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3-08-15 09:42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周末刚看到一篇澄清贴。
大致意思是,别将所谓的“化工壶”妖魔化。
给出的理由是:“玻璃杯也是经过化工元素制成的,是现代技术产物,只要经过高温加工,它的稳定性就很强,用于泡茶完全没有任何副作用。”
“紫砂壶加工也有高温烧造的,同样能放心使用……”
平心而论,这番话并不客观。
因为自己也接触过不少低端紫砂壶,这些低端壶背后的具体烧制温度,不得而知。
但从实物观察到的情况是,泥料问题真心很不靠谱,揭开壶盖,凑近去闻,有一股说不上来的怪异味,很刺鼻。
这已经不止是土腥味的问题,而是让人闻着就感觉不放心,担心污染好茶的纯正滋味。
反观玻璃杯,随着现代化工艺的普及,玻璃器皿早已经普及化,哪怕是个位数的普通玻璃杯,也不会出现带有杂味的问题。
看到这一幕,或许有人会说,那多花点心思,买一把泥料靠谱的紫砂壶就行了呀。
但按照现在的市场环境,质量相对靠谱的紫砂壶,价位要大几百上千,甚至有不少高端壶,标价直接过万,甚至更高。
用一把过万的高端紫砂壶,对比个位数一个的普通玻璃杯,它们在泡茶表现方面有哪些差距?
这些差距,又是否能拉开成千上万倍的距离?
深究起来,有不少问题值得细细说来。
《2》
一、适用范围不同。
玻璃杯价格亲民,适合简单泡。
快节奏上班工作期间,往工位上摆一个低调的玻璃杯泡茶,不会太扎眼。
如果换成紫砂壶泡茶的话,除非有专门的独立办公室,那么,很少有办公族能做到这么悠闲式喝茶。
玻璃杯泡茶,如果不是太在意茶味层次,基本所有茶都能泡。
花茶、绿茶、白茶、红茶、菊花茶、玫瑰花茶、荷叶茶、袋泡茶、速溶茶包等,林林总总,一概适用。
考虑到杯泡期间,茶水不分离,为避免茶味泡浓,要酌情减少投茶量。
从泡茶享受角度看,玻璃杯泡绿茶、花茶等,占有天然优势。
哪怕是再名贵的明前龙井、明前碧螺春,简单的玻璃杯也能满足基础泡茶需求。
将杯子洗干净后,投入一小撮干茶,注入热水后,绿茶的细嫩外形缓缓泡开舒展,期间极具观赏性。
换成紫砂壶泡茶,明显不方便观察。
从适配角度看,喝绿茶时,哪怕是上万紫砂壶,也比不过个位数的玻璃杯。
毕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紫砂壶在泡茶时,相对更适合熟普、黑茶一类的后发酵茶,但在冲泡绿茶、花茶、白茶等注重鲜爽口感的茶叶,一概不建议使用。
《3》
二、透气性与吸香问题。
紫砂的材质很特殊,含砂量较高的紫砂壶,透气性强。
哪怕高温烧造之后,内部依旧保留不少透气孔。
代入想象下,估摸着和海绵结构很类似。
因为透气,所以紫砂罐才能具备透气醒茶的作用,但若是用法不当,用紫砂罐存茶,容易跑气受潮。
因为透气,所以部分紫砂壶能做到,茶水倒进去后,能保持一段时间不变馊变质。
从网上能看到,“茶水保持三日不变馊”的记录。
但从现泡现喝角度看, 这样的优势可有可无。
毕竟,一杯泡好之后放了三天三夜的茶水,哪怕闻着没馊,估计也没人有勇气继续喝。
另外,由于这些透气孔的存在,让紫砂壶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吸附性。
往壶内倒入热水,受到热力激发,吸附性增强,会快速吸附茶叶散发出来的茶香。
吸附在气孔内部的茶香,等到下一回泡茶,又容易趁机释放出来。
一增一减,不断调匀,这就导致了,为了避免泡茶串味,紫砂壶最好保持“一壶一茶”,不要混用。
长期泡熟普的壶,不要再用来泡红茶。
不然,等你喝到带有熟普味的红茶,那可就太糟心了。
相比之下,表面光滑的玻璃杯,不存在任何关于吸香问题。
哪怕是个位数的便宜玻璃杯子,也是如此。
对于个位数的玻璃杯,你可以怀疑它的耐热程度,是否经得起骤冷骤热考验?是否有划痕?是否留有气泡影响美观?是否杯身太薄没质感?
但吸香与“专茶专用”的问题上,大可不用操心。
只要泡茶之后及时清洗干净,哪怕是泡过气味浓重的黄芪党参水的杯子,再用来泡绿茶,照样不会串味!
《4》
三、保值增值属性差异。
早些年在茶圈,经常能看到关于紫砂壶增值保值的说法。
“某紫砂原矿已经断产,卖掉一把,少掉一把,因为稀缺,所以珍贵。”
“某大师手作的名师壶,市场价已经比原来翻了好几倍,买到一把好壶能增值……”
诸如此类的消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变幻着不同的故事版本,流传在朋友圈。
某一回,在一场茶局上,听熟人分享了这样的八卦。
他早年认识一位地产商总监,很喜欢玩壶,2010、2011年那会儿,一口气入了不少精品。
据说光是花在紫砂壶身上的钱,就已经超过千万。
最近这两、三年的地产行情,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明显没有之前好,由于资金链紧缺,他从去年开始就看到那位地产总监在转手出货原来收藏的紫砂壶。
“好家伙,看到一把原本八十多万买的壶,看着也是各种证书齐全,但愣是降到八、九万还是没出手 ,说好的保值增值呢?”
听完这个八卦分享,只是一声唏嘘。
说一句真心话,对普通茶客来说,买茶具只是为了方便泡茶,千万别想着后期转手增值的事。
要不然,很容易被被人当成韭菜收割。
同样是茶具,紫砂圈子里,既流传有一夜暴富的增值神话,也盛行各式破产转手的故事,是是非非,难分对错。
相比而言,买玻璃杯泡茶就简单多了。
毕竟,一个普通泡茶杯而言,合眼缘就行,不必弄得这么复杂。
《5》
四、器型多样性不同。
紫砂壶的分类体系很复杂。
按泥料分,朱泥、紫泥、绿泥。
按壶型分,高矮胖瘦,宽窄大小,比比皆是。
西施壶、石瓢壶、仿古壶、扁壶、掇球壶、潘壶、龙蛋壶……
按工艺分,半手与全手的争议不断。
按价位分,价格从几十、几百、上千、大几千、上万、十几万、大几十万不等,上无止境。
相比而言,玻璃杯就简单许多了。
最常见的是透体透明的直筒型,简单直接。
容量稍微大一些的玻璃杯,一旁还会再加上把手,方便举杯。
稍微新奇一些的,无非是磨砂玻璃杯、彩色玻璃杯、锤纹玻璃杯等。
要不然,就是在造型方面,稍做调整与变动。
但大致上,还是简约风的直筒玻璃杯最亲民常见。
《6》
紫砂壶与玻璃杯的把玩属性是不同的。
有的人,愿意花高价买紫砂壶。
哪怕买回家后,一直闲置不用。
摆在架子上,平时基本不用来泡茶。
每天光是擦拭摆置,也能乐在其中。
为了方便养壶,还要配套各式养壶笔之类的小物件。
甚至有人会选择为了养壶而泡茶,之前就遇到这样的留言。
“你们泡岩茶第一泡都不洗茶的话,该怎么养壶啊?”
相对而言,玻璃杯可没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把玩说法。
泡茶而言,茶为君,器为臣。
茶具是为了方便泡茶而出现的,如果不是为了泡茶,而是单纯当成工艺装饰品。
这样的购物出发点,显然背离了茶具选购初衷!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