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张学良在台湾的家庭时光

发表时间: 2024-07-13 11:20

张学良在台湾的家庭时光

左起:赵一荻、陈淑贞、抱着孙子的张学良

1962年,张学良和赵一荻跟儿媳陈淑贞、孙子张居信拍下一张合影,中间是陈淑贞,右侧是赵一荻,拍摄者是张学良儿子张闾琳。这是令人感到温馨的一张合影,我们可以看出大家为了这次见面做了精心准备。张学良一身西装,他此时虽然还处于软禁状态,可刚出生不久孙子的到来让他激动万分。

照片中,张学良抱着刚出生不久、还戴着尿不湿的孙子张居信,高兴地合不拢嘴。赵一荻一身旗袍,气质不凡。上世纪50年代末,张学良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到台北附近的北投购地修建住宅,结果获得了批准。张学良在等待新居落成时,他和赵一荻被送到台北阳明山的“禅园”软禁。

张学良

据资料,“‘禅园’建在一个斜坡上,斜坡另一边是一个类似悬崖的断层。所以,当初将‮张学良被软禁于此,显然有安全管制上的考量,防止他从这里逃脱。”本文这张照片就是在“禅园”拍摄的,这距离他被软禁已经整整过去了26年。

张闾琳是张学良和赵一荻唯一的孩子,他于1930年出生于天津。1940年初,于凤至因患上乳腺癌需要去美国治病,远在香港的赵一荻便接替她承担起照顾张学良的重任。出发前夕,赵一荻将年仅10岁的儿子委托给张学良好友伊雅格夫妇照顾。

赵一荻和儿子张闾琳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伊雅格就来到中国东北,他一度在张作霖的麾下当过军需官。张学良年少时跟伊雅格交流密切,两人建立了深厚友谊。所以,当赵一荻提出希望伊雅格能帮忙照顾张闾琳时,他直接答应了,并亲自来到香港。

在一篇文章中,关于赵一荻跟伊雅格分别时的‫情况,有这样一段描述:

“临行前,赵一荻叮嘱伊雅格夫妇,不要让孩子与外界多接触,以防止有人加害于孩子。母子分别时,年幼的张闾琳哭得十分伤心,并哭喊着要跟妈妈一块去见爸爸,还紧紧地抱住妈妈的腿不放。此时的赵一荻也是泪流满面,忍着内心的无比痛苦告别了年幼的孩子,来到丈夫的身边伊雅格和埃娜夫妇对赵一荻女士的行为深表敬佩,也知道这也是张学良将军在危难之际对他们的重托。一向仗义的伊雅格夫妇更感到不能忘了张家“老帅”与“少帅”对他们的知遇之恩,一定要将这个孩子抚养成人。”

张学良和‭儿子、孙子合影

伊雅格真正做到了,他和夫人埃娜为保护张闾琳的人身安全,先是搬出旧金山华人聚居区。当张学良读完旧金山⁩小学后,又搬到洛杉矶定居。在伊雅格的教育下,加上张闾琳天资聪慧,他中学毕业后考取了加州大学⁠,攻读航天专业⁦。

张学良和赵一荻当时都没有想到,他们跟儿子张闾琳再次见面是16年之后的事情了。1956年,张闾琳第一次来到台湾。张闾琳在加州大学读书时,认识了华人少女陈淑贞。起初,双人都不知道对方真正的身份。

张闾琳

两人结婚后,陈淑贞才知道丈夫是张学良的儿子。事实上,陈淑贞身份也不简单,她是粤系军阀陈济棠的侄女。从双方身份背景来看,张闾琳和陈淑贞是门当户对。张闾琳和陈淑贞婚后育有二子,长子张居信、次子张居仰。

对于张学良来说,他晚年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回到东北老家。1994年,张学良和赵一荻定居夏威夷。当年5月,张闾琳和妻子陈淑贞为了完成父亲的愿望,从美国回到大陆。这是张学良子女‌第一次回大陆探亲访友,当得知张闾琳乘坐的飞机降落在北京时,张学良泪流满面,他多么渴望自己⁧也能回去。

晚年张学良

对于张学良来说,晚年没有回到大陆,是让他抱憾终身的一件事。至于其中原因,张学良侄女张闾蘅对此最有发言权,她说:

“大伯走了,他是带着遗憾走的!他这一辈子,很多事情都没踩到点上——少年时想学医救人却从了军;东北沦陷后想亲往前线打仗,却未能走上抗日战场;晚年想回东北看看,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故土,却因诸般因素,终始未能回大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