地过自己的日子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自从那日之后,赵李氏发现,每当夜深人静时,家中总会传来一些奇怪的声音,仿佛有人在低声交谈,又仿佛在窃窃私语。

她心中害怕,但又不敢声张,生怕惊动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日子一天天过去,赵李氏发现,每当月圆之夜,家中的声音便愈发清晰,仿佛有人在耳边低语。

她实在忍受不了这种煎熬,决定再次寻找那位道士。

可是,那位道士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再也没有出现过。

赵李氏无奈,只能自己想办法。

她想起丈夫生前喜欢喝酒,便在每个月圆之夜,摆上丈夫生前最爱的酒菜,希望以此安抚他的亡魂。

说来也怪,自从摆上酒菜之后,家中的声音果然小了许多。

赵李氏心中稍感宽慰,但每当夜深人静时,她还是会想起丈夫生前的点点滴滴,心中泛起阵阵酸楚。

转眼间,三年又过去了。

赵小宝已经长成了健壮的青年,能帮母亲干更多的农活;赵小花也出落得亭亭玉立,成了镇上有名的美人。

赵李氏看着孩子们渐渐长大成人,心中稍感宽慰,但每当夜深人静时,她还是会想起那个未解之谜——丈夫夜半离家,此后三年未归,道士却说他就在家中。

这天晚上,赵李氏像往常一样,摆上酒菜,准备安抚丈夫的亡魂。

突然,一阵风吹过,屋内的蜡烛熄灭了。

赵李氏心中一惊,忙起身去点蜡烛。

就在这时,她听到了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越来越近,仿佛是她丈夫的脚步声。

赵李氏心中一紧,手中的蜡烛差点掉落。

她屏住呼吸,静静地听着脚步声。

脚步声在门口停下,然后,门轻轻地被推开了。

赵李氏瞪大了眼睛,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缓缓走了进来。

那身影,正是她日思夜想的丈夫——赵大勇!

赵李氏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只是呆呆地看着丈夫。

赵大勇仿佛没有看到她一般,径直走到桌前,拿起酒杯,一饮而尽。

然后,他转过身,看向赵李氏,微微一笑,说道:“娘子,我回来了。”

赵李氏这才反应过来,猛地扑上前去,抱住丈夫,泪水夺眶而出。

她哭着问道:“大勇,你这三年都去哪了?

为何一直不回家?”

赵大勇叹了口气,说道:“娘子,其实我一直都在家中。”

赵李氏闻言,心中一惊,忙问:“你说什么?

你一直都在家中?

那我为何看不到你?”

赵大勇点了点头,说道:“娘子,你还记得三年前那个道士吗?

其实,我并没有死,只是被那个道士施了法术,困在了家中。”

赵李氏闻言,更加惊讶,忙问:“这是怎么回事?

那个道士为何要这么做?”

赵大勇叹了口气,说道:“娘子,其实,那个道士是我同乡的师弟。

三年前,我病重之时,他来看我,见我阳寿未尽,便心生一计,想利用我的亡魂,修炼邪术。

于是,他在我死后,施展法术,将我的亡魂困在家中,让我无法离开。”

赵李氏闻言,气得浑身发抖,骂道:“这个该死的道士,竟敢如此害你!

我一定要找他算账!”

赵大勇摇了摇头,说道:“娘子,不必了。

那个道士已经被我师弟所杀,他的邪术也被破解了。

我这才得以解脱,回到家中。”

赵李氏闻言,心中稍感宽慰,但随即又担心起来,问道:“大勇,那你现在回来了,还会再走吗?”

赵大勇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娘子,我不会再走了。

我会一直陪着你,直到永远。”

赵李氏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紧紧抱住丈夫,仿佛害怕他再次消失。

然而,就在这时,屋外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雷声轰鸣。

赵大勇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看向屋外,说道:“娘子,看来,我还是不能久留。”

赵李氏闻言,心中一惊,忙问:“为什么?

你刚刚不是说,你会一直陪着我吗?”

赵大勇叹了口气,说道:“娘子,我虽已解脱,但我的肉身已毁,无法长时间留在人间。

我必须回到阴间,才能安息。”

赵李氏闻言,泪水再次夺眶而出,她紧紧抱住丈夫,不愿放手。

赵大勇也紧紧抱住她,仿佛要将她揉进身体里。

就在这时,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紧接着,一声巨响,屋内的蜡烛再次熄灭。

赵李氏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等她再睁开眼睛时,只见丈夫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赵李氏呆立在原地,心中悲痛欲绝。

她明白,丈夫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她。

她哭喊着丈夫的名字,但回应她的,只有空荡荡的屋子和无尽的回声。

从那以后,赵李氏变得更加坚强。

她知道,丈夫虽然离开了她,但她始终坚信,丈夫的灵魂会一直在她身边守护着她。

每个月圆之夜,她依然会摆上酒菜,对着空无一人的屋子,诉说着对丈夫的思念。

赵小宝和赵小花也渐渐明白了母亲的坚持,他们开始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能让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

赵小宝跟着镇上的老铁匠学打铁,手艺日渐精湛;赵小花则跟着镇上的绣娘学刺绣,绣出的花样栩栩如生。

每当有空闲时间,他们就会陪着母亲,听她讲述父亲的故事,仿佛父亲从未离开过他们。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李氏的身体却日渐衰弱。

她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便开始着手准备后事。

她将自己积攒多年的积蓄分成两份,一份留给儿子娶媳妇用,一份留给女儿当嫁妆。

她还亲手为两个孩子缝制了新衣裳,希望他们能在自己走后,依然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这天晚上,赵李氏将两个孩子叫到身边,拉着他们的手,说道:“孩子们,娘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

娘走后,你们一定要好好过日子,互相扶持,别让娘在九泉之下担心。”

赵小宝和赵小花闻言,都忍不住哭了起来。

他们紧紧抱住母亲,仿佛要将她揉进身体里,永远不分开。

赵李氏抚摸着孩子们的头,继续说道:“娘走后,你们别忘了每个月圆之夜,给你们的爹摆上酒菜。

他虽然不在了,但娘相信,他的灵魂一直在我们身边守护着我们。”

赵小宝和赵小花连连点头,哭着说道:“娘,我们记住了。”

赵李氏欣慰地笑了笑,然后闭上眼睛,仿佛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她突然睁开眼睛,说道:“孩子们,娘还有个心愿未了。

娘想再见你们爹一面,跟他说说话。”

赵小宝和赵小花闻言,都愣住了。

他们知道,这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愿望,但又不忍心拒绝母亲。

于是,他们开始四处打听,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让母亲再见父亲一面。

这天,赵小宝在镇上的茶馆里听说,附近的山上住着一位神通广大的老神仙,能帮人实现心愿。

他兴奋地跑回家,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和妹妹。

赵李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忙问:“这是真的吗?

那位老神仙真的能帮我实现心愿吗?”

赵小宝连连点头,说道:“娘,是真的。

镇上好多人都说,那位老神仙可灵了。

只要心诚,他就能帮人实现心愿。”

赵李氏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去见见那位老神仙,实现自己的心愿。

于是,她让赵小宝背着自己,踏上了寻找老神仙的旅程。

山路崎岖,荆棘丛生。

赵小宝背着母亲,艰难地前行着。

赵小花则跟在后面,为他们打探道路。

经过一天的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老神仙的住处。

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坐在门前闭目养神。

赵小宝上前施礼,说道:“老神仙,我们是从镇上来的。

听说您能帮人实现心愿,特地来求您帮忙。”

老神仙睁开眼睛,看了看他们,说道:“哦?

你们想实现什么心愿?”

赵李氏挣扎着从赵小宝背上下来,跪在老神仙面前,说道:“老神仙,我想再见我丈夫一面。

他三年前因病去世,我一直很想念他。”

老神仙闻言,叹了口气,说道:“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人死不能复生,这是自然规律。

不过,看在你一片痴情的份上,我可以帮你一个忙。”

赵李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的光芒,忙问:“老神仙,您能帮我什么忙?”

老神仙从怀中掏出一面铜镜,说道:“这是一面通灵镜。

你对着它说出你丈夫的名字,就能看到他的灵魂了。”

赵李氏接过铜镜,双手颤抖着抚摸着它。

然后,她对着铜镜说出了丈夫的名字:“赵大勇。”

只见铜镜中突然泛起一阵光芒,然后,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镜中。

那身影,正是赵李氏日思夜想的丈夫——赵大勇!

赵李氏看着镜中的丈夫,泪水夺眶而出。

她哽咽着说道:“大勇,我终于又见到你了。

你过得好吗?”

镜中的赵大勇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娘子,我过得很好。

你别担心我。

你也要好好照顾自己,别让我担心。”

赵李氏闻言,心中稍感宽慰。

她继续对着镜中的丈夫诉说着思念之情,仿佛要将这些年积压在心中的情感全部倾泻出来。

不知过了多久,镜中的光芒渐渐消散,赵大勇的身影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赵李氏呆立在原地,心中空落落的。

但她知道,这是自己最后一次见到丈夫了。

她默默地收起通灵镜,对着老神仙磕了三个头,表示感谢。

然后,在赵小宝和赵小花的搀扶下,她踏上了回家的路。

一路上,她都在回忆着与丈夫的点点滴滴,仿佛要将这些珍贵的记忆永远镌刻在心中。

回到家中后,赵李氏的身体更加虚弱了。

但她依然坚持着每个月圆之夜给丈夫摆上酒菜,诉说着对他的思念。

她的这份痴情和执着感动了镇上的所有人,大家都纷纷前来探望她,为她送上祝福和安慰。

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赵李氏安详地闭上了眼睛,离开了这个世界。

她的脸上带着一丝微笑,仿佛是在告诉所有人:她终于和丈夫团聚了。

赵小宝和赵小花按照母亲的遗愿,将她安葬在了父亲的墓旁。

他们知道,母亲虽然离开了他们,但她的灵魂一定会和父亲在一起,永远守护着他们。

从那以后,每个月圆之夜,赵小宝和赵小花都会来到父母的墓前,摆上酒菜,诉说着对他们的思念。

他们相信,父母的灵魂一定会在另一个世界听着他们的诉说,守护着他们。

而每当这个时候,镇上的老人们都会围坐在一起,讲述着赵李氏和赵大勇的感人故事。

他们都说,赵李氏的痴情和执着感动了天地,让他们的爱情超越了生死,成为了永恒。

这个故事也在镇上流传了下来,成为了一段美丽的传说。

每当有人提起赵李氏和赵大勇的名字时,大家都会肃然起敬,感叹爱情的伟大和生命的奇迹。

赵李氏走了以后,赵小宝和赵小花的生活还得继续。

他们知道,母亲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们俩,所以他们得更加争气,把日子过好,才能让母亲在另一个世界安心。

赵小宝的铁匠铺生意越来越好,他打的铁器不仅结实耐用,而且样式新颖,深受乡亲们的喜爱。

每当有人夸他的手艺时,他总是憨厚地一笑,说:“这都是跟我爹学的,我爹要是活着,肯定比我打得好。”

赵小花呢,她的刺绣手艺也是一绝。

她绣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花香,听到鸟鸣。

她的绣品在镇上的绣庄里总是卖得最快,有时候还得提前预订呢。

每当有人夸她的绣品时,她总是羞涩地一笑,说:“这都是跟我娘学的,我娘要是活着,肯定比我绣得好。”

日子一天天过去,赵小宝和赵小花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镇上的媒婆们可没少往他们家跑,都想给他们介绍个好对象。

可赵小宝和赵小花心里都有数,他们要找的是能一起过日子,能相互扶持的人,而不是只看外表和家世的。

这天,镇上来了个新货郎,名叫李二狗。

他挑着两大筐货,走街串巷地吆喝。

赵小宝正好从铁匠铺出来,看到李二狗,就随口问了一句:“二狗啊,你这货里都有啥啊?”

李二狗一看是赵小宝,忙笑着说:“哟,这不是小宝哥嘛!

我这货里啥都有,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

你要是需要啥,跟我说一声,我给你算便宜点。”

赵小宝一听,就跟他聊了起来。

聊着聊着,他发现李二狗这人挺实在,也挺能干。

而且,他还听说李二狗家里就他一个人,父母早年因病去世,留下他孤身一人。

赵小宝心想,这李二狗要是成了自己的妹夫,那妹妹以后也有个依靠了。

于是,他就把李二狗介绍给了赵小花。

赵小花一听是李二狗,起初还有点不愿意,觉得他的名字不好听。

可后来一听赵小宝说李二狗人挺实在,也挺能干,就决定见见他。

这一见啊,赵小花就觉得李二狗这人不错。

他长得虽然不算英俊,但五官端正,看着挺顺眼。

而且,他说话也实在,不拐弯抹角。

赵小花心想,这人啊,还是得看内在,不能光看外表。

就这样,赵小花和李二狗处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彼此都挺合适,就决定成亲了。

赵小宝高兴得合不拢嘴,忙着给他们准备婚礼。

婚礼那天,镇上的乡亲们都来了,大家都来祝贺这对新人。

赵小宝更是忙前忙后,张罗着酒席。

他请来了镇上的大厨,做了一大桌子菜,都是乡亲们爱吃的。

大家吃着喝着,聊着笑着,气氛十分热烈。

赵小花穿着红嫁衣,坐在屋里等着李二狗来接她。

她心里既紧张又兴奋,不知道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但她知道,只要和李二狗在一起,她就有信心把日子过好。

终于,李二狗带着迎亲的队伍来了。

他们敲锣打鼓,放鞭炮,热闹非凡。

赵小花在众人的簇拥下,坐上了花轿。

她透过轿帘的缝隙,看到赵小宝站在人群中,笑得合不拢嘴,眼里还闪着泪光。

她知道,那是哥哥为她高兴,也是为她担心。

但她想告诉哥哥,她一定会幸福的。

婚礼进行得很顺利,赵小花和李二狗在乡亲们的祝福声中拜了堂,成了亲。

晚上,他们坐在新房里,吃着喜糖,聊着天。

李二狗看着赵小花,深情地说:“小花,我会一辈子对你好的,不让你受一点委屈。”

赵小花听着李二狗的话,心里暖洋洋的。

她依偎在李二狗的怀里,轻声说道:“二狗哥,我相信你。

我们一起努力,把日子过好。”

就这样,赵小花和李二狗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他们互相扶持,共同努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赵小宝看着他们幸福的样子,心里也很高兴。

他知道,母亲在另一个世界看到他们这样,也会很欣慰的。

转眼间,几年过去了。

赵小花和李二狗有了一双儿女,他们聪明可爱,给这个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赵小宝的铁匠铺也扩大了规模,他雇了几个徒弟,一起打铁器。

他的手艺在镇上可是出了名的好,连外乡的人都慕名而来。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赵小宝总会想起母亲。

他会拿出母亲留给他的那面通灵镜,对着它诉说自己的思念。

虽然他知道母亲已经不在了,但他总觉得母亲就在身边,守护着他。

而赵小花呢,她也会时常想起母亲。

每当她看到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时,她总会想起母亲抱着她时的温暖。

她知道,母亲的爱一直都在她心里,陪伴着她。

就这样,赵小宝和赵小花在母亲的守护下,过着幸福而平静的生活。

他们知道,无论未来会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他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克服。

因为他们相信,母亲的爱会永远陪伴着他们,给他们力量和勇气。

而每当月圆之夜,赵小宝和赵小花都会来到父母的墓前,摆上酒菜,诉说着对他们的思念。

他们知道,父母虽然不在了,但他们的爱会永远留在他们心中,成为他们最坚实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