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27 10:57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27日电(王美淇)在遥远的毛里塔尼亚,有一位来自中国的医疗专家,她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当地民众带去了健康与希望。她就是哈尔滨市中医医院援毛里塔尼亚医疗队的中医科医生柳思佳。
跨越千山万水,只为那一份责任
2023年5月12日,在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语言培训及毛里塔尼亚文化学习后,柳思佳医生随黑龙江省第35批援毛里塔尼亚医疗队整装出发。两天的长途跋涉后,他们到达了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机场,切身感受到了来自撒哈拉沙漠的滚滚热浪。“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柳思佳坚定地说。执行援外医疗既是艰巨的任务,也是光荣的使命。当援毛的接力棒传递到她的手上时,所有人都坚信一定会精益求精地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服务好当地人民。
中医针灸显奇效,患者口碑传四方
在毛里塔尼亚,由于生活习惯、环境、气候等诸多原因,颈肩痛、腰腿痛、关节炎、中风等成为这里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经济欠发达、医疗条件落后、药品短缺等原因,常常导致患者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作为一名中医人,柳医生充分发挥中医针灸的独特优势,在艰苦的医疗条件下与援非医疗队员们并肩作战,不懈努力,将中医针灸的神奇魅力传播到毛里塔尼亚的每一个角落,成功治疗案例不胜枚举,尤其是针对疼痛类疾病和脑卒中后遗症的针刺治疗,赢得了当地居民的广泛赞誉和深深信赖。每天上班前,中医门诊外就围满了患者。诊室虽然面积有限,但患者宁愿长时间等待也要让柳医生给予针刺治疗。据中医科同事刘护士回忆:“刚到毛里塔尼亚工作不久,一位患者家属因为柳思佳医生为她的爱人改善了多年困扰的膝关节痛,于是把她的父母也带过来让柳医生治疗。”
个案显大爱,医患情深意更长
这对老夫妇的病情尤为复杂,两位老人都身患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且患脑卒中后遗症均已超过5年。女患者需要坐轮椅,男患者需要家属搀扶,他们希望能解决肢体活动不利的问题。这种脑卒中后遗症如果在卒中发病后立即开始针刺治疗,会明显改善症状,但由于病后已久,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然而,面对患者的期待目光,柳思佳医生迎难而上。“我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柳思佳深情地说道。在治疗过程中,她不仅精心为老夫妇俩进行针刺治疗,还与护士携手,耐心指导他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康复按摩锻炼。当这对老夫妇第二次踏入诊所时,还未及门边,他们已迫不及待地用当地最诚挚的礼节向柳医生表达感激之情。患者的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活力,他兴奋地表示,自从接受治疗后,明显感觉到肢体力量有所增强,行动间也多了几分自如。最令人振奋的是第三次治疗,女患者已经脱离了轮椅,只需要拐杖就可以自己行走,而男患者的患侧上肢力量已经基本和健侧持平。看到患者和家属脸上的笑容,柳思佳感到由衷的高兴。
传播中医文化,增进中非友谊
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之余,柳思佳医生还积极传播中医文化,与当地医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她耐心地向他们讲解中医的诊疗理念和技术方法,分享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心得。这种跨越国界的医学交流,不仅提升了当地医生的医疗水平,也增进了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与互信。“中医不仅是治病的技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柳思佳说,“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中医,从而帮助更多的人恢复健康。”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中医人,柳思佳医生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她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患者和同行的广泛赞誉,成为了中非友谊的使者。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继续在援非医疗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去健康和希望。
柳思佳医生的故事是中医瑰宝在非洲大地绽放光彩的生动写照。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的深刻内涵,为中非医疗合作树立了新的典范。让我们共同期待她在未来的援非医疗工作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完)