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唐诗中的矛盾:四位大诗人的才华与人品之鉴

发表时间: 2024-11-21 22:53

唐诗中的矛盾:四位大诗人的才华与人品之鉴

提到唐朝,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繁荣昌盛的文化画卷。

在这片诗歌的沃土上,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创作了令人传颂千年的经典。

但有些文人,他们的才华与人品并不能齐头并进。

今天我们来聊聊唐代四位“有才无德”诗人——他们的诗让人叹为观止,而人品却常遭世人诟病。



唐朝壁画




才子模范,却是渣男典范

一提到《黄鹤楼》,大多数人都能吟诵几句,却鲜有人知道它的作者崔颢

他才华横溢,连“诗仙李白都承认自己不及。这样一位文坛巨匠,却在道德层面让人不敢恭维。

崔颢年轻时就喜欢写艳词,甚至因为一首不合时宜的闺房诗得罪了书法大家李邕,断送了前程。

他嗜酒赌博、挥霍无度,生活混乱,尤其让人不齿的是,他的婚姻观令人瞠目结舌——

娶妻只看脸,稍有不满便弃之如履,前后娶妻数次,无情无义。

他的人生仿佛是唐代“花心渣男”的典范。可即便如此,他的才华仍让后世敬仰。

每当站在黄鹤楼下,读着他那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人们还是不得不感叹他的惊人文采。




“渣男”崔颢喜爱美色




写《悯农》的贪官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悯农》成为许多人咿呀学语时的启蒙诗,让人记住了一个心怀苍生的才子李绅

然而,这样一位充满理想的诗人,在踏入官场后却走向了与初心背道而驰的道路。

少年时期的李绅,因家道中落饱尝辛酸。他的诗句透着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仕途不顺的他在历经多次挫折后,逐渐迷失了自我。开始变得奢侈无度,豢养歌姬,一顿饭挥霍上千贯。

他不仅不再为民解忧,反而加重赋税,搜刮民脂民膏,让百姓苦不堪言。

或许曾经那个写下“谁知盘中餐”的少年也没想到,未来的自己会变成一个与诗中所怜悯对象为敌的人。

最终,李绅带病而亡,死后还被剥夺了官职,他的子孙也被禁止仕途,可谓是恶有恶报。



”贪官“李绅的”悯农“





薄情寡义的“深情诗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提到元稹,许多人想到的是这句深情诗句,仿佛他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痴情男子。

真相却恰恰相反,元稹的情史可谓一部“负心汉”实录。

年少时,他与表妹崔莺莺私定终身,但在功名利禄的诱惑下,毫不犹豫地将表妹抛弃,另娶门第更高的韦氏。

婚后,韦氏为他默默付出,用嫁妆贴补家用,却在七年后不幸病逝。

元稹为妻子写下了动人的悼亡诗,却转头便另娶他人,将所谓“深情”抛诸脑后。

更令人不齿的是,他不仅负了初恋崔莺莺,还玩弄才女薛涛刘采春的感情,最终导致刘采春无家可归,投河自尽。

他一边写着缠绵悱恻的情诗,一边行薄情寡义之事,堪称伪情圣的典范。



”情圣“元稹






唐诗史上的耻辱

如果说崔颢是渣男,李绅是贪官,元稹是负心汉,那么宋之问则是唐代诗坛的“道德底线”。

尽管他的诗作不乏佳句,但其人品之卑劣堪称唐代最耻辱的一页。

宋之问为了仕途无所不用其极,讨好武则天、阿谀张昌宗兄弟,成为当时的“拍马屁高手”。

当政局动荡,他又不惜出卖朋友,告密张仲之,导致对方全家被杀,以换取自己升官的机会。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为了掠夺外甥的诗作,竟将其毒杀。

这种灭绝人性的行为让世人愤怒,也让他背上了忘恩负义的骂名。

多行不义必自毙,宋之问最终获罪被赐死,可谓是罪有应得。



忘恩负义宋之问






才华与人品:为何如此割裂?

这四位诗人之所以被历史铭记,一是因为他们留下了传世诗篇;二是他们在道德上的失缺令人难忘。

才华固然重要,但人品才是决定一个人是否真正伟大的关键。

反观今日,我们欣赏古诗词的同时,也应从这些诗人身上吸取教训。

诗可以千古传诵,人品却是永恒的试金石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留言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