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柳华东的独家故事:一夜无眠的奇遇

发表时间: 2024-10-31 15:33

柳华东的独家故事:一夜无眠的奇遇

月亮无眠

◎柳华东

夏夜,皎洁的月光明亮、清澈。乡下人难得闲着无事,尽在月下乘凉,说古道今。

躺在草席上,看着月亮,听着大人们讲故事,这就是我小时候最惬意的时光,童年成长的诸多启蒙多源于此。正是在这样的月夜里,我听到了许多让人感慨的关于父母长辈们的故事。而关于月亮的印象也因此逐渐真切、深刻起来,难以忘怀。

听父母讲,姥爷当年养着一家十一口人,很是不易。为了谋生,大冬天的,他就晚上推磨做豆腐,大早上的,挑上担子走村串户换豆腐。那个时候,钱都金贵,庄户人很少花钱买豆腐,一般都是用黄豆换豆腐。而就是换块豆腐,农家人也会觉得很奢侈,一担豆腐往往要走三五个村子才能换掉。换完豆腐,往往天就快黑了。豆腐变成了黄豆,姥爷满足地挑着空担子回家。半路上,正走到大山深处,天还没黑透。姥爷放下担子,拿出早上出门时就备好的斧头开始砍做豆腐用的硬柴火,一般是柞木,也可能是松木。砍好的木材码放进挑子上挑着回家,这样的一担柴往往一百八九十斤。

做豆腐可赚回豆子,剩下的豆腐渣则可以掺到玉米面饼子里或菜团子里,充作粮食果腹。一个冬天,姥爷就是靠换豆腐赢得一大家子人的吃喝。姥爷进山砍柴往往就天黑了,所以常常是披月劳作。而只要有月亮照明,砍柴就变得轻松了许多,所以姥爷总是感叹说,月亮最是体贴受苦人的,自己那个时候养活着一家老小十几口人,就多亏了月亮的接济照顾。

后来,又听邻居大妈说起我的父亲来,则又是一个养家故事的翻版。父亲和母亲结婚后分家单过,穷家小户自然清贫。父亲为了接济生活,也想尽了办法。可当年一切归人民公社,个人是不允许做小生意的,连进山砍硬柴也不行。可好,生产队里需要苫草编制草帘子,用来苫盖粮食。队里就宣布,谁能割来苫草就按斤数折合成工分计入个人账上。待遇微薄,却让没有门路赚得额外收入的社员们眼红。只是白天都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根本没有时间再去割苫草,大家只能干瞪眼。父亲却独有办法。

大月亮的晚上,月光如水,亮如白昼。父亲凌晨三点多钟爬起来,拿着镰刀绳子,扛起扁担就进山了。月光下的山和白天不一样,虫鸣声格外清晰,显得山里格外安静。月亮也特别亲切,干起活来也就特别有力。这是父亲在我们追问下说的一点心理感受。父亲以此来获得微薄收入补贴家用。父亲的辛苦显而易见,他必须天亮前赶回来,及时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挣那几分钱的工分。村里老人都啧啧称赞:会不会过日子,看看人家!年轻人下不了苦力,还想过好日子?

父亲对月亮的感情是深厚的,他说,为什么会有这么亮的月亮?就是要给夜里下苦力的人家照个亮呀,天无绝人之路嘛,这就是给你一条路呢。

月亮为什么这么亮,是为了给夜里下苦力的人家照个亮。父亲的话我是慢慢体会出其朴实的生活内涵的。小时候,生产队里麦收、秋收,往往就利用大月亮的夜里劳动,以躲避白天的酷热。为了方便,更为了调动积极性,队里常常把地块分到户,要求按照规定完成任务。我就曾陪着父母在大月亮地里割过麦子、收过玉米。月亮地里干活,凉风徐徐,消除了白天的酷热,干起活来更有劲头了。这个时候的景物也不同于白天,只见月光下的远山雾蒙蒙的,看不真切;蓝色的天空里朗星闪烁,白色的云朵也看得清,比白天的天空另有一番滋味。

说到这里,我读书时还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冬天的夜晚,我睡得正香,突然被父亲叫醒。原来天已大亮,可我们家的老座钟却停了,停在二点上不动了。父亲说看天这样亮,我们应该是起来的晚了。为了我不迟到,让母亲匆匆热了点饭打发我赶紧吃了上学。

我匆匆吃点东西,又拿个馒头作午饭,就骑上自行车走了。一路上居然没看见同路人,连个进城打工的人都没碰上。我意识到人家早就走了,我一定是迟到了。

进了城,大街上居然没有人,卖早点的居然不见了,难道是已经收摊了?小树林里作晨操的老人们居然没有看见一个……我忽然意识到自己不是迟到了,而是来得太早了。

果然,学校大门还没有开。抬头看看,大月亮亮亮的,天地之间亮如白昼。等了大半天,学校看大门的大爷终于开门了,还惊奇地问我,小同学你可真是来得早啊,要来跑早操吗?

这件事后来就成了我家的笑话,而父亲老后悔了,说让我起那么早,一个人走那么远的山路……

是的,十几里山路,路上还有一大片坟地,我硬是一个人没有半点恐惧地走了一遭。我的胆子并不大,何以没有半点害怕呢?其实,还不是月亮的缘故?

我常常想,假如月亮也睡觉偷懒的话,我还哪里敢走这么远的路?可好,月亮是无眠的!

如今长大了,白发满头了,我对月亮的认识又进了一步:月亮从某种程度看,它其实是我们人生最好的陪伴者,无论你意识到与否。在某种意义上,月亮甚至已经成为我们人类的精神家园。

想想吧,大文豪苏轼的一生颠沛流离,月亮恰恰就是他最大的精神寄托。当年他曾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郁郁寡欢的他,与同样命运的张怀民正是在月光的抚慰下,排遣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字里行间表现出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月亮足慰平生,这是何等的境界与浪漫。

文人与月亮的不解之缘实在是太多了,相关的诗文更是古今相传的经典。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气势磅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宇宙意识;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同样意境雄浑阔大,把思念之情烘托得无限深远、缠绵;而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更是写出了人月相知、相融的境界,空灵而温馨……

月亮无眠。无眠的月亮,是永远醒着的,因为它时刻在呵护着月光下的苍生黎民。

无论得意还是失意,都看看月亮吧。得意时,它会提醒你,人生无常,犹如月亮的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切不可大意,更不必傲慢;失意时,它是唯一不会放弃你的人,始终“月行却与人相随”,举杯浇愁时它也会“月光长照金樽里”,慰籍你的忧愁,一扫你的寂寞。

月亮无眠。无眠的月亮,清辉如水,满含悲世悯人的情怀,感动着仰头望月的万千生灵。

人生需要诗意与远方,而月亮无疑就是我们身边真正意义上的诗意与远方。由此看来,人生何其有幸——我们的头顶上居然有一轮月亮!

华东一柳,原名柳华东,男,山东省栖霞市人,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先后在《参花》《前卫文学》《青海湖》《三月三》《中国乡土文学》《当代散文》《幽默讽刺·精短小说》《茉莉·精品短小说》《百柳·简妙作文》《中国教育报》《中国建设报》《齐鲁晚报》《烟台日报》《烟台晚报》《胶东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一百余万字。

壹点号 烟台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