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浙博珍藏:十五幅宋画真迹亮相,一睹千年风采

发表时间: 2024-11-08 18:33

浙博珍藏:十五幅宋画真迹亮相,一睹千年风采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徐彦 摄

11月8日,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在之江馆导览《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该展是省博物馆建馆95周年庆大展,9日向公众开放。

宋代是中国绘画的巅峰时期,其中的花鸟画更是逼真自然,美艳动人。展览分“追千古”“访山野”“入画境”三个单元,展出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以及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等8家单位收藏的15幅宋代绘画真迹,28幅宋画高清图版与39幅现代鸟类摄影作品,并特别推出大型3D动画、沉浸式影院与XR扩展现实互动场景等专题数字展览项目。15幅宋画真迹,不仅是宋代花鸟画真迹最大规模的展示,也是迄今为止杭州展出宋画真迹最多的大展。展览计划到2025年1月9日结束。

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为记者介绍李迪的《雪树寒禽图》(上海博物馆藏),画作描绘一只伯劳立于树枝顶部,伯劳是杭州常见鸟类,常立于枝头伺机捕猎,画作与一旁的摄影作品中呈现的情形一致,体现了宋代花鸟画追求写实的特点。

本次展览最值得观赏的《百花图》(故宫博物院藏),画作被誉为“宋代花鸟画集大成之作”,全长17米,以多种表现手法描绘了四季花卉和8种鸟类及若干昆虫,这些鸟类和昆虫的大小基本接近原物。

《百花图》局部。

多媒体作品动态再现《百花图》中的花卉、虫草与飞鸟。؜

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为记者导览。

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介绍宋徽宗赵佶在《瑞鹤图》中所描绘的仙鹤与现实中丹顶鹤的对照。

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介绍《画雪芦双雁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开始流行挂画,宋代花鸟画讲究精细写生,该画中的芦苇、翠鸟和天鹅的大小接近原物。

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介绍牧溪(传)的《翡翠鶺鸰图》(日本MOA美术馆藏),该作是两幅风格相同而又独立的绘画作品,分别画了一只鶺鸰和一只翠鸟,其中的翠鸟和现实中拍摄到的普通翠鸟十分接近,这两幅画中的鸟类造型是宋画,乃至后世,最精准和传神的花鸟作品。

3D多媒体展示《⁧枫鹰雉鸡图》。

浙江日报记者戴3D眼镜沉浸式观赏《枫鹰雉鸡图》中苍鹰捕猎雉鸡的过程。

记者透过3D眼镜拍摄《枫鹰雉鸡图》中苍鹰捕猎雉鸡的过程。

记者佩戴VR眼镜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再现的宋徽宗御花园。

五代南唐花鸟画家唐希雅的《花鸟图》(辽宁省博物馆藏),描绘一株柳树上的黄鹂,两者特征明确,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就是指这一场景。

梁楷的《秋芦飞鹜图》(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画作典型体现了画家的简笔写意风格。

《果熟来禽图》(中国国家博
物馆藏)描绘一只棕头鸦雀站在苹果树枝头,叶间的四个苹果已经成熟。

这幅画作中,画家有意无意中描绘出了鸟脚部的一根细线,为我们提供了古代画家写生典秘的线索:画家们很可能是活捕这些鸟类,然后用一根细线绑在其出没的环境中,以便观察写生。

展览设有丰富周边文创产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