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诸葛亮的失误培养三人组,究竟有何影响?

发表时间: 2024-11-03 21:30

诸葛亮的失误培养三人组,究竟有何影响?

通常认为诸葛亮一生最大的败笔是亲手培养了董厥、诸葛瞻和姜维这三个人,他们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蜀汉的灭亡。具体如下:

董厥:董厥是诸葛亮精心培养的人才之一,在蜀汉后期担任了重要职务。然而,他在政治上缺乏坚定的立场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在姜维坚持北伐,与黄皓等奸佞势力斗争时,董厥没有给予有力的支持。并且在黄皓弄权、朝政混乱的情况下,董厥未能挺身而出,有效遏制黄皓的势力,导致蜀汉内部政治腐败、人心惶惶,极大地削弱了蜀汉的统治基础。

诸葛瞻:

缺乏实战经验和军事才能: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自幼受到诸葛亮的教导和期望。但他成长于相对安逸的环境,缺乏实战经验。在抵御魏国邓艾的进攻时,他作为统帅,刚愎自用,不听从黄崇占据险要地势的建议,导致战略失误,使蜀军陷入被动,最终在绵竹之战中战败身亡。绵竹是成都的最后一道防线,此役的失败使成都暴露在魏军面前,刘禅被迫投降,蜀汉就此灭亡。

政治影响力有限:诸葛瞻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也不足,无法有效地团结蜀汉内部的力量。他虽然继承了诸葛亮的爵位,官至军师将军,但在面对蜀汉内部的矛盾和外部的威胁时,未能展现出足够的领导能力和政治智慧,无法稳定蜀汉的局势。

姜维:

过度北伐消耗国力:姜维是诸葛亮北伐事业的继承者,深得诸葛亮的器重和培养。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掌握了蜀汉的军权,继续进行北伐。从延熙元年到景耀六年,姜维北伐十多次,虽然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但从整体战略上看,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频繁的北伐战争消耗了蜀汉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蜀汉的国力日益衰弱,百姓负担加重,民不聊生。

内部斗争导致政权不稳:姜维在蜀汉内部还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他与诸葛瞻、董厥等人在北伐问题上存在分歧,这种分歧不仅导致了蜀汉内部的分裂和内耗,还使得蜀汉的政治局势更加动荡不安。此外,姜维在与黄皓等奸佞势力的斗争中,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反而陷入了被动的局面,进一步削弱了蜀汉的统治力量。

不过,将蜀汉的灭亡完全归咎于这三人也是不客观的。蜀汉的灭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国力弱小、政治腐败、人才匮乏等。诸葛亮培养他们的初衷是为了延续蜀汉的统治,只是他们在面对复杂的局势时,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