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天皇接见背后的巨额捐款事件回顾

发表时间: 2024-11-22 06:20

天皇接见背后的巨额捐款事件回顾

他给日本捐款74万送40架战斗机,被天皇接见,86岁时被我党枪毙

1945年春,东京皇宫内,一位身着西装的中国商人正恭敬地向日本天皇鞠躬。这位商人不仅为日本捐赠了40架战斗机,还奉上74万美金支持侵华战争。日本天皇亲自为他授予"一级功勋章",这是何等的"殊荣"!然而,短短数月后,日本投降,这位曾经呼风唤雨的"大人物"却被昔日的主子抛弃。1951年,在一个寒冷的早晨,86岁的他被押上刑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让一个中国人如此甘愿为侵略者效劳?他又是如何从一个贫苦渔家子弟,变成了令人不齿的大汉奸?

一、从渔家少年到野心商人


清同治四年的旅顺,海风依旧咸腥,渔家的日子却愈发艰难。这一年,在旅顺一个破旧的渔村里,张本政出生了。他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渔民,每天天不亮就要出海打渔,母亲则在码头帮人晒咸鱼补贴家用。

在当时的旅顺,渔民有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年正月初五是开海节。这天,渔民们都会举行隆重的祭海仪式,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张本政的父亲也不例外,每年都要带着全家人去参加。1873年的开海节这天,八岁的张本政第一次看到了日本商船,那高大的铁壳轮船让他惊叹不已。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十岁那年,张本政开始跟着父亲出海。旅顺的渔民大多以打渔为生,但收入却很不稳定。有时候赶上好天气,一网下去能捕到不少鱼;可要是碰上恶劣天气,可能连续几天都讨不到油水。

1878年深秋的一天,张本政的父亲像往常一样出海了。那天海上突然起了大风,父亲的小渔船被巨浪掀翻,人就这样永远地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中。这场变故,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为了供张本政读书,母亲不得不去当佣人。在私塾里,张本政遇到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秦先生。这位老师不仅教他读书写字,还教会他算盘和账目。秦先生常说:"做生意要学会察言观色,把握时机。"这句话,成了张本政日后为人处世的准则。


1883年春天,因为交不起学费,张本政被迫辍学。他先是在码头做搬运工,后来又到茶馆当学徒。在茶馆里,他经常能听到商人们谈论生意经,这些话都被他默默记在心里。

1891年,张本政用攒下的钱在旅顺城里开了一家杂货铺。这家店铺不大,却位置极好,就在码头附近。他专门经营些水手常用的货物,生意倒也红火。但好景不长,当地官府开始加收商税,许多小商贩都撑不下去了,张本政的杂货铺也只能关门。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张本政又开了一家代理公司。他专门帮人办理货物运输和通关手续。这门生意看似简单,实则大有讲究。要想做好,不仅要熟悉各种规章制度,还要和码头、海关的人打好关系。张本政为此没少花心思,可惜好不容易有了起色,甲午战争却爆发了。

两次创业的失败,让张本政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光靠老实本分是发不了财的。1894年初,他来到了旅顺最大的一家酒馆应聘伙计。这家酒馆名叫"望海楼",开在码头附近最热闹的街上,老板是个日本人,叫高桥三郎。

在"望海楼"里,张本政很快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他总能把握住客人的心思,该说话时说话,该沉默时沉默。渐渐地,他成了酒馆里最受欢迎的伙计。高桥三郎看中了他的这份机灵,开始有意栽培他。


二、踏上不归路的第一步

1894年深秋的一个夜晚,"望海楼"已经打烊,高桥三郎却把张本政单独留了下来。在酒馆的密室里,高桥三郎道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日本特务机关驻旅顺联络站站长。他拿出一张银票,对张本政说出了第一个任务:打探旅顺要塞的防御部署。

就这样,张本政开始了他的特务生涯。凭借在"望海楼"建立的人脉,他很快就打入了清军内部。当时旅顺要塞的一位营官经常来"望海楼"饮酒,张本政便专门伺候这位营官,酒水钱一概免单,还时常送些"海味"到营官府上。

渐渐地,这位营官把张本政当成了知己。一来二去,张本政便从营官口中套出了旅顺要塞的布防图。除了兵力部署,他还打探到了要塞内部的火炮数量、弹药储备等重要军事情报。这些情报通过"望海楼"的密道,源源不断地送到了日本军部。

1894年11月,日军开始对旅顺发动进攻。战斗打响前,张本政借口回乡探亲,实则带着一批日本特务潜入了要塞内部。他们趁夜色放出信号弹,为日军指明了要塞的薄弱环节。很快,日军就突破了旅顺的防线。


旅顺陷落后,日军在城内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两万多名百姓惨遭杀害,血流成河。当时,张本政就躲在自己的宅院里,手中握着日方给他的"特别通行证"。这张通行证,不仅保住了他的性命,还让他能够在旅顺自由活动。

屠杀持续了整整四天。第五天,高桥三郎带着一队日军来到张本政家中,给了他一笔"酬劳"。这笔钱,是他用同胞的鲜血换来的。但张本政并不知足,他向高桥提出要跟随日军转移到山东。

在山东,张本政开始了他的海运生意。日本人给他配备了两艘货船,这些船只表面上是运送普通货物,实则暗中为日军运送军需物资。张本政还在船上安排了特务,专门打探沿海各港口的情报。

1895年春天,张本政的船队已经发展到了六艘。他的航线遍布渤海湾,甚至远达日本长崎。在这些航线上,除了运送物资,他还专门为日本特务提供偷渡服务。每次偷渡一名特务,他都能获得丰厚的报酬。

张本政的"成功"引来了不少效仿者。其中就有一个叫张德禄的商人,也在山东经营着几艘货船。但张德禄效忠的是俄国人,专门为俄国运送情报和物资。张本政得知此事后,立即向日方告密。不久,张德禄就在一次"意外"中丧生,他的船队也落入了张本政之手。


到了1896年,张本政已经成了日本特务机关在山东最倚重的密探。他不仅掌控着庞大的走私网络,还建立起了一个覆盖整个山东沿海的情报系统。通过这个系统,他能随时掌握沿海各地的军事动向和社会动态。

这时的张本政,已经完全抛弃了作为中国人的良知。他不仅亲手制造了旅顺惨案,还在山东沿海四处为虎作伥。每当日军要进行军事行动,他都会提前做好准备,为日军提供情报支持和物资保障。

而这,仅仅是他叛国投敌道路的开始。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大,他很快就在大连站稳了脚跟,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倾轧同胞之路。

三、权势熏心的"土皇帝"

1920年的大连,已经成为了日本在东北的重要据点。在城市最繁华的大和街上,耸立着一座中西合璧的三层洋楼,这就是张本政的府邸。作为关东厅参事,他已经从一个卑微的渔家子弟,摇身一变成了大连的"土皇帝"。


每天清晨,张本政都会乘坐一辆由四匹白马拉着的豪华马车出门。马车两侧,是他专门从日本请来的武士保镖。这般排场,在当时的大连可谓独一无二。就连日本籍的官员,看到他的马车也要主动避让三分。

张本政在关东厅的权力,远超过一般的参事。他不仅分管工商税收,还掌管着大连的土地划拨权。正是凭借这两项权力,他开始了大规模的敛财活动。

1921年春天,大连城西的农民王老六来到关东厅投诉。原来他家祖传的二十亩良田,被张本政强行征用,说是要建造"市政工程"。可没过多久,这片土地就变成了张本政的私人庄园。王老六不服,多次上访,结果不仅没要回土地,还被张本政的打手打断了腿。

这样的事例并非个案。据统计,仅1921年到1923年间,张本政就以各种名义强占了周边农民近千亩良田。这些土地,有的被他建成了私人庄园,有的则被他高价转手卖给了日本开发商。

除了强占农田,张本政还染指赌博生意。1924年,他在大连开设了第一家赌场"福临门"。这家赌场表面上是日本人经营,实际上是张本政一手操控。为了吸引赌客,他规定凡是在"福临门"赌输的人,可以用房产地契抵债。


就这样,许多赌徒倾家荡产,他们的房产地契都落入了张本政手中。短短两年时间,"福临门"就让他获得了超过百套房产。而这些来路不明的财产,都被他以极低的价格转卖给了日本移民。

权势滔天的张本政,还有一个特别的嗜好——收藏古董。在他的府邸里,专门辟出了一个"宝库",里面摆满了各种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大多是他利用职权从民间强行"征集"而来。据说他的"宝库"中,光是宋元时期的青花瓷器就有上百件。

1925年,张本政又盯上了大连最大的茶叶行"裕泰号"。这家百年老店的东家不愿意让出产业,张本政就指使手下在茶叶中掺杂了毒物,然后举报"裕泰号"销售有毒茶叶。事件闹大后,"裕泰号"被迫关门,张本政以"清理危害公共安全的商铺"为名,将这座当时大连最气派的店铺占为己有。

除了经济上的欺压,张本政还组建了一支私人武装。这支名为"治安队"的武装力量,实则是他欺压百姓的工具。但凡有人敢于反抗或者举报他的恶行,"治安队"就会上门"拜访"。时间一长,大连的百姓见到他的马车,都要绕道而行。

张本政的种种恶行,就连一些日本官员也看不下去,曾经有人向关东厅提出弹劾。但每次都被他用重金摆平了。据说当时的关东厅长官,每个月都能收到来自张本政的"孝敬"。


就这样,张本政在大连称霸一方,无人能制。他的势力范围,也从大连扩展到了整个关东州。而这一切,还远远不是他野心的终点。随着日本侵略势力的扩张,他的罪恶之路也在不断延伸。

四、为虎作伥的巅峰时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本政的表现比日本人还要积极。就在日军攻占沈阳的第二天,他就将自己的十艘商船全部改装成了军用运输船,专门为日军运送军需物资。


这些商船原本是跑东北到日本的民用航线,船上都配备了最先进的无线电设备。张本政将这些设备全部为日军所用,成为了日军在东北沿海的重要情报网。每当中国军队有所调动,这些商船就会第一时间向日军通报。

1932年初,张本政更是组建了一支专门的海运队。这支队伍由30艘大小船只组成,统一悬挂"满洲国"旗帜,往来于大连、营口、天津等港口之间。表面上运送的是煤炭和粮食,实际上却在为日军偷运军火和特务。

在张本政的船队里,每艘船都有特别改装的密仓。这些密仓被精心伪装成普通货舱的一部分,就连经验丰富的海关人员也难以发现。据后来的统计,仅1932年一年,张本政的船队就为日军运送了超过5000支步枪和50万发子弹。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对军需物资的需求更加迫切。张本政看准时机,主动提出要为日本空军捐赠战斗机。他变卖了自己在大连的多处房产,又抵押了几艘大型货轮,凑齐资金购买了40架九六式战斗机。

这些战斗机在1938年初陆续运抵日本。日本空军为这批战斗机专门组建了一个中队,取名"张队",以示对张本政的"感谢"。这支"张队"后来参与了对重庆、长沙等中国城市的轰炸,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

但张本政的"贡献"远不止于此。1940年,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态势开始发生变化,补给线频频受到中国军队的袭扰。张本政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向日本军部捐献了74万美金,专门用于扩充在华日军的军需补给。

这笔巨款的来源,正是他多年来欺压中国同胞积累的财富。为了表彰他的"特殊贡献",1941年春,日本天皇破例接见了这位汉奸。在皇宫的正殿上,天皇亲自为他授予了"一级功勋章"。

这次觐见之后,张本政更加丧心病狂。他在大连成立了"大东亚共荣协会",网罗了一批与他臭味相投的汉奸。这个协会表面上是"促进中日友好",实际上是一个专门为日军服务的特务组织。

协会成立后,张本政开始在各地设立分会。每个分会都设有情报组,专门收集当地抗日力量的情报。一旦发现抗日分子的踪迹,立即向日军特务机关报告。据不完全统计,仅1941年到1943年间,"大东亚共荣协会"就出卖了超过200名抗日志士。

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但张本政依然死心塌地地为日本效力。他将自己在满洲国的多处产业全部变卖,又凑集了一笔巨款,准备为日本购买新式轰炸机。然而这时的日本军工业已经难以为继,这笔钱最终只换来了一批普通军需物资。

眼看着日本战败在即,张本政开始准备后路。他将大量金银财宝秘密运往日本,准备战后逃往东京。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当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时,那些曾经对他毕恭毕敬的日本官员,却无情地将这个"东亚共荣"的急先锋抛弃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五、末路与审判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个消息传到大连时,张本政正在打包自己的细软。但他准备逃往日本的计划落空了,那些曾经对他毕恭毕敬的日本官员,连一个船票都不愿意给他留。

仓皇之中,张本政逃到了天津。在这里,他靠着多年积攒的人脉,花重金收买了几个国民党军官。这些军官给他弄到了一本假身份证,上面写着"张树堂"三个字,身份是一个普通的布商。

可即便改头换面,张本政也没有消停。他暗中联系了几个旧部,成立了一个名为"东亚复兴会"的秘密组织。这个组织表面上是商业团体,实际上却在暗中策划反共活动,期待日本能够卷土重来。

1946年春天,解放区的地下工作人员发现了张本政的行踪。但就在准备实施抓捕时,他又神秘失踪了。后来才知道,是他的一个旧部提前通风报信,让他躲过了这一劫。

张本政辗转来到了北平。在这里,他又故技重施,靠着贿赂国民党官员逃过了多次追查。期间,他还秘密组织了几次破坏活动,企图扰乱解放区的社会秩序。

1948年冬天,国民党在北平的统治摇摇欲坠。张本政打算跟随国民党撤往台湾,却被国民党军统特务以"间谍嫌疑"为由扣押。经过审讯,军统特务发现他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立即将他投入了监狱。

在狱中,张本政使出了最后一招——装病。他把自己弄得奄奄一息,成功获准保外就医。一出医院,他就立即潜逃,再次躲进了天津的租界。

1949年1月,天津解放。解放军根据群众举报,在一个破旧的棚户区里发现了这位昔日的"大亨"。当时的他,正蜷缩在一间不足十平米的阁楼里,身上只剩下一件破棉袄。

张本政被捕后,起初还想故伎重施,装疯卖傻。但当办案人员拿出确凿证据时,他终于道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随后,专案组调查发现,他在日占时期的罪行远比想象的还要严重。

1950年,专案组查实,张本政在担任关东厅参事期间,不仅强占民田、敲诈勒索,还直接导致了数百名抗日志士的牺牲。仅他提供给日军的情报,就造成了至少两万多名中国军民的伤亡。

1951年初,旅顺市人民法院对张本政案进行公开审理。法庭上,大量证人出庭作证,揭露了他的累累罪行。面对铁证如山的犯罪事实,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土皇帝"终于低下了他那高傲的头颅。

1951年12月21日,寒风凛冽。在旅顺刑场上,86岁的张本政接受了人民的审判。随着一声枪响,这个恶贯满盈的大汉奸,终于为他的罪行付出了应有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