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尚任的《桃花扇》中的桃花扇:折扇还是团扇?

发表时间: 2016-03-30 19:53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历来受到读者的好评。近代戏剧家欧阳予倩对《桃花扇》情有独钟,曾分别在话剧、京剧、电影等领域涉猎过这一题材。剧情以明代才子侯方域来江南创“复社”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并赠题诗扇为主线,揭露了魏忠贤的亲信阮大铖陷害侯方域,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不从而撞头欲自尽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

桃花扇的历史背景

当时正处于明朝末年,李闯王攻陷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殉国。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攻下北京,中国北方大乱。凤阳总督马士英在南京拥立福王为皇帝,取年号“弘光”建立南明。当时清兵不过有十多万,如果励精图治,完全可以如同南宋一样自保,偏安江南。但南明皇帝耽于声色;朝臣卖官鬻爵,搜刮钱财;武将拥兵自重,互相打内战,只有史可法带领三千残兵坚守扬州,结果不到一年,扬州陷落,南明王朝土崩瓦解。明朝人明白亡国与亡天下的不同,普通百姓奋起反抗。满清推行剃发易服,不屈死难者数千万。主人公李香君就是一个有着民族气节的女子。

桃花扇的历史影响

桃花扇一剧形象地刻画出明朝灭亡前统治阶层腐化堕落的状态,中国各代王朝的灭亡实际和明代是如出一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剧本脱稿后立即引起社会的关注,在舞台上经常演出。康熙皇帝专门派内侍向孔尚任索要剧本,看到其中描述南明皇帝耽于声色的情节,常皱眉顿足说:“弘光弘光,虽欲不亡,其可得乎!”。

20世纪之初,王国维自1908年至1912年钻研中国戏曲,曾极口称赞元剧之文章,但却认为不及《桃花扇》。他在《文学小言》中说:元人杂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物为何事。至国朝之《桃花扇》,则矣!王氏指出,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桃花扇》是中国戏曲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1915年,吴梅为暖红室校订《桃花扇》后,写了一篇题识,并在所著《顾曲麈谈》中赞扬此剧不独词曲之佳,即科白对偶,亦无一不美。1918年7月,他又写了《桃花扇传奇跋》,专论其艺术成就说:东塘此作,阅之久,凡三易稿而成。自是精心结撰,其中虽科诨亦有所本。观其自述本末,及历记考据各条,语语可。自有传奇以来,能细按年月确考时地者,实自东塘为始,传奇之尊,遂得与诗文同其声价矣。王国维是20世纪中国戏曲史学科的开创者,他俩对《桃花扇》的艺术评价很高,但都没有触及孔尚任的身世的思想内容。在清末民初,能结合文艺思潮来探索孔尚任《桃花扇》主旨的学者,当推梁启超为第一人年,他在《小说丛话》中首先揭示了《桃花扇》的民族主义实质,他说:“《桃花扇》于种族之戚,不敢十分明言,葢生于专制政体下,不得不尔也。然书中固往往不能自制之使人生故国之感。……读此而不油然生民族主义之思想者,必其无人心者也。”

在抗日战争时期,著名剧作家欧阳予倩先生曾改编过这部剧本,将结尾改成侯方域剃发留辫,改换清服入仕,找到李香君后,李香君愤而和其断交,以讽喻当时的卖国汉奸汪精卫之流,(其实历史上真实的侯方域确实在顺治年间回河南参加了乡试)。1964年剧作家梅阡、孙敬把它改编成电影剧本,采用的是欧阳予倩剧本的结尾,由著名演员王丹凤和冯喆主演,并以昆曲曲调作插曲,有的唱段选了牡丹亭的词,更烘托出悲壮的气氛。但由于写的是末代王朝,文化大革命中被无端指责为“怀念失败的国民党政府”而受到严厉的批判,文革后被平反。

桃花扇是团扇还是折扇

自从孔尚任写出《桃花扇》来,关于这物化主角———桃花扇的形状讨论就一直存在。有人说这是折扇,因为《桃花扇》文中多次提到从袖子里掏出桃花扇, 若是团扇应放不进袖子里;在第二十二出《守楼》中写李香君挥舞桃花扇,似“一把防身的利剑”;二十三出《寄扇》中写“(香君)不免取出侯郎的诗扇,展看一 回”中的“展”字从用法写出了桃花扇是折扇。但是也有支持桃花扇是团扇的人,第六出《眠香》中侯方域梳拢李香君时说“小生带有宫扇一柄,就题赠香君,永为 定盟之物罢”中提到“宫扇”这一称号,而宫扇又叫团扇,也叫纨扇,指圆形有柄的扇子,这一个从原文中摘取出来的论据力量很大;还有李香君撞墙血渐扇子于是 有了桃花扇上的朵朵桃花,如果是折扇,血不易溅。

今天我也来考一考这桃花扇到底是什么形状。首先我们从孔尚任说起,没看过孔尚任的几部作品的人都不知道孔尚任其实算得上是中国第一“扇痴”,他收集 各种朋友往来的题诗扇,竹筐子都装不下了得是有多少把扇子啊。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在扇子上题诗互相赠送,像是一种潮流。其实明朝时 很多皇帝都喜欢折扇,永乐时最盛,东北亚纷纷进贡折扇给皇帝,皇帝就经常将折扇赏赐给喜爱的大臣,久成风气。于是我们可以理解:孔尚任说的这把“宫扇”不 是团扇的别称,而是“宫中之扇”。

孔尚任安排给侯方域和李香君的这把桃花扇不仅仅是一个定情信物,也隐含着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代的吴梅村有诗《宫扇》抒发故国情思。

再从戏剧的角度来看,不管是《牡丹亭》还是《长生殿》,不管是川剧还是昆曲,一律都是小姐拿折扇,丫鬟拿团扇,孔尚任会忍心让我们这位令复社成员都自愧不如的女英雄出自丫鬟之身吗?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一度流行将仕女图画在团扇上给小姐们拿着,团扇也象征着一种古典美,而更实用的折扇相比之下就更具有现代性,将折扇赋予当时的“现代接触女青年”李香君也是更具有象征意义的。

至于支持“团扇说”的人们提到的溅血问题,很好解释:李香君抱定了为侯方域守节的念头,寻死前展开折扇看一眼再撞墙就说得通,但是更好解释的就是折扇只要两侧滴到一滴血,再展开来,不正好每一道折痕处都有点点桃花了吗?

综上所述,桃花扇应该是把折扇。

文化传承不是一个人的苦行,道路虽然幽远曲折,但我们一直在前行......

传承物质文化遗产

让折扇成为我们的“文化”

而不是博物馆里面的“文物”

如果您对公众号“文玩折扇”有好的建议和意见,请加微信号448199886,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