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历史揭秘:殉葬妃子在皇帝驾崩时的生死瞬间

发表时间: 2024-10-31 16:40

历史揭秘:殉葬妃子在皇帝驾崩时的生死瞬间

活人殉葬是一种十分残忍并且野蛮的行为,在我国古代,商周时期人殉情况十分严重,并且不只存在于王宫贵胄之间。

到了秦汉以后,人殉渐渐被木俑、陶俑所取代,著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就是陶俑代替人殉的典型例子。

然而,西汉后期一度被废止的残忍制度到了元明清代,死灰复燃。

皇帝死后,妃嫔也要一起下葬,所以在一些帝王墓中我们可以发现因人殉而死的妃嫔,她们的双腿基本都是微微张开的,十分诡异。

殉葬制度

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我国的殉人和人祭习俗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到了殷商时期,逐渐发展为广泛实行的社会制度,到武丁时期达到巅峰。

根据出土的文物记载,武丁时期的人祭和殉葬数量就达上万人,一次人祭便能达到500人以上,十分残忍。

一般而言,用作殉葬的多是墓主生前宠幸的妃妾、亲信侍从或奴仆,而用于祭祀的多为战俘或奴隶。

殉葬的方式也不同,有的是完整尸体殉葬也有的是“身首异地”的形式。完整的殉人通常是跟墓主生前较为亲近之人。

而“身首异地”的一般来说都是人祭性质的,在墓主人眼中,他们基本上跟祭祀用的牛羊没什么区别,甚至有可能地位还不如牛羊。

秦汉以后,殉葬现象逐渐减少,少数皇帝甚至在临终前特别下诏,允许那些无子嗣的妃嫔出宫,以避免她们随帝王一同入葬的命运。

然而到了辽代,这一残酷制度再度死灰复燃。

辽太祖去世时,皇后不仅自断右腕以示忠诚,还杀死了百余名忠臣作为陪葬。这种惨烈的殉葬形式在辽代高层中广泛存在,成为一种畸形的忠诚表达方式。

到金朝,女真贵族也将人殉作为丧葬的标志性仪式之一,在贵族死后以火焚烧活人和马匹,这些人通常是奴仆或侍从,旨在将其献祭给逝去的主人,以示对逝者的无限效忠。

元代进一步恶化,成吉思汗去世时,所经过之地竟然屠戮所有百姓,他生前宠爱的40位贵族宫女也被迫随他一同殉葬。蒙兀去世时,竟动用了20000名无辜百姓。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也曾沿袭人殉制度,去世后要求46位宫人殉葬,几位刚入宫不久的妃嫔甚至在尚未接触到皇帝之时就因这一制度殉葬。

直到明英宗时,他在去世前留下遗诏,明确禁止后妃殉葬,这才正式终结了人殉制度在明朝的延续。

冷宫深处的幽暗命运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登基建立大明王朝,京师南京城内建起了一座恢弘的皇宫。皇帝的权力无限,后宫制度严格,三宫六院之中,佳丽无数。

宫墙之内,妃嫔们衣饰华贵,平日锦衣玉食,但光鲜背后,她们的命运并不由自己掌控。

皇帝生前,她们既要事事周全讨得恩宠,也要小心维护家族地位,而在朱元璋的时代,伴君如伴虎,皇帝的性情深不可测,众妃嫔更是步步为营。

朱元璋早年出身贫寒,深知皇位的来之不易,对权力异常敏感,治国严苛,性情冷峻。为保证皇权不受威胁,他在朝中推行一系列严格政策,甚至对后宫的嫔妃也采取控制手段。

妃嫔们清楚,获得宠爱意味着家族的富贵延续,失宠则很可能被冷落甚至终身禁足。

1398年,朱元璋下令将侍寝的40名妃嫔全部陪葬明孝陵,他也是明代宫殉人数最多的皇帝。

后世之人在进行考古挖掘的时候,在一些帝王墓中发现了大量的女性的尸骨,这是她们作为人殉无辜死亡的证据。

据说,那些宫妃死后的双腿都是微微分开的,其实这并不是因为什么特殊的原因,只是人死以后连接两骨的有关组织会被腐蚀掉。

但骨头却保留了下来,而失去了这些连接组织的腿骨会微微分开,也就是我们看到了那种双腿微分的样子。

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寓意。不过,那些女子死得无辜,但是让人想到就觉得不寒而栗。

在历史上,这种残忍的制度甚至一直持续到了清朝,后来在康熙十二年,也就是1673年,皇帝下令废除人殉制度,这才彻底结束了这一残酷的陋习。

在古代,不只是我国有人殉制度,国外也有。

比如说古印度,寡妇被要求为丈夫殉葬。他们认为,寡妇给丈夫殉葬是一种象征忠贞的行为,因而被推崇,并慢慢演变为一种制度。

殉葬仪式极其残酷,寡妇要穿上出嫁时的盛装,端坐于柴堆之上,被点火焚烧,有时与亡夫遗体同烧,有时则孤身一人。

如果丈夫生前娶有多位妻子,那么正妻与丈夫一起葬身火海,而其他妻子则单独燃烧自尽。

1829年,英国殖民政府正式宣布殉夫行为非法。然而,许多印度妇女却反对禁令,纷纷走上街头示威,要求保留她们“殉夫的权利”。

殉葬现象在一些偏远地区依旧难以杜绝,甚至继续被奉为高尚之举。

20世纪末,印度仍有寡妇被迫殉葬的报道。为此,印度政府修订法律以防寡妇殉葬,明确规定,任何参与强迫寡妇殉葬者将面临最高7年监禁。

尽管法律严格限制,这种残酷的习俗在某些偏僻村庄依然难以完全消除。

结语

殉葬制度让无数妃嫔在生前死后皆难以自主,甚至死去时也不被允许保持尊严。这一残忍的制度在秦汉以后被废止,却在元以后死灰复燃。

明朝,朱元璋去世后,随之而来的殉葬命令将一众后宫女子推向绝境,在压抑与恐惧中,她们的挣扎与无助留在了冰冷的墓穴中。

这些冰冷的遗骨诉说着权力的残酷,幸而到了清朝,这种制度被彻底废止,而到了现代,殉葬制度也在此后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

参考资料:

《试析秦人殉制度的演变》——王超翔

《清初政权统治下的人殉制度》——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