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印石保养的全面指南

发表时间: 2014-12-14 17:17

一、印石中的“六德”

是细、结、温、润、凝、腻,是印石材质优良的标准。

“细”:是指印石的颗粒细微,内部结构单一,无杂质或少杂质。

“结”:是指石的固压结晶情况好,比重比较大,入手有沉甸甸的感觉,不易碎裂。

“温”:指印石的手感温度,较一般石材清凉。

“润”:指印石的手感湿度,摸起来很滑,有含水的感觉,表面反射光泽不浮,向内收敛。

“凝”:指印石的透明度高,冻化程度好,如同液体凝结一样。

“腻”:是指印石表面有油质感,而且是从石头里面沁出来的。

二、印石中的“三贱”即“粗、松、脆”,是印石材质低劣的标准。

“粗”:指印石构成的颗粒粗糙,肌理内混杂异物。印石无光泽,呈土地状集合体,入手感觉涩滞,更无油腻可言。

“松”:指印石的结构松散,结体不致密。轻碰即伤,软弱如干硬的泥土,始终像缺油的样子,难以篆刻,属于蚀变、固压程度较差的反映。

“脆”:刻之即剥落、崩渣,或软硬不一,篆刻时刀不入,或出现石质坚滑的拒刀等情况,难以表现刀痕效果。

三、印石的“三贵”是“方、高、大”,是印石形状优良的标准。低廉的印石可以人工裁削,高档石材价值连城,裁削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它本身的形状就很重要了。

“方”:长方或正方体最适合做印材,扁材次之,条材更次之,随形为最次。

“高”:印章要以手抓握,且高档石材一般都有印钮,太低就有局限。

“大”:高档石材的价格与体积重量的比例是几何级数,越大的印材越稀有,价格越高。

四、寿山印的保养

寿山印最忌干燥高温,应避免阳光暴晒和高温环境,适合在干燥通风的阴凉环境下存放。对暂时收藏起来的作品,最好放置锦盒中,薄抹白茶油,石表吸透油质,不让干燥,以养其性,反复如此,石质更加温润莹澈。不搁置收藏的寿山印(除芙蓉印)最好能经常摩娑抚玩,油渍在人的体温作用下附着并沁入石中,久而久之,石质则更有灵性,古意盎然。

从总体上说,寿山印除芙蓉石外宜用油保养,但又要有所区别。田坑石石性稳定,温润可爱,无须过多抹油,只要时常摩娑把玩。水坑石冰心洁质,精细磨光后,把玩在手晶莹通灵,也不必油养。山坑石中的高山石,质细而通灵,石色丰富,鲜艳多彩,但质地较松,表面容易变得枯燥,甚至出现裂纹,色泽也变得黝暗无光,如果经常为其上油保养,则流光溢彩,容光焕发。进行油养之前,应先用细软的绒布或软刷,轻轻消除石印表面的灰尘,千万不可用硬物刮除,否则易伤及石材表面,接着再用干净毛笔或脱脂棉沾白茶油,均匀涂在石印的各部位,即可使雕件益增光润。油养时采用白茶油是最理想的,花生油、沙拉油、芝麻油皆会使石色泛黄,不宜采用。动物性油脂与化学合成油脂也不适用,不但不能产生养石的功效,长期使用还可能严重破坏石质,务必谨慎。

五、鸡血印的保养

鸡血印应避免长时间放在日光或灯下,以免鸡血因红色部分氧化变暗而减低了价值性。平常则宜擦上或浸于好的润石油中,如美玉一般,使石质与空气隔绝,减少因温差变化而造成石质龟裂的可能性,且可增加石质的温润性。另外避免碰撞、摔裂即可。

鸡血印宜适当地把玩、摩擦,可使呈“老光”,亦称为“宝光,而成为“老石”质更可人。但对刻有薄意之印石或雕刻品则应避免,以免破坏了雕工,使之面目全非。

六、青田印的保养

青田石性脆,温差变化稍大一些,表皮就会自然开裂。需要配上锦盒、锦套,还应在其表皮涂上一层川腊。涂抹前先将印石在70至80度热水中浸泡,3至5分钟后取出抹干,将川腊涂抹其上,川腊遇热融化于印石的表皮,然后用干毛巾轻轻摩擦,越擦越亮。不要像养护寿山石一样抹油,石性不同,养护方法也不一样。

七、巴林印的保养

巴林石开采历史较短,但许多收藏和库存的巴林石因养护不善,都出现了干裂现象,巴林鸡血石的“褪血”程度比昌化鸡血石严重。对巴林石要综合养护,寿山石的油养,青田石的腊养都可采用,巴林鸡血石的养护则要参考昌化鸡血石,如已经褪色,可涂蜡或刮去表面一层。

欢迎大家关注“收藏门”微信公众平台:sc-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