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2-11-24 09:39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看到一个泡茶视频,只见对方故作神秘地拿出一饼白茶。
拿出茶饼后,还顺便拍了拍。
“听声响,很干脆,这饼茶的干度不错。”
说完就打开包装,拿出工具,从茶饼边缘撬下一大块茶叶。
温杯后,将那块茶饼放进盖碗里。
正要注水冲泡时,对方分享了他的茶饼冲泡心得:
“白茶饼冲泡,水温高一点茶香更馥郁,但缺点是茶味会苦涩。降低水温慢慢泡,汤感更稠滑,但是枣香药香又会被减弱。”
听这意思,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香气与汤感只可选其一,但真实情况远非如此。
但凡品质过得去的茶饼,都能轻松经得起沸水冲泡的考验,不会轻易被泡出苦涩茶味。
泡白茶饼,如何才能做到茶味香滑不苦涩?泡茶要诀如下。
《2》
一、温杯提香。
不管是用什么茶具泡茶,温杯这个步骤千万别忽略。
不少茶客心里,泡茶前烫壶温杯,目的是清洁茶具,确保卫生。
但某种意义上,温杯之后,更利于茶叶的香气释放。
围绕着茶饼冲泡,不少茶友关心,压成饼的白茶在泡茶之前要不要醒茶?
醒茶一说,关键看你怎么做。
如果是将茶饼撬开后,随便放在相对透气的茶叶罐内(紫砂罐等)进行透气醒茶,这种做法肯定不能效仿,会让好茶跑气受潮变味。
但烫壶温杯,投茶进入盖碗后。
稍等片刻,让茶饼有一个缓冲时间,适当“干醒”再正式冲泡,有一定必要。
咖啡倒进热的杯子里会更香。
茶叶也是如此。
投茶进入盖碗前,比起放进冰冰凉的茶具,温杯之后尚且保留余温的盖碗能提供温暖舒适的环境,帮助茶饼的香气酝酿。
《3》
二、别随手掰茶。
开篇的泡茶视频里,对方在撬那饼寿眉一类的白茶时,犯了一个小错误。
虽然,他用到了专业的撬茶工具,一手持着茶刀,伸入茶饼中心开始撬。
但最终撬出来的茶叶,却是厚厚一块。
撬茶到一半时,对方还嫌手上的茶刀用着不顺手,上手将撬出来的茶叶掰断。
掰出来的茶叶,呈现厚块形状。
这种类似方糖块一样的茶叶,内部有不少掰断的碎茶叶片。
注水冲泡后,碎茶的滋味浸出速度快。
如果做不到五、六秒左右立刻倒出茶汤,茶味就容易泡浓变苦。
同时,这样硬掰出来的茶饼块,还会营造出视觉误导。
让人看了,感觉茶叶短时间没法彻底舒展泡开,误以为茶味很难泡出来。
一来二去,耽误了茶水分离良机。
最终喝到的茶汤滋味,相对偏苦偏涩。
苦味过重,茶味太浓,稠滑细腻不足,并不好喝。
可见,撬茶饼时,得采用正确对策。
理想状态下,沿着茶饼层层压制方向,将茶刀平行伸入。
撬出薯片般轻薄的、相对完整的茶饼片,更能降低碎茶损耗,利于冲泡!
《4》
三、别忘记称重。
上礼拜在写煮茶教程时,分享过这样的茶水比例。
煮一壶茶,老白茶饼的用量不需要太多。
400毫升的茶水,仅需2-3克左右的茶叶。
煮茶时,宁愿投茶少一点,也不要投茶过多。
要不然,持续高温加热过程中,煮出来的茶汤滋味容易变浓。
但没过多久,也有茶友进一步追问。
“请问,2-3克的茶饼看起来会有多少?麻烦发一张图片出来参考?”
呃,建议用克秤称重,投茶量更精准。
若是凭借图片来目测估量,误差会很大。
因为同样是白茶饼,不同厂家、不同工艺、不同品质的茶饼,压制的松紧程度有别。
类似一公斤钢铁 VS 一公斤棉花,虽然它们的重量相同,但视觉对比冲击性很大。
棉花轻盈而蓬松,目测看着硕大的一团,但称起来没有多重。
白茶压饼也是如此,寿眉一类的白茶,梗叶相对蓬松。
将散茶压成茶饼,能节省不少存茶空间。
撬茶饼时,很多时候目测起来只是轻巧的一片茶,真实重量会超过6克、8克,远超想象。
没有经过称重,就将撬开的茶叶全部放进盖碗内冲泡。
大概率会出现投茶过多,茶水比例失衡的问题。
原本上,110毫升标准白瓷盖碗,投入5克白茶冲泡,绰绰有余。
投茶量猛增至8克、甚至更多之后。
哪怕没有刻意闷泡,茶味也会被泡浓。
滋味喝起来浓苦,达不到甘醇爽口的绝佳风味!
《5》
四、从始至终都要沸水泡茶。
泡白茶饼,如何才能让药香、枣香、陈香、粽叶香等多元化香型,更加馥郁明显?
最简单直观的方法,是沸水冲泡。
切记, 是烧到滚沸的开水。
冬天气温低,一壶水烧开后降温速度快。
如果家里的烧水壶没有自动保温功能,建议泡上两冲左右,就重新摁下加热。
以免泡了三、四冲之后,壶内的水温下降成七、八十度左右的温水。
再去泡茶时,水温不足,茶香激发有限。
一前一后对比下来,让人感到茶香风味断层面明显。
香气不足,茶香闻着淡淡的,何谈香滑柔美的茶味体验?
另外,开篇提到泡茶水温太高,会将茶饼泡苦变涩的说法,完全不用担心。
优质白茶饼,原料工艺出色,苦涩物质含量少。
再加上,经过多年陈化后,白茶内部的苦涩物质还会呈现递减 趋势,黄酮类物质含量上升,茶味日愈温和甘醇,更不容易泡苦。
好茶不怕沸水烫。
沸水冲泡,将大量茶香茶味激发出来,才能让白茶饼更香、更醇、更好喝!
《6》
五、别轻易闷泡。
白茶饼、普洱饼、以及各类砖茶、沱茶等,它们都属于紧压茶。
紧压茶的冲泡,圈内有不少人强调“润茶”。
即,泡白茶饼前,要进行温润泡。
“投茶后往里注水,等到半分钟后茶饼逐渐被泡发,茶叶舒展后,再倒出头道茶。头道茶是温润泡的副产品,一般不主张喝。等到温润泡后,下一泡才是正式饮用。”
但这种温润泡的主张,太过于浪费。
先说洗茶,好茶不必洗。
原料、工艺、仓储过关的优质白茶饼就算不洗茶,头道茶汤也能放心喝。
哪怕再退一步,觉得洗茶一遍更安心。
那么,也要将洗茶动作尽量加快。
快速冲刷一遍,充当洗茶,求得心安,已经足够。
而不是长时间地闷泡,等到白茶饼被泡开后,再倒出茶汤。
从一开始就将茶饼闷着喝,泡出来的茶汤自然又苦又涩!
《7》
冲泡白茶饼,哪怕从“提香”角度看,也不能随便闷泡。
茶友们不妨试着联想这几个喝茶实例。
玻璃杯“现喝现泡” VS 保温杯闷了几个小时再喝,哪个更香?
盖碗沸水冲泡,快速出汤 VS 刻意闷泡一会再出汤,哪个更香?
将老白茶煮着喝,煮开后及时关火 VS 反复烧开,持续慢熬,任大量茶香飘散到空气里,哪个更香?
无一例外,上面的3个例子,答案都是选前者。
泡茶时,闷泡时间长了,泡茶激发出来的茶香会混入大量的水蒸气。
合盖闷泡,没有及时分汤。
又闷又热,再加上大量水汽干扰,茶香一早就失去了轻盈馥郁本色。
类似风吹雨打一番后,芳香飘零,香气被大量削弱。
盲目闷泡,从一开始就将茶饼闷着喝,不仅会浪费茶味,还会有损茶香。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划算!
新白茶、老白茶、春白茶、秋白茶、散白茶、白茶饼,有哪些不同?
春白茶饼与秋白茶饼的区别?从芽头、叶片到茶梗,手把手教你分辨
往白茶饼茶里,加别的茶,就是压饼的唯一目的吗?
陶缸里,同时储存白茶饼和白茶散茶,合适吗?
08年的福鼎白茶茶饼还能喝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 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