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刮沫、搓茶、摇香,为何我的泡茶过程总是让我烫手?

发表时间: 2024-02-17 14:35

刮沫、搓茶、摇香,为何我的泡茶过程总是让我烫手?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从前,没有电脑,也没有网络。

读书看报,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看到好的文章、段落,就想留下来。

如果是报纸,全家人看完以后,就把好的部分裁下来,贴到本子上。

而如果是书,不能剪、不能裁,便把好词好句抄下来。

于是,这样的手抄本、剪贴本,统共攒了几十本。

现在,偶尔还会从书柜里拿出来,随便翻翻,如同翻到自己的从前。

而电脑和手机时代,很多人抛弃了手写字。

更多的是,复制、粘贴、收藏、下载。

并且,遇到了知识盲区,只要打开万能的度娘,就能找到答案。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互联网的好处也由此凸显,让世界可以彼此相望,求同存异。

即使呆在家里隔着屏幕,也能了解外面的情况。

甚至还能学成一身技艺,从菜鸟变成高手。

比如,很多新茶友,不会泡茶,甚至连盖碗怎么拿,怎么出汤都不会‍。

自然而然,想要到各大视频平台上,找教程。

但,乱花渐欲迷人眼。

大部分花里胡哨的手法,非但没办法快速出师,反而会让各位被烫成红酥手。

《‪2》

最近,有一段视频很火。

争相模仿的茶友,真心不少。

其实就是在表演功夫茶道里的各个步骤,比如悬壶高冲、刮沫、搓茶、摇香、入海、展茗等等。

因为极其考验熟练度,以及对盖碗的掌握度。

那些能顺利成功的茶艺师,都是经过了日复一日的练习的。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短视频平台,展现在各位面前的,也就只有短短几分钟。

而模仿的茶友,翻车,是常态。

正是由于翻车了,有笑点,才会一个传一个,在互联网上火起来。

当然,这些搞笑视频,都不是正经教人泡茶的。

新茶客如果按照那些步骤去学,去泡,未必能呈现出一泡茶的原汁原味。

甚至,在爱茶之人眼里,那是浪费,不尊重。

拿悬壶高冲来说,我们看到的,是茶艺师端坐在茶桌面前,摆好茶具,拿一只细长弯嘴的水壶,从高处倾斜而下。

百分百准确的,进入了摆放在茶盘上的盖碗或茶壶里。

可如果实际操作起来,就会发现,难度很大。

烧水壶被高高地提起来,意味着,我们手臂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不仅要稳,还要连贯,并在合适的时机,提起水壶,完成注水。

没有专门练习过,只是依葫芦画瓢,笨拙地注水,不仅会弄得水花四溅,甚至还有烫伤自己的风险。

跟真正的悬壶高冲之美感,差了一个银河系。

反倒成了东施效颦,给自己平台增加负担。

这就像把表演时穿的华丽戏服,穿到了现实生活中,让人哪哪都不自在。

倒不如换成轻松一些的注水方式,把壶嘴尽量靠近盖碗,从低处斟茶。

一边注水‭,一边让水柱打圈,确保干茶被更多浸润,释放内含物质。

只有让茶叶从头到尾,浑身上下都接触到沸水,才能均匀浸出物质,让我们喝到一杯原汁原味的茶汤。

《3》

再说到,刮沫、摇香、展茗等步骤,有必要学吗?

对茶道有兴趣的朋友,当然可以学。

但如果只是以日常泡茶、喝茶为目的,其实没必要。

首先,并不是每一种茶,都需要刮沫的。

有些茶友,在用盖碗泡茶时,注水完成,喜欢在合盖的时候,左拨右拨。

一来,刮去表面的泡沫;二来,调整茶叶位置。

之后,再倒出茶汤。

但这样的刮沫之下,就延误了出汤的最佳时机。

其实,茶汤表面的泡沫,有可能是水受到激荡时,产生的气泡而已,也有可能是茶皂素组成。

茶皂素,是大部分茶类中都会存在的物质。

适当的茶皂素,还能起到抗菌消炎的功效,所以不必视其如洪水猛兽,可以放心饮用。

其次,摇香的方法,不是把多余的茶汤倒掉。

正确的摇香,应该是烫壶温杯以后,趁着盖碗还有温度,把干茶及时投进去。

接下来,两手端起盖碗,上下轻摇三下。

把盖子揭开一个小口,仿佛轻启的贝壳般,送到鼻尖,深呼吸。

感受在温热的盖碗里,摇晃以后,干茶的毛孔舒展,散发出来的干茶香。

至于网络上流传的摇香,不过是因为注水太满,为了避免被烫手,把碗沿边缘的茶汤倒掉。

不过,只要我们掌握好注水量,不多不少刚刚好。

那么,就可以注水后,直接合盖茶汤,不耽误时间,保证快进快出。

最后,⁨展茗⁤应该留在泡茶结束之际。

喝茶,最好是连续冲泡,这样能更多的保留茶香和茶味,防止香气过度挥发。

展茗的流程,需要让茶叶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再倒回去。

不仅有损茶香,还让茶叶接触到了空气中的杂质、灰尘、细菌等,实在没必要。

倒不如喝完以后,再来看叶底的柔润度,闻叶底香。

《4》

泡茶的常规流程,很简单。

第一,为了干净卫生,要把茶具都用沸水烫洗一遍。

杀菌消毒,去除水味的同时,还能给后续我们闻干茶香起到积极作用。

特别是待客,以表尊重,当着客人的面烫壶温杯,是一种礼貌。

第二,称茶。

这个步骤,可以在等待水烧开的时候进行。

如果你泡的是散装的茶叶,就要根据盖碗的大小,称出合适的重量,以便精准控制茶水比例。

110毫升的盖碗,泡白茶和红茶,放5克。

武夷岩茶,一般放8克。

如果已经是称好重量,包在泡袋里的,则可以省去这个步骤。

烫壶温杯结束后,直接投茶,进入冲泡环节。

第三,注入沸水。

泡好茶,一定要用沸水。

只有沸水,才能充分激发出茶叶各个沸点的香气和滋味,让养分尽情释放到茶汤里。

第四,环壁注水。

前面提到,注水时,可以用打圈的形式,让沸水浇匀干茶。

有助于让干茶在前几冲,就浸出足够的物质,让我们喝到最佳风味。

第五,快速合盖出汤。

左手持壶,右手合盖,左右开弓。

注水结束后,尽量不要耽误时间,直接合盖,然后端起盖碗,出尽茶汤。

我们定义的“快出水”,是从注水到出尽大部分茶汤,用时7-8秒。

最多,也不要超过10秒。

想要达到这种熟练度,还需平时勤加练习,不断精进,习惯盖碗的手感,和出汤的连贯性。

《5》

对于一个合格的泡茶者而言,应该把茶叶的优势,最大化地呈现出来。

而不是盲目跟风,去学网络上花里胡哨的方法。

即使不懂茶,也要有端正的态度。

尤其是,要对好茶保留基本的尊重。

若真心爱茶,想泡好一杯茶,全心全意的投入,便能收获最本真的风味。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