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探索:奇石美的多元表现

发表时间: 2022-11-06 15:59

一、奇石的形式美

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都是由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两个组成部分构成。在美的事物中,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是统一的,一般而言,美的形式是不能脱离美的内容的。但是,由于美的形式的相对独立性,因此,二者的统一又是具体的历史的与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在某些事物中,内容与形式是完美结合的,例如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致力于追求达到美的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形式的高度统一。在另一些美的事物中,内容与形式各有侧重,例如:人的心灵美侧重于内容美,人的仪表美侧重于外在形式美;物质产品的美,生产者往往着眼于使用价值,实用与效率是第一位的,在外形上只是进行相应的美化。

自然美的事物则与此相反,由于自然事物是自然生成的,没有人的主观目的性,因此它的内容是隐晦的、朦胧的、间接的,而它的自然形式却是十分清晰的、鲜明的,并且是十分诱人的。所以王朝闻老师说:“它们主要是以其自身的自然形式而取悦于人。”

奇石是一种自然物,而且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原始自然物。无论是岩石、矿石、化石,无论是水中的卵石,山上的岩石,或是戈壁滩上的风砺石,统统是大自然的赐予,它们的美都是自然美,而且也都侧重于形式美。

奇石的形式美是奇石的外在形式因素及其组合规律所表现出来的美。

奇石的形式因素主要是形状、质地、色彩、纹理(简称为形、质、色、纹)。各种形式因素只有按照一定的组合规律组合起来才是美的,杂乱无章是丑的。这些组合规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形式美法则,包括:整齐、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和多样统一等。其中,整齐、均衡与多样统一是最主要的组合规律。

奇石的形式因素——形、质、色、纹,都是具有审美特性的感性存在,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给人以美的享受,并共同构成奇石的形式美。

奇石的形式因素,虽然各自有各自的审美特性,但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特别是奇石的色与质,形与纹是密不可分的。

1.奇石的色彩关与质地美

奇石的内质,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但它常常表现为石的质感与色彩。石的质感,既能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也能作用于人的触觉器官。

不同的石质,给人以迥然不同的质感。细腻坚硬的石质,给人以光泽润滑的美感。疏松的石质,给人以粗糙的质感。在自然光的照射下,石的内质又相应决定着石的色彩、光洁度与透明度,直接影响奇石的观赏效果与审美价值。

奇石的颜色,丰富多彩,复杂多变。除了红、黄、蓝、白、黑等色相及由色相构成的色调之外,由于色与色之间的复杂关系,石头上的颜色,还呈现出多种复杂现象,如:单色与复色、主色与辅色、嫩色与老色、石色与纹色以及冷暖色、对比色、极度色、互补色、饱和色等等。

石头上的颜色是怎么形成的?简要地说,色的来源是“光”。漆黑的夜晚,没有光,也就没有色,黑茫茫一片。白昼,有了光,也就有了色,五彩缤纷。自然光(即阳光)平时用肉眼观察,是无色透明的,其实,它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混合而成。太阳的七色光,是人的肉眼的“可见光”。

每种颜色都是一种光波,红色光以外的光波叫红外线。紫色光以外的光波叫紫外线,都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色彩、色光、光谱,都是指可见光而言的石头上的颜色,来源于“光”,但它只有与不同的石质相结合,才会产生不同的色。

由于不同的石质对色光具有不同的吸收、反射、透视功能,因而形成不同的色相与丰富多彩的色调。颜色形成的基本规律是:如果石头对所有色光全部吸收,则石头呈现为黑色;反之,如果全部不吸收,即全部反射或透射出去,则呈现为白色或无色透明如果石头对全部色光均匀地部分吸收、部分反射,视吸收量的多少,呈现出不同浓度的灰色。

如果石头把红色光反射或透射出去,吸收其他色光,石头便呈现为红色,如此类推,石头反射或透射什么色光,它便呈现为什么颜色由于色彩的光芒,最容易吸引人的审美注意力,最容易打动人们的心灵,加之,人们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鉴赏色彩美的机会比较多,积累了丰富的鉴赏经验,因此,人们在接触奇石的时候,最先感受到的是它的色彩美,随后才是其他的形式美,在此基础上才引发出联想想象、体验和审美创造。所以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奇石的色彩与其他事物的色彩一样,具有明显的审美特性,它能向人们传达出某种情感意味或情感信息,这种审美特性,美学家称之为“表情性”。例如,红色给人以热烈、兴奋的感觉蓝色给人以宁静、抑郁的感觉、绿色给人以安全稳定的感觉,黄色给人以明朗、欢快的感觉,白色给人以纯洁无瑕的感觉。

多种颜色构成统和谐的色调,不同的色调具有不同的表情性。有的鲜艳华丽,有的古朴,淡雅,有的热烈、欢快,有的忧郁沉静…色彩的表情性,是与人们的生活体验对有关“色”的联想分不开的。

例如,红色容易使人想起火和血,因而给人以热烈、兴奋的感觉;绿色容易使人想起森林和草原,因而给人以寂静、稳定、安全的感觉;蓝色容易使人想起天空和海洋,因而给人以宁静、抑郁的感觉;黄色容易使人想起灿烂的阳光,因而给人以明朗、欢快的感觉;黑色容易使人想起漆黑的夜晚,因而给人以严肃、阴暗甚至恐怖的感觉…色彩具有表情性,是色彩为什么最能打动人们的心灵的客观原因。

欣赏者的不同审美心态、审美追求,对色彩的表情性也具有重要影响。同样的色彩,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在不同的社会环境里,由于欣赏者的审美心态、审美联想不同,可能给人以截然不同的感受。

2.奇石的形体美与纹理美

奇石的形和纹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纹”是有形的纹,“形”是有纹的形,并共同构成奇石的形体、形态。纹有多种,有凹凸不平的纹,称为石纹;有由颜色构成的纹,称为色纹。纹又有粗细之分,细纹如游丝,粗纹如宽带。至于纹的形态那就千变万化了。

形有圆形、方形、三角形(称为三原形)以及由此演变而成的椭圆形、长方形、菱形、多面体形、异形等等。这是指石头的轮廓,至于石头的图形、象形,那就更多了,多得不胜枚举,概括起来说,不外乎抽象美的形与具象美的形两大类。

以上讲的形和纹,都是从石头的可感形式而言的,如果要把千千万万的形和纹,抽象概括,那就是另一番景象,它们都是由抽象的形式元素一点、线、面、体构成的。这些抽象的形式元素,都有各自的审美特性。

点,是最基本的抽象的形式元素。点的移动轨迹就是线,线的宽度扩大或点的扩大就是面,面的组合就是体。例如说,画面上的色块,小的色块是点,大的色块就成了面。

点,具有很强的形象表现力,如:有聚有散的红点表现为红梅;飘飘忽忽的白点表现为雪花飞舞,灵璧石中的雪花石因此而得石。不同色彩的点与面的合理搭配,具有提神醒目,扩大审美效应的作用,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画龙点睛”等。

线,即线条,它是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造型语言之一。线主要分为直线、曲线、折线三大类。人们在赏石活动中,不同的线条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向人们传达不同的情感意味。

一般说来,直线表示力量、稳定,有刚强感;曲线(包括弧线、抛物线、波浪线、螺旋形线、蛇行线、S形线等)表示优美、柔和、流畅,有运动感;折线表示转折、断续,有突然感。不仅如此,由线条构成的面和体、形和纹,也具有相应的审美效应。

例如,由直线构成的方形有刚正感;由折线构成的正三角形有稳定感,倒三角形有不稳定感;由弧线构成的石的轮廓,有完美圆润之感;由S形线构成的石纹、石形,有动感;由波浪线、螺旋形线、蛇行线构成的石形、石纹(包括有色的形与纹)都给人以优美、流畅和富有动态的美感。

作者:李清斋

责编:未归

欢迎关注赏石达人网,了解更多的赏石文化知识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